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锦鲤和鸿雁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鱼传尺素,驿寄梅花 韩愈《寄卢仝》:“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 唐朝李商隐《寄令狐郎中》一诗中也有云“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 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宋人张辑 《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 宋人吴芾《再和龚帅所寄》“五禽聊作林间戏,双鲤忽传江上书。” 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明代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2.用鸿雁,锦鲤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宋 王安石 《馀寒》寄声欲问塞南事,只见年年鸿雁飞。 -- 宋 王安石《 明妃曲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唐]李颀 《送魏万之京》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②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⑤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忆秦娥娄山关》⑥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⑦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⑧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⑨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⑩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 李益《春夜闻笛》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南思洞庭水。 北想雁门关。稻粱俱可恋。 飞去复飞还--南北朝 ·周弘正《于长安咏雁诗》。 3.含有雁(要与思乡有关)燕(要与报春有关)的古诗句唐]韦应物的《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唐朝诗人赵嘏在《长安秋望》中写道:“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残星数点和长笛一声里,雁于人都在塞边踯躅。更有欧阳修的“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杜甫的送别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亦唱道:“碧云天,黄草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点是离人泪”,,则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4.所有的关于鸿雁的古诗名句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1。 《早雁》唐。 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2。 《归雁》唐。 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3。《鸿雁》先秦。 诗经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4。 《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5。 《鸣雁行》唐。李白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 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 6。《扬州早雁》唐。 李益江上三千雁,年年过故宫。可怜江上月,偏照断根蓬。 7。《官池春雁二首》唐。 杜甫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8。 《杂曲歌辞·鸣雁行》唐。 韩愈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去寒就暖识所处,天长地阔栖息稀。 风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不肥。徘徊反顾群侣违,哀鸣欲下洲渚非。 江南水阔朝云多,草长沙软无网罗,闲飞静集鸣相和。 违忧怀息性匪他,凌风一举君谓何。 9。《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唐。 张九龄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10。 《归雁》唐。杜甫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 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 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整首词是: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出自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王湾用大雁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1.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2.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3. 赏析:“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