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人亲切低调的诗句

1.描写低调的诗词

《周昉横笛图》

年代: 元 作者: 张宪

一妇跨镫如习骑,一妇鹄立类勇士。

一妇横笛坐胡床,客貌衣裳略相似。

鸑松云髻作懒妆,丫鬟手擎红锦囊。

人言天宝宫中女,我意梨园旧乐倡。

忆昔承平生内荒,宫中消息渐难藏。

昨宵一曲宁哥笛,明日新声满教坊。

春娇满眼情脉脉,唤起红桃亲按拍。

不将三弄作伊凉,潜把闲情诉秦虢。

声凄调低承索索,泬然有声如裂帛。

月落长安天四更,六宫一夜梨云白。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贺铸

云母窗前歇绣针。低鬟凝思坐调琴。玉纤纤按十三金。归卧文园犹带酒,柳花飞度画堂阴。只凭双燕话春心。

《鹊桥仙·靓妆艳态》

年代: 宋 作者: 张元干

靓妆艳态,娇波流盼,双靥横涡半笑。尊前烛畔粉生光,更低唱、新翻转调。

花房结子,冰枝清瘦。醉倚香浓寒峭。雏莺新啭上林声,惊梦断、池塘春草。

2.形容低调的古诗词

希望大家都吃饱,六条缰绳谐如琴:‘高山仰止,六辔如琴:“《诗》有之,然心向往之。

虽无旨酒。四牡騑騑,好尔无射,以慰我心,式歌且舞。

一起宴饮多快乐,请来唱歌把舞跳:车辖转动间关响,式饮庶几。景仰产生 “高山仰止,析其柞薪,式燕且喜。

砍下柞树当柴烧。虽然好友不太多。

今天相遇多美好,一起宴饮喜洋洋。砍下柞树当柴烧。

’虽不能至;虽无嘉肴,思娈季女逝兮。式燕且誉。

高山仰止,了却相思乐陶陶,景行行止。辰彼硕女,其叶湑兮,长尾野鸡树上栖,景行行止。

原诗《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辖》间关车之辖兮,我心写兮: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树上枝繁叶又茂。不是饥来不是渴。

虽然酒味不太好,安慰我心暖如春,“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四匹马儿跑不停。

见你车上新娘子。虽无好友,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希望喝得别太少,式食庶几,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高山抬头看得清,德音来括,永远爱你不厌弃。登上那座高山腰,盼和美人结鸳鸯,带来美德好教益。

平地树林多茂密。高山仰止陟彼高冈。

匪饥匪渴。虽无美德来配你,少女出嫁做新娘。

虽然桌上没佳肴。鲜我觏尔。”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有集维鷮。 译;虽无德与女,沿着大道向前奔。

析其柞薪,令德来教。《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景行行止。

觏尔新婚,景行行止”。依彼平林。

漂亮姑娘及时嫁高山仰止。

3.形容亲切的诗句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⑷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⑴吟:吟诵.

⑵游子:出门远游的人.本诗中指孟郊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⑸归:回来,回家.

⑹言:说

⑺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⑻三春晖: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作品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诗作鉴赏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而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堪比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代,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4.关于亲切的诗句

高松

【唐】李商隐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

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唐】崔涯

领得溪风不放回,傍窗缘砌遍庭栽.

须招野客为邻住,看引山禽入郭来.

幽院独惊秋气早,小门深向绿阴开.

谁怜翠色兼寒影,静落茶瓯与酒杯.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凤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5.关于“低调”诗句的有哪些

1、《咏竹》

宋 徐庭筠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

2、《缘识》

宋 宋太宗

谦逊明然得,滋章道理疏。荣枯皆定分,巧拙亦何如。

抚俗从仁感,临民用教敷。高明归辅德,建立纪功书。

3、《登白云绝顶》

宋 刘过

雨罢新晴怯宿寒,一帘秋色满阑干。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累世避人秦妇子,一时惊客汉衣冠。尘寰元有清吟处,便作三山蓬岛看。

4、《浣溪沙》

宋 贺铸

云母窗前歇绣针,低鬟凝思坐调琴。

玉纤纤按十三金,归卧文园犹带酒。

柳花飞度画堂阴。只凭双燕话春心。

5、《鹊桥仙·靓妆艳态》

宋 张元干

靓妆艳态,娇波流盼,双靥横涡半笑。

尊前烛畔粉生光,更低唱、新翻转调。

花房结子,冰枝清瘦。醉倚香浓寒峭。

雏莺新啭上林声,惊梦断、池塘春草。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