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素描李白

1.唐诗素描 送友人 急啊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初二七班·董文杰

远方,有一座座青翠的山峦,延绵不绝,好似一对对即将分别的友人,依依不舍地牵着

手;又好似大海上,波澜起伏的波浪,一层层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它们沉默着,仿佛有

着说不出的心事。

城东,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流水,环绕着潺潺流动,仿佛为这座城,围上了银闪闪的

纱巾。可它,时常哗啦啦的哭着,总有着不开心的事。

今天,你我就要在此分别。

你即将背上行囊,独自一个人走,我心里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口。看哪,远处有一棵

孤飞的蓬草,随风飞转,不知风,将它带到哪片天空,那片土地。也许,它会在万里之外落

地生根。可是有谁知道,每天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露珠,是它相思的泪啊!

天空中,有一抹白云飘浮不定,不知将去何方。可它,为什么在此徘徊,迟迟不肯随风

离去?难道,它也在依恋什么?

红彤彤的夕阳,挂在山顶的树梢上,不舍地望着,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于是,它将

金灿灿的阳光,金子般洒满了大地。那阳光,将你我的身影,拉长,再拉长。最终,夕阳还

是沉了下去,只剩下,珍珠般大小,投下了最后一道余晖。

你总爱对我说,离别是下次相聚的开始,夕阳再美,也有落下的时候,而明天又是一轮

新的日出,我还会回来的,我们还会再相逢,我也这样安慰自己。可总想,让时间过的慢些,

再慢些。

夜幕降临,好似渐渐地,为天空笼罩上了,一层层的黑纱。到了分别的时候了,我的眼

泪,不禁夺眶而出,在脸上留下了,两道清晰的泪痕。这时的我,只能将你我的心拴在一起,

永不分离。耳边,传来了一阵阵马的嘶鸣声,为什么,那萧萧长鸣中,也带着无限哀伤呢?

暮色中,望着你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只能向你挥一挥手,将我心中万千的不舍和无奈,

化作对你的祝福,祝你一路顺风!

晚风,抚摸着我的脸颊;有雨滴,打在我被泪浸满的脸上,淋湿了暮色的背景。

2.8年级下册语文所有古诗的唐诗素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附录里的10首古诗1.《赠从弟》(其二) 刘桢 汉末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初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3.《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7.《无题》 李商隐 晚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8.《相见欢》 李煜 五代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9.《登飞来峰》 王安石 北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自)缘身在最高层.10.《苏幕遮》 范仲淹 北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参考资料:语文书 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南朝梁22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东晋23 马说 韩愈 唐24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明初25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唐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北宋28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宋29 满井游记 袁宏道 明30 诗五首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求唐诗素描全文作者曾冬

唐诗素描 采莲曲(曾冬) 推开六月的门,就看见夏天了。

晴空下,莲的梦想伞一样张开。每一段长长短短的叶脉里,都收藏着一个含羞的情节。

半亩方塘深处,采莲的女子,坐在一朵莲蓬上,看阳光吹响层层叠叠的心事。风伸出亭亭的手,却没有抓住她绿色的衣裙。

水光摇曳的舞蹈里,谁的脸庞,胜过芙蓉的盛开?有一只瘦瘦的鸟,搁浅在一片相思的水域。音乐停止了。

爱情是一株疯长的水草,漫过了季节的堤岸。 千荷万荷之中,你就是最动人的一朵吗?每一束流连的目光,都逃不过你绿袖盈香的诱惑。

那个午后,你的每一瓣羞涩,都燃成一绺粉红。回首之间,一个窈窕的身影倏忽闪入了荷塘,不见踪迹。

莲动影移的背景里,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就这么悄然注定!视线之外,又一阵歌声,沿一支菱藕的箫孔,踏过高高低低的荷叶,一轮一轮,刻进了怦然心动的记忆。 那天,天很蓝,云很白,水,很清。

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 唐诗素描 芙蓉楼送辛渐(曾冬) 风继续吹。雨是昨夜没有流尽的泪么?一点一滴,让一颗碎了又碎的心,依然寒冷,依然找不到一丝温暖和蔚藉。

满江烟雨跟心情一样迷蒙,所有的风景,都被一片忧愁笼罩。寂寥的吴地,不知道有两个人一夜未眠,有一盏灯一宿没熄。

天忽阴忽暗地亮了。两把油纸伞,在芙蓉楼下久久伫立。

雨丝是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叮咛,杂乱无章地横在心口,打湿了所有的离情。这个清晨,有两只鸟伤感地栖在树上,忘记了飞翔。

而形单影只的楚山,会是一座回首的驿站吗?你彳亍的身影渐行渐远,一路的风雨,淹没了你孤独的行程。 洛阳是一个遥远的梦啊!生命中的烟火,起起落落,已平淡成记忆。

那倚门相望的影子,是母亲,还是父亲?所有流逝的容颜,被岁月的车轮碾得支离破碎,仅剩一句哽咽而深情的问候。 请告诉故乡: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一片晶莹透明的冰心,依然装在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朴素而真诚,永远不改本色! 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唐诗素描·终南山(曾冬) 第一次发现,高过天空的,不仅仅是鹰,还有终南山。

阳光走到半路就踅回了脚步,天庭的栈桥,斜搭在山峰的肩膀上。连绵的山脉是一群不羁的马,一路奔涌向东,最后,又在大海的面前温柔地歇下了旅程。

回头望去,白云似一些飘飘渺渺的梦,在山腰上来来回回地游走。心情不好的风,毫不怜惜地抓起一块,一点一点地撕成了碎片。

太阳裸露着身子,赶紧拿出阳光的针线,细心地缝补。 青霭有如一些久远的往事,湿湿的,若隐若现,刚想拿出来翻晒,又被一层薄薄的云盖住了纷纭的细节。

树林有点朦胧;山峰有点朦胧;山涧藏在声音的后面,叮咚而透明;花香击穿了清翠的露水,四散而逃;鸟的叫声,迷失在时光的深处。站在窄窄的山巅上,左边是一种人生,右边是一种人生。

举目四望,山峦分分合合,逶迤巍峨。千岩万壑之中,阳光像一群捉迷藏的孩子,时有时无,或深或淡。

四季的风雨,浓缩在一片叶子的表面。 道路消失在更远的风景里。

哪一朵白云下,会有一扇温暖的柴扉,把一天的疲惫等待?一山空寂。 突然,深涧的对面,传来了一阵脆脆的声响。

樵夫劈柴的姿势,是黄昏最生动的注解。诗人忍不住兴奋地摇手相问,樵夫伸出手,指了指远处。

抬头细看,有一束炊烟,早已越过了山岗。 附: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王维《终南山》 唐诗素描·竹里馆(曾冬) 风安静地栖落在叶片上,黑夜张开了眼睛。

幽密的竹林,是比天空更深的海。星星是一些溺水的鱼吗?无论怎么努力划动翅膀,却总是逃不出这片寂寞的水域。

一个人,独坐在时间的一隅,黑暗漫过了他的梦境。 突然,所有的寂静,都碎成了一圈一圈的涟漪。

弹琴的人,十指轻飞,滑过每一根琴弦的声带。天籁的雨点,如一些高高低低的语言,跌进了记忆的河流。

一只被音乐叫醒的小鸟,飞出窝,捡拾起一句一句的诗行。 密林深处,尘世的喧哗已然遥远。

没有人知道,有一方静土,可以收留起岁月的浮华。今夜,手握琴盘的人,目睹了太阳的殒落。

月亮升起来了。这个黑夜的伤口,又把一些清冷的光辉抖落在大地的手掌上。

琴停了,鸟睡了,花开了,风悄悄地展开了透明的羽翼。一个人,独坐在自己的影子里,怡然自乐。

任千年的月光,照亮了一生的道路。 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站在窄窄的山巅上,左边是一种人生,右边是一种人生。

举目四望,山峦分分合合,逶迤巍峨。千岩万壑之中,阳光像一群捉迷藏的孩子,时有时无,或深或淡。

四季的风雨,浓缩在一片叶子的表面。 道路消失在更远的风景里。

哪一朵白云下,会有一扇温暖的柴扉,把一天的疲惫等待?一山空寂。 突然,深涧的对面,传来了一阵脆脆的声响。

樵夫劈柴的姿势,是黄昏最生动的注解。诗人忍不住兴奋地摇手相问,樵夫伸出手,指了指远处。

4.唐诗素描 望岳

望岳① 唐 杜甫 岱宗②夫如何?齐鲁③青未了。

造化④钟神秀,阴阳⑤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⑥眦入归鸟。

会当⑦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即山东地区。

4.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

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

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张大。

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

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一定要。

凌:登上。 写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

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二十五岁。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展示巍峨秀丽的泰山景观。

诗中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前人于此诗评赞颇多,"齐鲁青未了"一句,众口称道,刘辰翁称此"五字雄盖一世";郭浚曰:"他人游泰山记,千言不了,被老杜数语说尽"(上二人语均见《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诗别裁》云:"五字已尽太山。"此诗最后两句也颇得佳评,浦起龙《读杜心解》云:"末联则以将来之凌眺,剔现在之遥观,是透过一层收也……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

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各有不同。三首诗分别写于杜甫二十五岁、四十七岁和五十八岁时,把它们并读比较,可从中略窥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际遇和胸怀。

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彷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诗题词。

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赏析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

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 山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

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

5.唐诗素描 望岳

望岳① 唐 杜甫 岱宗②夫如何?齐鲁③青未了。

造化④钟神秀,阴阳⑤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⑥眦入归鸟。

会当⑦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即山东地区。

4.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

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

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张大。

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

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一定要。

凌:登上。 写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

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二十五岁。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展示巍峨秀丽的泰山景观。

诗中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前人于此诗评赞颇多,"齐鲁青未了"一句,众口称道,刘辰翁称此"五字雄盖一世";郭浚曰:"他人游泰山记,千言不了,被老杜数语说尽"(上二人语均见《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诗别裁》云:"五字已尽太山。"此诗最后两句也颇得佳评,浦起龙《读杜心解》云:"末联则以将来之凌眺,剔现在之遥观,是透过一层收也……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

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各有不同。三首诗分别写于杜甫二十五岁、四十七岁和五十八岁时,把它们并读比较,可从中略窥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际遇和胸怀。

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彷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诗题词。

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赏析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

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 山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

有时单用一个“会”字,。

6.古诗大全带画李白

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5、《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9、《长干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10、《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7.古诗素描写法(包含哪些内容)谢谢

《古诗素描》秉承了《唐诗素描》和《宋词素描》的写作风格,所选内容为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共同指定的篇目。作者曾冬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解释,向我们呈现了一种不一样的读法,灵性,蕴藉,饱含张力。品读这本素描,仿佛李杜元白义山飞卿一个个携手而来,有让人领略不尽的风物。

内容目录:

汉乐府

江南

长歌行

曹植

七步诗

北朝民歌

敕勒歌

骆宾王

咏鹅

李峤

宋之问

渡汉江

贺知章

咏柳

回乡偶书

王之涣

凉州词

登鹳雀楼

孟浩然

春晓

宿建德江

王翰

凉州词

王昌龄

从军行

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

王维

竹里馆

鹿柴

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李白

静夜思

古朗月行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望天门山

独坐敬亭山

秋浦歌

高适

别董大

杜甫

绝句

春夜喜雨

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日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赠花卿

江南逢李龟年

张继

枫桥夜泊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韩拥

寒食

孟郊

游子吟

柳宗元

江雪

韦应物

滁州西涧

张志和

渔歌子

卢纶

塞下曲

塞下曲

刘禹锡

望洞庭

浪淘沙

竹枝词

乌衣巷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池上

忆江南

胡令能

小儿垂钓

李绅

悯农

悯农

贾岛

寻隐者不遇

杜牧

山行

清明

江南春

秋夕

赠别

颜真卿

劝学

李商隐

乐游原

罗隐

温庭筠

商山早行

范仲淹

江上渔者

王安石

元日

泊船瓜洲

书湖阴先生壁

梅花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晚景》

题西林壁

李清照

夏日绝句

陆游

示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选一)

四时田园杂兴(选二)

杨万里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朱熹

春日

林升

题临安邸

叶绍翁

游园不世

翁卷

乡村四月

邵雍

一望二三里

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清平乐·村居

王冕

墨梅

于谦

石灰吟

郑燮

竹石

袁枚

所见

高鼎

村居

龚自珍

己亥杂诗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素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 一作:随君)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

⑴王昌龄:唐代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⑵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⑷与:给。

⑸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创作背景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