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仰韶的诗句

1.有关仰韶文化的诗文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一种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1-3]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4] ,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远古的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是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中文名

仰韶文化

文化类型

新石器时代文化

年代

距今约7000年-5000年

分布

黄河中下游,豫、陕、晋、甘为主

中心区

关中、豫西、晋南

代表性遗址

仰韶村遗址、半坡遗址

2.渑池仰韶诗句

无酒不成诗、无诗酒不雅,诗词里的酒最香浓,酒中的诗词最动人。

“浮生若梦醉千觞,隔杯对月诗带香。一盏仰韶花解语,得意最是樽前郎。”

“昔日捧土成丘处,今朝诗友多题书。但使彩陶美酒在,不用廉颇蔺相如。”

“盟台夕照映苍柏,笑迎诗友宾客来。当年止戈醴泉春,转承彩陶释酒怀。”

“昔日秦赵会盟处,醴泉佳酿露芬芳。于今渑池再邀友,诗酒相携醉陶香。”

“弘扬国粹敢担当,仰韶诗会今开张。尚韵执笔抒正义,浓情饱墨话陶香。”

“天上文星与酒星,人间仰赖众先生。韶乐千回听不断,诗蘸陶香吟长风。”

3.渑池仰韶诗句

无酒不成诗、无诗酒不雅,诗词里的酒最香浓,酒中的诗词最动人。

“浮生若梦醉千觞,隔杯对月诗带香。一盏仰韶花解语,得意最是樽前郎。”

“昔日捧土成丘处,今朝诗友多题书。但使彩陶美酒在,不用廉颇蔺相如。”

“盟台夕照映苍柏,笑迎诗友宾客来。当年止戈醴泉春,转承彩陶释酒怀。”

“昔日秦赵会盟处,醴泉佳酿露芬芳。于今渑池再邀友,诗酒相携醉陶香。”

“弘扬国粹敢担当,仰韶诗会今开张。尚韵执笔抒正义,浓情饱墨话陶香。”

“天上文星与酒星,人间仰赖众先生。韶乐千回听不断,诗蘸陶香吟长风。”

4.要有关黄河的历史,黄河的诗句

黄河的历史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 ,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5.仰韶酒历史典故,仰韶酒的起源

仰韶酒自一产生起,就在文化的发祥地生了根,并深深地融汇到了中华六千年历史长河当中,可谓六千年醇香不改。这样长,这样完整的一段酒文化,实属罕见。以仰韶文化命名,继承传统酿造工艺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精制而成“仰韶酒”,一问世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畅销不衰。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1063年《送徐无党之渑》诗中写到:“园林相映花百种,都邑四顾山千层。朝行绿槐听流水,夜饮翠幕张红灯。”醉翁之意不在山水而在乎仰韶文化名酒耶!

宋代豪放词风的大词人苏轼,才华横溢,却嗜酒如命,他的诗文中多处提到酒。 就是这样一位诗酒狂人,与仰韶文化的发祥地----渑池有着非同寻常的关,苏轼曾写诗《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处?应似尺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6.帮我想一首形容“彩陶文化”的诗

彩陶即彩色陶器,系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图案。自1912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后,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省区均陆续出土,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彩陶因时间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0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因1953年首先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而得名。以卷唇盆和圆底盆、钵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鼓腹尖底瓶为典型器物,造型较单纯,年代约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其纹饰主要有:①动物纹。以鱼、蛙、鹿及鸟为装饰对象,尤以人面鱼纹、鱼纹、鱼鸟结合纹最为生动精彩。它变化多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②几何纹。多以抽象化的动物纹、植物纹、编织纹演变而来,有宽带纹、三角纹、曲折纹、斜线纹等。③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等。02.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1953年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分布区域为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器形仍以盆、钵、瓶为主,还出现了瓮、罐等。多平底、大口、曲壁、小底,形体多呈倒三角形,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定。年代约为公元前3900年前后。纹饰有:①植物纹。以旋花纹、叶状纹居多。②动物纹。有蛙、鸟等,较少见。③编织纹。有线、篮、绳等纹饰。④几何纹。多由圆点、钩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组成带状花纹。0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 1924年,因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村而得名。分布于青海、宁夏、四川等地。器形以盆、钵、罐、壶为主,尖底器已消失。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900年。纹饰有:①人物纹。如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人物彩陶盆花纹描绘5人一组携手起舞、腰带随之飘动。②动物纹。有蝌蚪纹、蛙形纹,最具时代特征的为旋涡纹和波浪纹,纹饰旋转、起伏,具有强烈的运动感。04.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1924年发现于甘肃和政半山地区,分布于甘肃及青海东北部,器形有短颈广肩鼓腹罐、单把壶、敛口钵、敞口平底小碗等,年代为公元前2650~前2350年,纹饰有锯齿纹、网纹,以及鱼、贝、人、蛙等形的纹样,以锯齿螺旋纹、波浪纹、锯齿纹最为典型。部分器物的盖纽还被塑成人首形。为中国原始雕塑的重要作品。05.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1924年秋发现于青海民和马厂塬,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等地,器形基本沿袭半山类型的造型,但较之半山彩陶显得高耸、秀美。出现了单耳筒形杯,耳、纽的造型富有变化。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前2050年。纹饰有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等。另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址中也出土有彩陶,但在数量、规模、艺术水平上与上述文化类型的彩陶有一定差距。

7.关于衡水的诗句有哪些

1、《夜泊水村》 宋代: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2、《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唐代: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3、《渌水曲》 唐代: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4、《渡易水》 明代: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5、《 渡易水歌》 先秦:佚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