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的全诗句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2.沁园春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长沙〕作者的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在长沙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 词中所说的“百侣”和“同学少年”,即指作者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革命友好。 〔湘江〕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橘子洲〕一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西面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舸(gě戈上)〕大船。 〔浅底〕指清澈可见底的水下。 《水经注·湘水》引《湘中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众多动物都在深秋的自然环境中争着自由地活动。 〔寥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西汉司马相如《大人赋》:“上寥廓而无天。” 〔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挥斥方遒(qiú求)〕挥斥,奔放。 《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 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 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 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 3.毛译东诗词沁园春雪全篇沁园春·雪 [现代]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 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4.求词牌名为沁园春的全部词只要有名作者没关系谁都可以古今中外要全沁园春•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 苏轼 《沁园春·孤馆灯青》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 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沁园春 苏轼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 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 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 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 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 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 重重封卷,密寄书邮。 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 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沁园春 刘克庄 莫羡渠侬,白玉成楼,黄金筑台。 也不消颠怪,骑驎被发,谁能委曲,令鸠为媒。 鬓有二毛,袖闲双手,只了持螯与把杯。 公过矣,赏陈登豪气,杜牧粗才。 便烦问讯张雷。甚斗宿无光剑不回。 想阁中鸣佩,时携客去,壁间悬榻,近有谁来。 撤我虎皮,让君牛耳,谁道两贤相厄哉。 中年后,向歌阑易感,乐极生哀。 沁园春·梦孚若 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 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 千乘,载燕南赴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力; 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沁园春 刘克庄 莫信人言,虺不如熊,瓦不如璋。 为孟坚补史,班昭才学,中郎传业,蔡琰词章。 尽洗铅华,亦无璎珞,犹带栴檀国里香。 笑贫女,尚寒机轧轧,催嫁衣忙。 好逑不数潘杨。 占梦者曾言大秤量。 待银河浪静,金针穿了,蓝桥路近,玉杵携将。 倩似凝之,媲如道韫,帘卷燕飞王谢堂。 恁时节,看孙皆朱紫,翁未皤苍。 沁园春 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嗟哉人生,翕欻云亡,好轰轰烈烈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 安得留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 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沁园春•忆黄山 汪莘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 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 悬崖峭壁,瀑布争流。 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 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 当年皇帝沙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 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 翠微霜晓,仰盼龙楼。 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 谁知此?问源头白鹿,长畔青牛。 沁园春 张先 心膂良臣,帷幄元勋,左右万几。 暂武林分阃,东南外翰,锦衣乡社,未满瓜时。 易镇梧台,宣条期岁,又西指夷桥千骑移。 珠滩上,喜甘棠翠荫,依旧春晖。 须知。 系国安危。 料节召、还趋浴凤池。 且代工施化,持钧播泽,置盂天下,此外何思。 素卷书名,赤松游道,飙驭云軿仙可期。 湖山美,有啼猿唳鹤,相望东归 沁园春 黄庭坚 把我身心,为伊烦恼,算天便知。 恨一回相见,百方作计,未能偎倚,早觅东西。 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著无由得近伊。 添憔悴,镇花销翠减,玉瘦香肌。 奴儿。 又有行期。 你去即无妨我共谁。 向眼前常见,心犹未足,怎生禁得,真个分离。 地角天涯,我随君去。 掘井为盟无改移。 君须是,做些儿相度,莫待临时。 沁园春 黄庭坚 把我身心,为伊烦恼,算天便知。 恨一回相见,百方作计,未能偎倚,早觅东西。 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著无由得近伊。 添憔悴,镇花销翠减,玉瘦香肌。 奴儿。 又有行期。 你去即无妨我共谁。 向眼前常见,心犹未足,怎生禁得,真个分离。 地角天涯,我随君去。 掘井为盟无改移。 君须是,做些儿相度,莫待临时。 [编辑本段]宋·辛弃疾《沁园春》 ①【原文】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 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 蔬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栽。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沁园春 辛弃疾 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 况白。 5.宋词词牌沁园春的平仄规律及典型例词沁园春·孤鹤归飞 (南宋)陆游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念 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平平(增韵)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交亲 零落如云, 又岂料如今馀此身。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6.**的诗词《沁园春·雪》简体版和繁体版的全部内容简体版: 《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繁体版: 《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赏析:**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 《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一直是众人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然而,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遭到了诸多恶意的攻击,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大自吹、离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稀疏、平淡无奇;甚至有人说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义且流于表面,竟视金玉如砖石。 7.求沁园春 雪的全部和词《后汉书 窦宪传》“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 后沿以“沁园”为公主第宅之代词,多见于唐人诗文。崔湜【侍宴长宁公主东庄】诗:“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 储光羲【玉真公主山居】诗:“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吴颂《代郭令公谢男尚主表》:“门开鲁馆,地列沁园。” 本调﹝沁园春﹞。 当创始于初唐,且出自侯门,可知也。万氏亦云:“﹝沁园春﹞是古调,作者极盛,其名最显。” 又本调亦名﹝寿星明﹞。另有﹝花发沁园春﹞与本调无涉。 作法 本谓一百十四字。起首三句均四字,上两句句法相同,俱为仄仄平平。 (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韵,重在第三字,必须用仄,是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 第四、五为四字对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与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第六句与第五句同。 第七句四字协韵,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第八、九句又为四字对句,与﹝过秦楼﹞起二句同。 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务用平仄平,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应作平平仄,是乃定格。 第十二、第十三,实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两句四字对偶尔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后阕起首二字协韵,俱平声。 次句四字,同前阕次句。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盖即前阕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 第四句以下全与前阕同。 (前阕后九句与后阕后九句字数与平仄相同。 此调般都用较多的对仗。)。 8.宋词词牌沁园春的平仄规律及典型例词沁园春·孤鹤归飞 (南宋)陆游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念 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平平(增韵)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交亲 零落如云, 又岂料如今馀此身。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 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 :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 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下划线:领格字。 『』: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