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全宋词>中所有以"沁园春"为词牌的词全宋词中有440首。 全部列出吗?太累了吧,只列部分给你剩下的自己看吧!沁园春张先心膂良臣,帷幄元勋,左右万几。暂武林分阃,东南外翰,锦衣乡社,未满瓜时。 易镇梧台,宣条期岁,又西指夷桥千骑移。珠滩上,喜甘棠翠荫,依旧春晖。 须知。系国安危。 料节召、还趋浴凤池。且代工施化,持钧播泽,置盂天下,此外何思。 素卷书名,赤松游道,飙驭云軿仙可期。湖山美,有啼猿唳鹤,相望东归。 沁园春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清清。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沁园春苏轼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 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 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凝眸。 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与旧愁。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 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沁园春黄庭坚把我身心,为伊烦恼,算天便知。 恨一回相见,百方作计,未能偎倚,早觅东西。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著无由得近伊。 添憔悴,镇花销翠减,玉瘦香肌。奴儿。 又有行期。你去即无妨我共谁。 向眼前常见,心犹未足,怎生禁得,真个分离。地角天涯,我随君去。 掘井为盟无改移。君须是,做些儿相度,莫待临时。 沁园春辛弃疾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 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 此心无有新冤。况抱瓮年来自灌园。 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却怕青山,也妨贤路,休斗尊前见在身。 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沁园春辛弃疾有美人兮,玉佩琼踞,吾梦见之。 问斜阳犹照,渔樵故里,长桥谁记,今故期思。物化苍茫,神游仿佛,春与猿吟秋鹤飞。 还惊笑,向晴波忽见,千丈虹霓。觉来西望崔嵬。 更上有青枫下有溪。待空山自荐,寒泉秋菊,中流却送,桂棹兰旗。 万事长嗟,百年双鬓,吾非斯人谁与归。凭阑久,正清愁未了,醉墨休题。 沁园春辛弃疾我试评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记李花初发,乘云共语,梅花开后,对月相思。 白发重来,画桥一望,秋水长天孤鹜飞。同吟处,看佩摇明月,衣卷青霓。 相君高节崔嵬。是此处耕岩与钓溪。 被西风吹尽,村箫社鼓,青山留得,松盖云旗。吊古愁浓,怀人日暮,一片心从天外归。 新词好,似凄凉楚些,字字堪题。沁园春辛弃疾我醉狂吟,君作新声,倚歌和之。 算芬芳定向,梅间得意,轻清多是,雪里寻思。朱雀桥边,何人会道,野草斜阳春燕飞。 都休问,甚元无霁雨,却有晴霓。诗坛千丈崔嵬。 更有笔如山墨作溪。看君才未数,曹刘敌手,风骚合受,屈宋降旗。 谁识相如,平生自许,慷慨须乘驷马归。长安路,问垂虹千柱,何处曾题。 沁园春陆游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 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駸駸。 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 看故人强半,沙堤黄阁,鱼悬带玉,貂映蝉金。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 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沁园春陆游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 忆盈盈倩笑,纤纤柔握,玉香花语,雪暖酥凝。念远愁肠,伤春病思,自怪平生殊未曾。 君知否,渐香消蜀锦,泪渍吴绫。难求系日长绳。 况倦客飘零少旧朋。但江郊雁起,渔村笛怨,寒釭委烬,孤砚生冰。 水绕山围,烟昏云惨,纵有高台常怯登。消魂处,是鱼笺不到,兰梦无凭。 沁园春陆游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散落如云。 又岂料如今馀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洞庭春色·沁园春陆游壮岁文章,暮年勋业,自昔误人。算英雄成败,轩裳得失,难如人意,空丧天真。 请看邯郸当日梦,待炊罢黄粱徐欠伸。方知道,许多时富贵,何处关身。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鲙丝莼。且钓竿渔艇,笔床茶灶,闲听荷雨,一洗衣尘。 洛水秦关千古后,尚棘暗铜驼空怆神。何须更,慕封侯定远,图像麒麟。 沁园春辛弃疾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鲙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沈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沁园春辛弃疾伫立潇湘,黄鹄高飞,望君不来。 被东风吹堕,西江对语,急呼斗酒,旋拂征埃。却怪英姿,有如君者,犹欠封侯万里哉。 空赢得,道江南佳句,只有方回。锦。 2.辛弃疾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 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鲙哉?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 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清嘉庆重修一统志江西省广信府古迹】稼轩在上饶县北,宋辛弃疾所居,因以自号。三径:汉时蒋诩,舍中三径。后以指隐士所居之田园。陶潜《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鹤怨猿惊:语出孔稚圭《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讥隐士周颙贪禄出世也。 抵死:①经常。晏殊《蝶恋花》词有“百尺高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②格外,分外。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有“向人自有无言意,倾国天教抵死香”。③急促。孙洙《菩萨蛮》词有“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④终究。辛弃疾《沁园春》词有“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莼羹鲈鲙:借喻归隐之念。…… 3.辛弃疾的代表作沁园春全文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宋 ·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鲙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沈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宋 ·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沁园春·思之鄙人也 宋 · 辛弃疾 思之鄙人也。期思属弋阳郡,此地旧属弋阳县。虽古之弋阳、期思,见之图记者不同,然有弋阳则有期思也。桥坏复成,父老请余赋,作沁园春以证之有美人兮,玉佩琼琚,吾梦见之。问斜阳犹照,渔樵故里,长桥谁记,今古期思。物化苍茫,神游仿佛,春与猿吟秋鹤飞。还惊笑,向晴波忽见,千丈虹霓。 觉来西望崔嵬。更上有青枫下有溪。待空山自荐,寒泉秋菊,中流却送,桂棹兰旗。万事长嗟,百年双鬓,吾非斯人谁与归。凭阑久,正清愁未了,醉墨休题。 沁园春·答杨世长 宋 · 辛弃疾 我醉狂吟,君作新声,倚歌和之。算芬芳定向,梅间得意,轻清多是,雪里寻思。朱雀桥边,何人曾道,野草斜阳春燕飞。都休问,甚元无霁雨,却有晴霓。 诗坛千丈崔嵬。更有笔如山墨作溪。看君才未数,曹刘敌手,风骚合受,屈宋降旗。谁识相如,平生自许,慷慨须乘驷马归。长安路,问垂虹千柱,何处曾题。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宋 · 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於知已,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於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4.辛弃疾第一首的《沁园春》的诗词、翻译、鉴赏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鉴赏】: 读辛弃疾这位大词人的山水词,就会发现他多么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有时似乎已经进入一种“神与物游”的境界,他笔下的山水似乎和人一样,有思想,有个性,有灵气,流连其间,言感身受,别有新的天地。上面这首《沁园春》便有这种特色。 这首词大约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落职闲居之时,写的是上饶西部的灵山风景。灵山“高千有余丈,绵亘数百里”(《江西通志》),有七十二峰。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就是写这里千峰万壑的宏伟气象。这里的山峦或“西驰”,或东向,好象千千万万匹矫健的骏马在广阔的草原上来回奔驰,在词人笔下,静止的山活起来了,动起来了! 头三句写灵山群峰,是远景。 再写近景:“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这里有飞瀑直泻而下,倒溅起晶莹的水珠,如万斛明珠弹跳反射。 还有一弯新月般的小桥,横跨在那清澈湍急的溪流上。词人犹如一位高明的画师,在莽莽苍苍丛山叠嶂的壮阔画面上,重抹了几笔韶秀温馨的情韵。 连绵不断的茂密森林,是这里的又一景色。辛弃疾在一首《归朝欢》词序中说:“灵山齐庵菖蒲港,皆长松茂林。” 所以词人接着写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辛弃疾面对这无边无垠的高大、葱郁的松树林,不由浮想联翩:这些长得高峻的松树,多么像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战士。 想自己“壮岁旌旗拥万夫”,何等英雄,如今人老了,该当过闲散的生活,可是老天爷不放我闲着,又要我来统率这支十万长松大军呢!诙谐的笑语抑或是乐?抑或是苦?抑或是自我解嘲?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内心深处确实隐隐有一份报国无门的孤愤在。 在这种地方,词人轻轻点到即止,顺势落到自己山中结庐的事上来。齐庵,是辛弃疾在灵山修建的一所茅庐。 他说,我这房子选的地点还是不错的,“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每当皓月当空,可以看到状如龙蛇般盘屈的松影,又可以听到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别有一番情趣啊! 上片写灵山总体环境之美,下片则是词人抒写自己处于大自然中的感受了。 辛弃疾处于这占尽风光的齐庵中,举目四望,无边的青山千姿百态。拂晓,在清新的空气中迎接曙光,东方的几座山峰,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从晓雾中探出头来,争相同我见面,向我问好。 红日升起了,山色清明,更是气象万千。你看,那边一座山峰拔地而起,峻拔而潇洒,充满灵秀之气。 它那美少年的翩翩风度,不就像芝兰玉树般的东晋谢家子弟吗?再看那座巍峨壮观的大山,苍松掩映,奇石峥嵘,它那高贵亮丽的仪态,不就像司马相如赴临邛时那种车骑相随、华贵雍容的气派么! 词人惊叹:大自然的美是掬之不尽的,置身于这千峰竞秀的大地,仿佛觉得此中给人的是雄浑、深厚、高雅、刚健等诸种美的感受,好象在读一篇篇太史公的好文章,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此中乐,乐无穷啊!在作者心目中,灵山结庐,美妙无穷,于是他关切地打听修筑偃湖的计划,并油然而生一种在此长居的感觉! 这首词通篇都是描写灵山的雄伟景色,在写景上颇有值得注意之处,它不同于一般描写山水之作,它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是用虚笔传神写意。 如写山似奔马,松似战士,写得龙腾虎跃,生气勃勃,实是词人永不衰息的斗争性格的写照,即他词所说青山与我“情与貌,略相似”也。显然,作者写此词,力图透过山峰的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力图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内在的美写出来。 要传山水之神,光用一般写实的方法不行,于是辛弃疾借助于用典,出人意料地以古代人物倜傥儒雅的风采来比拟山峰健拔秀润的意态,又用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的风格,来刻画灵山深邃宏伟的气度。表面上看来,这两两相比的东西,似乎不伦不类,风马牛不相及,而它们在精神上却有某些相似之点,可以使人生发联想。 这种独特的比喻,真可说是出神入化了!当然,为山水传神写照,是纯粹写观赏风景之人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实际上与作者的胸襟、与作者的思想境界是密切相关的。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境界,正像辛弃疾自己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词作者这种传山水之神的写意笔法,在山水文学上开创了一代先河,值得后人仿效。 5.1.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虞美人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6.辛弃疾的“沁园春”这首词如何鉴赏这首词是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词人在铅山最初戒酒之时所作。 它的写法十分奇特。词人模 仿汉代东方朔《答客难》、班固《宾戏》、杨雄《解嘲》等文的对话构成。 词人时而与酒杯对话,是给酒 杯以人的情感,通过如汉赋中所写的“主”(作者自己)“客”(平时所酷爰的酒杯)对答,大发议论,将 胸中的牢骚苦闷尽情吐露。 词人在议论和抒情时突破传统分阕的界限,与下阕换意的定格不同。 全篇实际上只分为两大段落,其层次篇幅极不相称:第一段从开头“杯汝来前”句起,直到下阕“吾力 犹能肆汝杯”止,全是词人一人在倾诉,是对酒杯的严厉申诉和对酒害的痛切议论。其内容十分丰 富,它不仅表现词人失意的痛苦和力图获得精神解脱的焦躁心态,而且表现了词人对于生活目的和 人生哲理的思考。 第二段却只有篇末的三句,是酒杯战战兢兢地应答主人的申诉和责骂。艺术手 法极不拘绳墨,帮助词人自由酣畅地抒发出了自己复杂的心灵世界。 古代有的词论家批评这首词 “非词家本色”,这是因为旧词学坚持“本色”观念。其实本篇中作者独创性与个人艺术特色表现最 明显的地方,即是它的古文章法、古文句式和那些大段的议论。 这是一首挥洒才情、以词写心的力 作,它通过描述和议论戒酒这样的小事,充分地表现了作者聪明豁达、风趣幽默的可爱性格。 7.辛弃疾第一首的《沁园春》的诗词、翻译、鉴赏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鉴赏】: 读辛弃疾这位大词人的山水词,就会发现他多么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有时似乎已经进入一种“神与物游”的境界,他笔下的山水似乎和人一样,有思想,有个性,有灵气,流连其间,言感身受,别有新的天地。上面这首《沁园春》便有这种特色。 这首词大约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落职闲居之时,写的是上饶西部的灵山风景。灵山“高千有余丈,绵亘数百里”(《江西通志》),有七十二峰。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就是写这里千峰万壑的宏伟气象。这里的山峦或“西驰”,或东向,好象千千万万匹矫健的骏马在广阔的草原上来回奔驰,在词人笔下,静止的山活起来了,动起来了! 头三句写灵山群峰,是远景。 再写近景:“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这里有飞瀑直泻而下,倒溅起晶莹的水珠,如万斛明珠弹跳反射。 还有一弯新月般的小桥,横跨在那清澈湍急的溪流上。词人犹如一位高明的画师,在莽莽苍苍丛山叠嶂的壮阔画面上,重抹了几笔韶秀温馨的情韵。 连绵不断的茂密森林,是这里的又一景色。辛弃疾在一首《归朝欢》词序中说:“灵山齐庵菖蒲港,皆长松茂林。” 所以词人接着写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辛弃疾面对这无边无垠的高大、葱郁的松树林,不由浮想联翩:这些长得高峻的松树,多么像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战士。 想自己“壮岁旌旗拥万夫”,何等英雄,如今人老了,该当过闲散的生活,可是老天爷不放我闲着,又要我来统率这支十万长松大军呢!诙谐的笑语抑或是乐?抑或是苦?抑或是自我解嘲?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内心深处确实隐隐有一份报国无门的孤愤在。 在这种地方,词人轻轻点到即止,顺势落到自己山中结庐的事上来。齐庵,是辛弃疾在灵山修建的一所茅庐。 他说,我这房子选的地点还是不错的,“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每当皓月当空,可以看到状如龙蛇般盘屈的松影,又可以听到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别有一番情趣啊! 上片写灵山总体环境之美,下片则是词人抒写自己处于大自然中的感受了。 辛弃疾处于这占尽风光的齐庵中,举目四望,无边的青山千姿百态。拂晓,在清新的空气中迎接曙光,东方的几座山峰,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从晓雾中探出头来,争相同我见面,向我问好。 红日升起了,山色清明,更是气象万千。你看,那边一座山峰拔地而起,峻拔而潇洒,充满灵秀之气。 它那美少年的翩翩风度,不就像芝兰玉树般的东晋谢家子弟吗?再看那座巍峨壮观的大山,苍松掩映,奇石峥嵘,它那高贵亮丽的仪态,不就像司马相如赴临邛时那种车骑相随、华贵雍容的气派么! 词人惊叹:大自然的美是掬之不尽的,置身于这千峰竞秀的大地,仿佛觉得此中给人的是雄浑、深厚、高雅、刚健等诸种美的感受,好象在读一篇篇太史公的好文章,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此中乐,乐无穷啊!在作者心目中,灵山结庐,美妙无穷,于是他关切地打听修筑偃湖的计划,并油然而生一种在此长居的感觉! 这首词通篇都是描写灵山的雄伟景色,在写景上颇有值得注意之处,它不同于一般描写山水之作,它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是用虚笔传神写意。 如写山似奔马,松似战士,写得龙腾虎跃,生气勃勃,实是词人永不衰息的斗争性格的写照,即他词所说青山与我“情与貌,略相似”也。显然,作者写此词,力图透过山峰的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力图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内在的美写出来。 要传山水之神,光用一般写实的方法不行,于是辛弃疾借助于用典,出人意料地以古代人物倜傥儒雅的风采来比拟山峰健拔秀润的意态,又用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的风格,来刻画灵山深邃宏伟的气度。表面上看来,这两两相比的东西,似乎不伦不类,风马牛不相及,而它们在精神上却有某些相似之点,可以使人生发联想。 这种独特的比喻,真可说是出神入化了!当然,为山水传神写照,是纯粹写观赏风景之人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实际上与作者的胸襟、与作者的思想境界是密切相关的。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境界,正像辛弃疾自己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词作者这种传山水之神的写意笔法,在山水文学上开创了一代先河,值得后人仿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