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导读讨论稿

1.老师让我们说说学习唐诗宋词后的心得体会,怎么说啊,详细点的,谢

如果说唐是“诗王朝”,那么宋就是“词世界”。

从南宋至今,流传下来的较有影响的宋词总集、选集有20余种。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收录宋词最全的《全宋词》,共录有近1300多家词人的两万首词,虽然其数量远远不及唐诗,但我们仍可以从中窥见宋词丰富多彩的全貌。

而目前流通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宋词选本,则是由胡云翼(1906一1965)选编的《宋词选》。 胡云翼先生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

是我国现代词学史上以新文化思想来研究词学并取得很大成就的大家。他的词学研究观点至今仍有很大影响,他所建构的词史规模因为有首创意义而为词学家们所借鉴。

鲁迅先生评价说:“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

正因为胡云翼有深厚的学术根基,又具有深邃的编选目光,所以入选《宋词选》的大多是古今公认的名篇,又很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的口味。因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也是很自然的。

《宋词选》以苏轼、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词作为主,重点选录南宋爱国词人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兼顾了其他风格流派的代表作。所以,《宋词选》基本囊括了两宋重要词人的代表作。

并收录部分无名氏作品,覆盖面较广。在选编的近300首作品中,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代表性词人的作品收人最多,此外,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陆游、张孝祥、吴文英、刘克庄等名家次之,其他小一些的词人作品虽少,但也都是代表作,因此这个选本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宋词创作的实际水平和成就,读者们完全可以从中了解到宋词盛况,又能欣赏到宋词佳作。

晏殊、欧阳修、晏几道承续五代之遗风,呈现出或雍容淡雅,或含蓄摇曳,或精致婉转的风格;柳永一出,不但小令变成了复杂的慢词,而且带有极浓厚的市民语言成分和情感。一时风靡市井;秦观词多香软婉好,偶尔也有清新高旷之作;贺铸词多艳冶浓丽,但有时也不乏幽峭;周邦彦作专职词官,极讲词艺形式,音节文字两美,但内容空泛;笔力柔软的词到了苏轼面貌一振。

词格始高,词境始大,词体始尊;两宋之交的巾帼词手李清照在婉约背后往往有深沉细腻的愁思;南宋辛弃疾悲凉慷慨与激昂豪迈交织,形成一个高峰,也带动一批词人;同时姜夔则沿着周邦彦的路数精裁巧制,创作了大量雅词……这些都可以在《宋词选》中有序地找到相应的作品来印证与领会。

2.中华书局出版的全部关于宋词的书

通俗青少年版: 宋词三百首详析 作者: 郭伯勋

宋词三百首 作者: 吕明涛、谷学彝评注

宋词三百首(新注本) 作者: 上疆村民编,古学彝注

宋词三百首(精)--国民阅读经典 作者: 刘乃昌评注

宋词--中华经典精粹解读 作者: 蔡义江 编著

宋词排行榜 作者: 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 著

宋词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作者: 马丽宁、司垚编著

唐宋词选读百首 作者: 杨敏如著

宋词三百首诵读本--“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 作者: “中华诵•经典 诵读行动”读本编委会

少儿看图读唐诗 读宋词 1-6册

宋词精粹解读

较为专业版本:全宋词 1-5册 作者: 唐圭璋,出版过多次,价格大概200左右

全宋词审稿笔记 作者: 王仲闻撰,唐圭璋批注 繁体竖排,价格680

全宋词语言词典 作者: 廖珣英 编

中华宋词鉴赏辞典 作者: 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

宋词鉴赏大辞典 作者: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中文系《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 组 编

唐宋词鉴赏大辞典 作者: 刘石、杨旭辉主编,清华大学中文系、苏州大学 《唐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

宋词题材研究作者: 许伯卿 著

宋词声律探源大纲 词论 作者: 刘永济 著

名家书画宋词精萃 作者: 迟乃义主编

名家书画·宋词 作者: 迟乃义、铂淳主编

名家讲宋词--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名家讲名诗 作者: 《文史知识》编辑部编

名家讲宋词--中国文化经典导读 作者: 《文史知识》编辑部编

名家讲宋词(插图本) 作者: 唐圭璋,缪钺著

宋词纪事 作者: 唐圭璋 编著

宋词赏析 作者: 沈祖棻 著

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作者:周汝昌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微睇室说词 作者: 刘永济 著

宋词体演变史 作者: 木斋著

宋词说宋史 作者: 诸葛忆兵

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 作者: 孙艳红著

唐宋词体通论 作者: 苗菁

3.走进唐诗宋词阅读题答案

2:1从实际出发,确定方向和计划2要有韧性和下苦功3刻苦学习和研究,再加上科学的总结,就会有所发现和发明。

王国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出自柳永《雨霖铃》 这两句虚实相生,虚景实写,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 “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4:走进是指我们用心去读唐诗宋词,去品唐诗宋词,去体会其中的人生道理,学到了更多的人生感悟。走出是指经过了学习唐诗宋词,我们提高了自身的品味,提高了自身的文学底蕴。

5:最大感悟是唐诗宋词是中国独有的文化财富,传递着古代大师们不朽的艺术和精神。从而使一代代人,受到了思想的熏陶。

而读唐诗宋词,应该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

4.找一篇关于唐诗宋词的文章

原创论文:流行乐坛中男歌手的古韵情结 ——唐诗宋词在近年流行歌曲中的化用 前言:“唐诗宋词在流行歌曲中的化用”不是什么新的学术话题,已经有很多的细心人结合唐诗宋词的化用做了专业的研究了,所以再重复什么理论难免赴了陈词滥调的陷阱,想来研究今年乐坛的流行歌曲应该还不至于落后多少,于是这篇论文的范围缩小了,首先,研究主要对象是近两年流行乐坛的歌曲,其次,研究附加对象是港台和大陆的男歌手。

歌手和歌曲的研究是分不开的,如同诗人和诗歌是分不开的一样。另外,提到“复古歌”,此文中的复古概念与眼下的复古装,复古妆的“复古”概念不一样。

我很纳闷为什么眼下时尚元素中将欧洲宫廷的风格元素称为我们民族的“复古”艺术,且不论它对错,我提到的“复古歌”就是有古感的歌曲。 当今乐坛出现的一批较有才华的年轻男歌手,会写的,能写的总会写上几首古典的歌曲,秀一秀自己的古典文学底蕴 ,事实恰是如此,写再美的再麻的白话词,真不如来几句古典的歌词奏效,毕竟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经典所在。

与前几十年较有名声的一批随着古装剧一起窜红的歌曲——如《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相比之下,这些夹杂着新时代特点,新感情内容,新感情表达方式的新歌,又表现出了新的生命力。因为那个时代创作词的大家几乎是中年以上的对诗词古韵熟知的能手,而现代的一批新歌手往往借古典来增加感情效果,“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因此,现代的歌手大概是发现了这一“捷径”,开始泼一泼古典墨了。于是就有了“歌手要有多种创作风格才叫才子歌手”的舆论导向。

但他们更加讲究词的美,即歌词的艺术效果。 港台的流行歌曲对唐诗宋词的化用与大陆的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拿上个世纪90年代的来说,“香港的流行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诗词的渗透却明显超出大陆和台湾两个地方,这可能也是和香港古典武侠剧和历史剧的盛行是扯不断干系的。

另一方面很注重粤语文化的渗透,歌词创作多以广东方言用词造句方式为基础,广东话本身就叫白话,其语言方式与文言有很多类似,所以很多香港词作人的作品,往往是大俗大雅于一身。再看台湾方面,台湾方面的歌词创作更偏重于现代文本,更多关注风花雪月,但这也恰好是许多旧诗文的一个主要素材。”

因此,由于文化氛围和背景的差异,港台和大陆的歌曲定要分开研究。但,文章此处我暂不将两地作品分开,因为无论是大陆歌曲还是港台歌曲对唐诗宋词的化用,即是化用,便离不开几个基本化用方式。

于是我先将一些炙手可热的作品揪出来凉凉。 首先,有些流行歌曲是对唐诗宋词的直接化用。

我定义为“化诗”。当今歌手直接引用诗句的流行歌曲并不多,老一辈的作词家会直接将整首诗歌拿来配曲,于是便产生了一系列古装剧的主题曲。

但是时下,拿整首诗歌出来配曲便不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因为诗歌本身就有一定的时代性色彩和传统色彩,全盘拿诗歌作曲的行为便体现不出作词人的天赋,再好听也不过是曲子旋律好罢了。因此歌手往往选择化用一句或者几句与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呼应的诗句来增添韵味。

拿花儿乐队的《鹊桥仙》来说: 心有灵犀一点通体/只盼做鸳鸯不羡仙境/愿得一心白头不离/如春蚕到死丝方而尽/春烟柳绿不如望你/叹这天下谁人不识君/流水无情佳人有意/不与你合最难为天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我在想着谁/路边的野花不理会/只盼双双鹊桥会/ 花儿乐队是大陆较能“搞”的一个年轻乐队。说他们能搞是公认的。

这首歌的词也是他们所创,确切的说,更像是一个东拼西凑的结合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自于李商隐的《无题》。

同来自于李商隐的还有《无题》之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另外还有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些古代情感名句被他们拿来拼拼竟也成了压韵的一曲。其实这不难,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诗句大都写的很美,很隐约,很委婉,拿来后加个字减个字就容易把意思疏通了,而这一加字一减字后诗句本身的浓浓爱意似乎也减少了,毕竟没有了原诗中的感情的承接和呼应后,诗的韵味便少了个背景环境或者说氛围,于是在这首歌里诗句剩下的只有它们的含义和些许的古典气息了。

因此,这首歌的词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文采艺术感可言,到是曲配的不错。 同样是用诗词,去年的一首耳熟能详的歌——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的高传唱度得益于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寂寞沙洲冷。”,但到了周传雄的手里,“寂寞沙洲”的冷不再是苏轼的不得志,而改。

5.比较有名的宋词词句、能开阔人的见识的

比较有名的宋词词句、能开阔人的见识的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4、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5、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7、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8、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9、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0、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11、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醉书(其二)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人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13、哨遍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 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 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 云出无心,鸟倦知返,本非有意。

噫! 归去来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内复几时? 不自觉皇皇欲何之? 委吾心、去留谁计? 神仙知在何处? 富贵非吾志。

但知临水登山啸咏, 自引壶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还止。

6.要唐诗宋词朗诵会开场白和结束语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诗歌朗诵会,使我有了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机会! 唐诗宋词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凝结了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髓,朗诵唐诗宋词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坚定我们的意志,端正我们的思想。

这次组织的朗诵会,给了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好机会。请同学们对照评分标准,尽情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加油!预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的唐诗宋词朗诵会太精彩了,每个选手都把自己对古代诗词的热爱和理解通过朗诵表达了出来,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受益匪浅,顺利完成了这次活动的组织目的。

以后,取得好成绩的同学要再接再厉,临场表现不够理想的同学要继续努力,取长补短,希望你们在下次比赛中能更上一层楼!谢谢大家!(呵呵,我自己写的,您可以做个参照。我认为,首先应该谦逊,其次不要太长,因为时间有关系)。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