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哲理的诗句】【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题目】琴诗(宋 苏轼)【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题目】拟古 (明 钱宰)【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题目】论诗 (清 赵翼)【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题目】草 (唐 白居易)【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哲理】说明世界上。 2.一句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3.关于哲理的古诗人生哲理诗句 1.(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 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 苏轼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这的确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无论在理致与笔趣上,都超过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诗,它既有宋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哲理】此诗深得梅与雪的天然风韵,且在吟咏之间,寄托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琴诗》 (宋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观书有感 》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现代哲理诗: 泥土(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简析这首著名的哲理诗,曾经被多少青年人背诵,抄录在自己的案头作为座右铭.可是,历史往往会与一些人开不大不小的玩笑.这样一首曾经影响和激励过整整一代人的诗篇,在今天也会被某些时髦的人物嘲笑,认为这是一种陈腐了的过时观念.据说,只有肯定自己的个人价值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人生意义的人. 土(林希)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简析]此诗与鲁藜那首《泥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看出它受前者的启迪和影响,但绝非重版,而是写出了新意.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哲理,同一事物也可从不同角度发现其哲理蕴涵.林希笔下的泥土不仅注意到了它具有“土壤”价值的一面,而且还看到了当它“沉浮在空间里”时的轻浮的一面.一旦变成“尘埃”,它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人生的价值也是。 4.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要有出处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5.含含有哲理的诗句三十个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____苏麟《断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____惠能《菩提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马致远《杂剧·江州司马青衫泪》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____罗隐《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____张鸣善《普天乐·咏世》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__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____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____张谓《题长安壁主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____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____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____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____杜荀鹤《小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____杜甫《望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陆游《游山西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____苏轼《琴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____朱熹《春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苏轼《题西林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____王籍《入若耶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____李白《将进酒》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____李白《上李邕》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____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____苏轼《稼说送张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____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荀子《劝学》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___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____佚名《长歌行》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____荀子《劝学》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___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____罗隐《西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____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____朱熹《偶成》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____李斯《谏逐客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____荀子《劝学》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____虞世南《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____赵翼《论诗五首·其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____王之涣《登鹳雀楼》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____佚名《沧浪歌》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___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____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苏轼《题西林壁》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____荀子《劝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____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____李绅《答章孝标》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____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____屈原《九章》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____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____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____司马迁《滑稽列传》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6.【想找一些古诗词,不知哪位大侠能帮助我.含哲理的古诗词2首,关含哲理的古诗词2首,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关于励志的古诗词3首, 竹石 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5首,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以动衬静的古诗词1首,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关于爱国的古诗词2首.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