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中的科举

1.关于唐诗中有关询问科举考试结果的古诗

唐代诗人朱庆余,在临考前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近试上张水部》探听虚实:“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洞房花烛夜后,早晨要拜见公婆,精心梳妆,羞问夫婿,眉毛画得深浅合不合时宜?此诗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探听虚实。比喻通俗贴切,别出心裁。

张籍看过,大为赏识,回诗一首《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诗歌仍以比喻作答,把朱庆余比作“越女”,把他的诗比作“菱歌”,用“一曲菱歌敌万金”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

2.唐诗与科举的关系研究包含了哪些内容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3.唐朝的科举制究竟如何

明朝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之比较

⑴主要不同:①具体目的不同:唐朝是为了选才纳贤,而明朝是为了严厉控制士人思想。②考试范围不同:唐朝是经义、时务和读经史,而明朝的出题范围主要是四书、五经,没有时务和历史。③考试文体不同:唐朝主要是诗赋、帖经墨义等,而明朝则是八股文。④结果不同:唐朝的科举制选拔了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而明朝的科举制则严重束缚了士人的思想,培养了皇帝的忠实奴仆。

⑵主要原因:①唐朝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选拔有用人才。②明朝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加强君主专制,所以明朝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士人的思想控制,科举制成为加强君权的一种手段。

⑶评价: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和繁荣的基础,唐朝的科举制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提供了充裕的人才储备。而明朝的“八股取士”不仅摧残了人才,而且它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说明科举制发展到明朝,已失去了初创时的积极意义,走到了穷途末路。

4.科举制与唐诗繁荣的关系

4、促使唐诗空前繁荣的原因有①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 ②科举制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自信乐观、昂扬进取 ③太平盛世为人们提供了闲适的生活环境 ④唐朝诗人富有想像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这道题目选D 科举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所以激励了下层文人的自信乐观,昂扬进取 所以是对的 ④唐朝诗人富有想像力 这个错在 唐朝科举考试中主要考诗赋这个不假,但是这并不属于唐诗繁荣的原因,诗人都有想象力,唐代并不是个案

谢谢采纳!

5.关于古代读书科举的古诗词

、唐代朱庆余有一首《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是考前写给水部(唐时属工部)员外郎张籍以探听虚实的。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表达忐忑心情。张籍回了一首《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把朱庆余比作“越女”,把其诗比作“菱歌”,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

2、唐代孟郊昔年屡考不中,写下《再下第》:“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后来终于登榜,又写下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宋代柳永不第后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4、宋代董德元《柳梢青》“满腹文章,满头霜雪,满面埃尘。直至如今,别无收拾,只有清贫。功名已是因循。最懊恨、张巡李巡。几个明年,几番好运,只是瞒人。”道尽个中滋味。

5、宋真宗赵恒亲自作了一首《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几乎可以看做是为科举考试打广告了。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诗词,另外还有一些“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天下英雄,如我彀中”“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等名句

6.唐代的科举制度对唐诗的繁荣有何影响

思路:一、唐代科举制的内容:文举和武举。文举又分制举和贡举两类。制举根据皇帝诏令临时举行,科目繁多,无一定标准。能参加的多为有名之士或现任官员。但这是非正途出身,为人看不起。贡举才是科举中的主要内容。贡举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明书、道举和童子科等。秀才科最贵,后因太难被废止。进士科影响最大,主要考察贴经、诗赋和策论。考试的方式主要有:贴经,类似于填空;墨义,类似于默写;诗赋,按照规定的题目,按格律作诗填赋;策论,类似于现在的时事政治。

二、由于进士科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的诗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诗人上经考试,都会聚集在一起谈诗论赋,还有的人会把自己的诗呈送给高官权贵,以探捷径。(此处可举例,如那个“先遣小姑尝”的典故)而诗赋的写作要求又促进了格律诗的空前繁荣。出现了严格的格律规则,以及关于格律不齐的拗救之法等。此处可选几首诗,排出格律。

三、结论随便说几句。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