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有哪些别称词的诸多名称,或因其音乐特征或因其独特形式而获得,诸如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等。 词的每一种“芳名”的讨论,都是对词的性质与特征的各个侧面的体认过程。 曲子词:曲子,是词的最早名称,与今时所说的“词”、“歌词”意义相同。 但在唐五代却很少使用“词”这一称谓。例如在敦煌藏经洞里发现最早的民间词集,其名称是《云谣集杂曲子》(共30首),一些单篇则称之为曲子《浣溪沙》、曲子《捣练字》、曲子《感皇恩》等。 “曲子”,即指倚谱所填之歌词而言。王重民在《敦煌曲子词集·叙录》中说:“是今所谓词,古原称曲子。 按曲子原出乐府,郭茂倩曲子所由脱变之乐府为‘杂曲歌辞’,或‘近代曲辞’。……是五七言乐府原称词(即辞字),或称曲,而长短句则称曲子也。 特曲子既成为文士摛藻之一体,久而久之,遂称自所造作为词,目俗制为曲子,于是词高而曲子卑矣。”唐五代之所以把这种配乐歌词称之为“曲子”,任半塘认为:“其含义的主导部分是音乐性、艺术性、民间性、历史性,都较词所有为强。” (《关于唐曲子问题商榷》,《文学遗产》1980年第2期)直至宋代,人们还习惯于称词为“曲子”。如张舜民《画墁录》所载:柳永进见晏殊。 “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宋神宗熙宁间杨绘编了一册被视之为“最古之词话”的书籍,书名是《时贤本事曲子集》。 南宋王灼论词之起源时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碧鸡漫志》卷一)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也说过“长短句今曲子便是”之类的话。 可见“曲子”之称,影响深远。称“曲子”为“词”,是文人词出现以后的事。 五代欧阳炯在《花间集叙》中最先提出“曲子词”这一名称:“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与欧阳炯同时的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说:“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 至宋,“词”才逐渐取“曲子”而代之。顾随说:“词之一名,至宋代而始确立。 其在有唐,只曰‘曲子’。……‘子’者,小义,如今言‘儿’。 故曰:曲子者,所以别于大曲也。奚以别乎?曰:大小之分而已。 又,‘曲’者,‘谱’义,指声,‘词’、‘辞’通,指文字。是故,曲子词者,谓依某一乐章之谱所制之辞。” (《释曲子词寄玉言》)在现存二百五十余种宋词之别集中,以“词”名集者约有一百六十五家(包括词作甚少近人广为搜集命名在内)。其著名者如潘阆《逍遥词》、晏殊《珠玉词》、张先《张子野词》、晏几道《小山词》、毛滂《东堂词》、陈与义《无住词》、李清照《漱玉词》、张元干《芦川词》、张孝祥《于湖词》、陈亮《龙川词》、史达祖《梅溪词》、刘过《龙洲词》、吴文英《梦窗词》、朱淑真《断肠词》、卢祖皋《浦江词》、戴复古《石屏词》、张炎《山中白云词》、刘辰翁《须溪词》、汪元量《水云词》、蒋捷《竹山词》等等。 如果剔除“词高曲子卑”的偏见与“词领导曲子”的误解,按约定俗成的惯例把“敦煌曲子”称为“敦煌曲子词”、“敦煌民间词”、“敦煌词”都是可以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把这部书称之为《北宋词史》。 乐府:原指汉武帝所设置的音乐机构,其所搜集创制合乐歌唱的诗称之为“乐府歌辞”,或称“曲辞”。后世则简称“乐府”。 因乐府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创制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歌辞、受命演出,所以自汉及唐,凡郊祀、燕射、鼓吹、清商、舞曲、琴曲等均在乐府机关管辖范围之内。因之,汉魏六朝可以入乐的歌诗,包括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而创作的新题乐府一般均称之为“乐府”。 而词被称之为“乐府”则与上述情况有所不同,它主要是用“乐府”这一名称表述其可以入乐歌唱这一特点,是填词以配乐的抒情诗。所以不少词人的别集用“乐府”来命名。 如苏轼的《东坡乐府》、周紫芝的《竹坡居士乐府》、徐伸《青山乐府》、赵长卿《惜香乐府》、康与之《顺庵乐府》、曹勋《松隐乐府》、姚宽《西溪居士乐府》、杨万里《诚斋乐府》、赵以夫《虚斋乐府》等等。有的词集为了强调并突出其音乐与作品的时代性,还另创“近体乐府”、“寓声乐府”之称。 如周必大《平园近体乐府》、贺铸《东山寓声乐府》等。 长短句:本指诗歌之杂言,与词之长短句有别,但前人则有用以代指词的创作。 汪森在《词综序》中说:“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南风》之操,《五子》之歌是已。周之《颂》三十一篇,长短句居十八;汉《郊祀歌》十九篇,长短句居其五;至《短箫铙歌》十八篇,皆长短句,谓非词之源乎?”汪森只从词的字句长短错落这一方面与古代诗歌相类比,并由此而探词之本源,自然会流于形式表面而失其根本。 故王昶在《国朝词综序》中对此作了补充:“汪氏晋贤叙竹垞太史《词综》,谓长短句本于‘三百篇’并汉之乐府,其见卓矣,而犹未尽也。盖词实继古诗而作,而诗本乎乐,乐本乎音,音有清浊、高下、轻重、抑扬之别,乃为五音十二律以著之,非句有长短,无以宣其气而达其音。” 从音乐乐谱的旋律高下抑扬变化来看词之句式长短,就科学得多了。因为它从是否合乐这一本质上。 2.关于宋词,谈谈你的见解唐诗有诗仙、诗圣、诗鬼等称谓,而宋词有无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可以同唐诗争雄竞胜的是宋词。 在我国文学史上,宋词是一座灿烂夺目的丰碑。 词,就它的内容来说就是抒情诗,是诗的一种;词人也就是诗人。 但就体制说,词比诗要复杂。饲原来本是曲子词、歌词,是为乐曲配唱的,写词都是就谱填词,后来才发展为—种独立的文体,不一定为歌唱所用了。 词的发源可以追溯到隋代甚至六朝梁代,但词的正式兴起是在唐代。到了宋代,词发展到鼎盛时期,上至帝王卿相,下至倡优歌伎,都争相写词,而且名家辈出,佳作极多。 柳永是北宋时期第一个专事填词的人,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市民色彩,使词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宋词传统上分为两类,就是婉约派和豪放派,这主要是以词的内容和风格来分的。 婉约派是我国词坛上历史最久、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派。其代表人物有:秦观、李清照等。 豪放派与婉约派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题材到风格都大不同,它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词坛开辟了一个崭新天地。 其代表人物为苏轼、辛弃疾等。 李煜 晏殊 晏几道 欧阳修 柳永 苏轼 秦观 李清照 辛弃疾 姜夔 朱淑真 朱敦儒 。 3.古诗词中“你”是如何称呼与一般文言文相同,古诗词中常用的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汝(女)、尔、乃、若、子等;由名词引申为“你(您)”的有:君、卿等;还有由方言引入的:侬、伊(有时做第三人称代词)等。 分别引证如下: 汝(女): 杜甫 《新安吏》: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诗经·硕鼠》:三岁贯女 尔: 李白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与尔同销万古愁 乃: 陆游《示儿》:家祭无忘告乃翁 若: 王安石《虞美人·虞美人》:虞兮虞兮奈若何,不见玉颜空死处。 子: 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君: 白居易《琵琶行》:为君翻作琵琶行 卿: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侬: 曹雪芹《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 伊: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唐诗和宋词在古诗里分类唐诗 算诗歌, 宋词 是 词,狭义说不是一类。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5.【辛弃疾的所有宋词名称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清平乐.村居 满江红 青玉案 元夕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清平乐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摸鱼儿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丑奴儿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浪淘沙 送剑与傅岩叟 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汉宫春 立春 定风波 浣溪沙 生查子 独游西岩卜算子 修竹翠罗寒 采桑子 此生自断天休问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西江月定风波 水龙吟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临江仙清平乐 木兰花慢 浣溪纱 清平乐东坡引 露天晓角 南乡子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鹧鸪天 喜迁莺 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水调歌头 舟次扬洲和人韵 临江仙鹊桥仙 己酉山行书所见 西江月 遣兴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卜算子 为人赋荷花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 沁园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念奴娇 书东流村壁一剪梅 阮郎归 生查子 独游雨岩 祝英台近 晚春鹧鸪天 贺新郎 满江红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满江红 浣溪沙 八声甘州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水龙吟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鹧鸪天 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行香子 一翦梅 忆王孙 秋江送别,集古句 破阵子贺新郎 赋水仙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满江红 暮春 洞仙歌醉太平 春晚 蝶恋花 破阵子 贺新郎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生查子 玉楼春 破阵子 水调歌头江神子/江城子 鹧鸪天 东阳道中 山鬼谣/摸鱼儿 水调歌头 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水龙吟 哨遍 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水调歌头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满江红 简兮 柏舟 谷风满江红 满江红 沁园春 临江仙沁园春 醉花阴 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贺新郎 用前韵送杜叔高水调歌头 生查子 哨遍 念奴娇婆罗门引 满庭芳 六州歌头 满江红满江红 声声慢 浣溪沙 沁园春念奴娇 蝶恋花 满江红 清平乐最高楼 最高楼 贺新郎 水调歌头小重山 玉蝴蝶 满江红 摸鱼儿沁园春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 木兰花慢 滁州送范倅 水调歌头 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沁园春 带湖新居将成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 卜算子 闻李正之茶马讣音洞仙歌 洞仙歌 永遇乐 江神子/江城子鹧鸪天 汉宫春 破阵子 一翦梅卜算子 漫兴 满江红 减字木兰花 鹧鸪天后彩云曲 本事诗 鹧鸪天 添字浣溪沙/山花子添字浣溪沙/山花子 添字浣溪沙/山花子 东坡引 东坡引丑奴儿/采桑子 近来愁似天来大 杏花天 生查子 昭君怨一落索 满江红 一翦梅 好事近满江红 满江红 贺新郎 临江仙临江仙 南乡子 鹧鸪天 鹧鸪天卜算子 饮酒不写书 千年调 临江仙 永遇乐 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归朝欢 瑞鹤仙 玉蝴蝶 洞仙歌鹧鸪天 谒金门 水调歌头 盟鸥 蝶恋花 送佑之弟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 水龙吟 满江红 满江红鹧鸪天 感皇恩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念奴娇 贺新郎木兰花慢 声声慢 六州歌头 虞美人昭君怨 满江红 满江红 西江月鹧鸪天 临江仙 八声甘州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 六么令水调歌头 杏花天 定风波 定风波临江仙 鹧鸪天 鹊桥仙 浣溪沙浣溪沙 鹊桥仙 虞美人 蝶恋花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水调歌头 念奴娇 念奴娇 水调歌头水龙吟 水龙吟 水龙吟 归朝欢水龙吟 鹧鸪天 洞仙歌 蝶恋花减字木兰花 满江红 感皇恩 新荷叶一枝花/促拍满路花 永遇乐 御街行 渔家傲蓦山溪 永遇乐 柳梢青 王孙信/寻芳草玉楼春 南乡子 满庭芳 贺新郎贺新郎 水调歌头 南乡子 沁园春行香子 鹧鸪天 昭君怨 清平乐 忆吴江赏木樨柳梢青 贺新郎 水龙吟 贺新郎满江红 满江红 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好个主人家,不问因由遍去〔口茶〕.鹧鸪天 玉楼春 念奴娇 赋雨岩 新荷叶 和赵德庄韵谒金门 鹧鸪天 满江红 雨中花慢临江仙 临江仙 玉楼春 玉楼春卜算子 齿落 生查子 鹧鸪天 鹧鸪天鹊桥仙 鹧鸪天 鹧鸪天 临江仙蝶恋花 定风波 临江仙 汉宫春江神子/江城子 上西平/金人捧露盘 念奴娇 贺新郎水调歌头 满江红 瑞鹤仙 西江月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如梦令 菩萨蛮一翦梅 如梦令 柳梢青 生查子谒金门 酒泉子 鹧鸪天 浣溪沙浣溪沙 太常引 减字木兰花 鹧鸪天瑞鹧鸪 瑞鹧鸪 鹊桥仙 玉楼春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清平乐醉书其壁 好事近 丑奴儿/采桑子 醉中有歌此诗以劝酒者 丑奴儿/采桑子 寻常中酒扶头后玉楼春 西江月 西江月 朝中措 为人寿菩萨蛮 菩萨蛮 西江月 西江月玉楼春 玉楼春 瑞鹧鸪 瑞鹧鸪临江仙 鹧鸪天 恋绣衾 浣溪沙浣溪沙 霜天晓角 点绛唇 添字浣溪沙/山花子武陵春 鹧鸪天 念奴娇 江城子谒金门 金菊对芙蓉 水调歌头 贺新郎渔家傲 霜天晓角 苏武慢 生查子眼儿媚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念奴娇沁园春 沁园春 贺新郎 贺新郎卜算子 漫兴 卜算子 漫兴 哨遍 兰陵王洞仙歌 临江仙 蝶恋花 鹧鸪天鹧鸪天 西江月 鹧鸪天 卜算子 饮酒败德卜算子 饮酒成病 卜算子 用庄语 鹧鸪天 玉楼春玉楼春 玉楼春 鹧鸪天 鹧鸪天临江仙 祝英台近 江神子/江城子 水龙吟念奴娇 丑奴儿/采桑子 和铅山陈簿韵 清平乐 醉翁操千年调 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鹧鸪天 鹧鸪天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 定风波 暮春漫兴贺新郎 赋琵琶 满江红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朝中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