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物说理的诗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以诗句说理作文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借助古诗文叙事说理、传道解惑,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看一位学生的作文片断:早晨一进教室,我看到语文老师正在聚精会神地背诵英语单词,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我便跑过去,问道:“老师,您是教语文的,怎么还背英语单词呢?”老师笑着对我说:“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我也得不断充实自己呀!趁现在年轻,得多学点知识嘛!”我接着又问:“那记单词有什么窍门吗?”老师说:“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是读书的好方法,也是背书的好方法……瞧,一件小事,用上一两句古诗文,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2.借物说理的诗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以诗句说理 作文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借助古诗文叙事说理、传道解惑,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看一位学生的作文片断: 早晨一进教室,我看到语文老师正在聚精会神地背诵英语单词,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我便跑过去,问道:“老师,您是教语文的,怎么还背英语单词呢?”老师笑着对我说:“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我也得不断充实自己呀!趁现在年轻,得多学点知识嘛!”我接着又问:“那记单词有什么窍门吗?”老师说:“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是读书的好方法,也是背书的好方法…… 瞧,一件小事,用上一两句古诗文,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3.借物喻理的诗句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诗以富于哲理情趣著称,其手法就是托物喻理。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4.借物抒怀的诗句1、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爱民人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