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露”的诗句有哪些1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钩。 2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哀郢----陆游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4「夜宴谣」温庭筠 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5上高侍郎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南怨未开。 6伤昔 韦庄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下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字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惟见水东流。 7题帻精舍 任翻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村月照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2.有关与"露"字的诗词1.《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②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注释】: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2. 《蝉》 年代:【唐】 作者:【虞世南】 体裁:【五古】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1)绥: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3.《诗经 · 蒹葭》 年代:【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2]。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 【注释】: [1]:音西,干 [2]:音四,水边 [3]: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4.《诗经 · 蓼萧》 年代:【先秦】 彼蓼萧兮,零露湑兮。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兮,零露瀼瀼。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兮,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兮,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鞗革冲冲。 和鸾雝雝,万福攸同。 【注释】 蓼(音路):长大貌。零:落。湑(音许):盛貌。一说晶莹貌;一说露貌。君子:一说指诸侯。写:宣泄。誉处:安处。 瀼瀼(音攘):露盛貌。龙:宠,光宠。 泥泥:濡湿貌。岂弟(音凯替):同恺悌,和易近人。岂(音凯):乐。 鞗(音条)革:皮革制马缰绳。冲冲:垂饰貌。和鸾:古代车马上的铃铛。在轼曰和,车辘曰鸾。攸:所。 5.《忆江南》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词】 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浥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注释】 ①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洛城人:即洛阳人。 ②袂(mèi):衣袖。 ③浥(yì):沾湿。 3.关于作文藏与露的名人事例我来到了美丽的文瀛湖。 一片碧绿映入眼帘:绿色的湖、绿色的草地、绿色的浮萍、绿色的树木……这满眼的绿意,让我不禁陶醉在其中。 我扶着白栏杆向下望,文瀛湖的水清清的,像一块绿色的玻璃。 几只灰色的鸭子在湖里悠闲地游泳,时而潜下水去追逐水中的鱼群。湖面上的浮萍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就像是用绿宝石雕成的珍品,晶莹剔透,美丽极了。 几个小孩子拿着水枪玩耍,在他们喷出的水雾中,我还看到了一道有些模糊的彩虹呢! 来到湖心小岛,石子小路旁满是没过膝盖的野花。穿过美丽的花丛,坐在草地上,可以看见水底的青苔绿茵茵的在湖底蔓延,像一块绿色的地毯;那水中五彩斑斓的鱼儿,好像是绿地毯上的花卉。 微风吹过时,倒映在水中的景物一会儿扩大,一会儿缩小,像是在照哈哈镜有趣极了。这时,湖面上突然出现了许多小圆圈,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湖里有鱼儿一个接一个地跃出水面,波纹荡漾,多美啊! 我看得入了迷,我想:“这湖中一定有一块大翡翠,不然她怎么会这么绿?湖中一定还有一块大磁铁,不然她怎么会这么吸引人?” 美不胜收的文瀛湖,真让人流连忘返!她是镶在家乡大同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画笔下最美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