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交友的诗词文、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古诗: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名言警句: 1、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华盛顿 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 果 3、挚友如异体同心。——亚里士多德 4、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5、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纪伯伦 成语典故: 1、桃园结义 [ táo yuán jié yì ]:桃园三结义的引申,意思仍是指有共同志向的人结拜为弟兄 2、莫逆之交 [ mò nì zhī jiāo ] :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3、金兰之契 [ jīn lán zhī qì ]:指交情投合的朋友。 4:患难之交 [ huàn nàn zhī jiāo ]: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5、刎颈之交 [ wěn jǐng zhī jiāo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2.有关朋友分离的古诗,成语,故事有哪些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 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 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 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 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容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 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 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 【注释】 ①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 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②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③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④不及:不如。 3.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古诗三首: 1、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3、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名言五句: 1、一生交一个朋友谓之足,交两个朋友谓之多,交三个朋友谓之难得。--亨.亚当斯 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荷 麦 2、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 3、真友谊象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 ——D.M. 4、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 5、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成语典故五个: 1、八拜之交:“八拜”本指古代世交子弟见长辈时的礼节,后指好友相约结拜的兄弟姐妹的关系。 点头之交:指交情不深,仅见面点点头的朋友,亦称“一面之交”。 2、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3、刎颈之交:那怕砍头也不变心的朋友。《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句。“刎颈之交”亦可谓“生死之交”。 4、莫逆之交:意谓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5、忘年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4.有关朋友情谊的成语典故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应该算友情的最高境界了。高山流水是两个人友谊的典故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2、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意思: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 5.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俗语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 ——白居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李白 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 ——孟浩然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文天祥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周 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鲁迅 没能弄清对方的底细,决不能掏出你的心来。 ——巴尔扎克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 知已肝胆相照。 ——文天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李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鲁迅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曹禺 人生乐在相知心。 ——王安石 一人知已足平生。 ——赵翼 6.有关友情的成语故事青梅竹马 qīng méi zhú mǎ [释义]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语出] 唐·白居易《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正音] 竹;不能读作“zú”。 [辨形] 竹;不能写作“足”。 [近义] 两小无猜 亲密无间 [反义] 背信弃义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 联合式。 7.有关朋友友谊的成语典故【白首同归】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道义之交】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高情厚谊】谊:交情.高盛的情意,深厚的友谊. 【恨相见晚】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同“恨相知晚”.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倾盖如故】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 【深情厚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深情厚意】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生死不渝】渝:改变.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会改变.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 【叨在知己】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 【万古长青】万古:千秋万代.青:存.万古长青:千秋万代都像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 【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相视莫逆】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心照情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谊.同“心照神交”. 【情同手足】关系如手与脚,一日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忘年之交】忘年:指不拘年岁、辈分.忘年之交:年龄不相当的人所结成的深厚友谊.。 8.关于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其他材料一生交一个朋友谓之足,交两个朋友谓之多,交三个朋友谓之难得。--亨.亚当斯 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荷 麦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 真友谊象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 ——D.M.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 果 挚友如异体同心。 ——亚里士多德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纪伯伦 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 ——拉法特 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莎士比亚 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 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 ——富兰克林,美国政治家、科学家 友谊是我们哀伤时的缓和剂,激情的舒解剂,是我们的压力的流泄口,我们灾难时的庇护所,是我们犹疑时的商议者,是我们脑 子的清新剂,我们思想的散发口,也是我们沉思的锻炼和改进。 ——杰里米.泰勒,美国政治家 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 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如果不注意结识新交,就会很快感到孤单。先生,人应当 不断地充实自己对别人的友谊。 ——塞.约翰逊,英国作家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 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马克思,德国思想家、哲学家 最长的友谊最能给人以欢乐。更何况还有这么一句至理名言:“在一起共过很多 患难的人,其友谊才称得上牢不可破。” ——西塞罗,古罗马雄辩家、政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