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词人贺铸的字号贺铸 (1052-1125) 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 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 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 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 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小梅花·行路难》、《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 《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 2.宋代著名词人贺铸的简介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 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人。 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 17岁时离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 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 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 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 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 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 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 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 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 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庆湖遗老后集》。 宣和七年(1125)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贺铸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 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所以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 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 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他的许多描写恋情的词,风格也是上承温、李等人,写得婉转多姿,饶有情致。 如名作〔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辞藻工丽,即景抒情,写自己爱情上的失意“断肠”。特别是结尾处接连使用三个巧妙的比喻:烟草、风絮、梅雨,形象新颖鲜明,当时即以“语精意新,用心良苦”(《碧鸡漫志》卷二),“兴中有比,意味更长”(《鹤林玉露》卷七),而脍炙人口,以致有“贺梅子”之称(《竹坡诗话》)。 他如〔踏莎行〕、〔石州慢〕、〔生查子〕等等,都是辞美而情深的婉约佳篇,足见作者是北宋传统词家的庞大阵营之后劲。 贺铸有少数词能越出恋情闺思的范围,而着力抒写个人的身世经历和某些社会现实。 他的性格本近于侠,以雄爽刚烈见称于士大夫之林。由于题材内容有所突破,这类词的风格也大不同于从《花间》到北宋末的柔婉之调,显得豪放劲朗,慷慨悲壮。 最有代表性的是那首抒写自己政治感慨的〔六州歌头〕:“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此外托意吊古的〔水调歌头〕、直抒胸臆的〔诉衷情〕、〔念良游〕等,都可以看出以功业自许的志士牢落无成的悲哀。 这些作品,显然受了苏轼的影响,而隐然下接南宋前期的豪放诸家。再有,他的某些词虽写传统题材,但思想内容却有所突破。 如〔捣练子〕五首,写征妇的相思,这虽是唐人写得烂熟的题材,但他却能别开生面,从挖掘思妇的内心世界入手,如“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思妇为思念久戍不归的丈夫,不能入睡,只好用捣衣来消磨漫漫长夜,愈发显得哀痛入骨,令人同情。这些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兵役之苦,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贺铸词于思想境界有所开拓,风格多样,富于语言美与音律美,无愧为北宋大家。 贺铸诗为词名所掩,其实也有相当成就。 他7岁学诗,至元□三年,三十年间已逾五、六千首。经过不断删汰,自编《庆湖遗老诗集》时只存 9卷。 可见其写作之勤和数量之巨,远过于词。他曾自述学诗于前辈得八句云:“平澹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咏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他的诗歌创作正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因其为人豪爽精悍,故其诗也“灏落轩豁,有风度,有气骨”"(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工致修洁,时有逸气”(《四库全书总目》),格调往往近于苏轼。 只是题材内容不甚宽广,其作品以写个人生活经历为主,以旅途行役、登临游赏为多,较少触及社会矛盾。《黄楼歌》、《游金陵雨花台》、《海陵西楼寓目》等诗奔放杰出,气格悲凉苍劲,而《秦淮夜泊》、《杨柳枝词》等则清新雅丽。 《清堂燕》等作格调又近于小词。 贺铸的诗,据《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记载,有《庆湖遗老前后集》20卷。 但南宋初年仅存《前集》,光宗绍熙三年(1192)胡澄序而刻之以传。 3.北宋词人贺铸为何被称为“贺梅子”北宋著名贺铸( 1052-1125 ),字方回,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人,宋 太袓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 他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 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他善诗文,尤长于词。 其词风 格,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 用韵特严, 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其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与婉约派的秦观、晏几道接近;而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与豪放派苏轼接近。 其词作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踏莎行•杨柳回 塘》三首为最著名。 《青玉案•横塘路》全词如下: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再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南宋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说:“贺方回尝作《青玉案》,有‘梅子黄时 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因该词结句用江岸如烟的青草、满城随风飞舞的杨花柳絮和江南梅熟时的连绵淫雨,来博喻闲愁纷繁,乃千古 绝唱,贺铸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贺梅子”。 4.北宋词人晏几道、贺铸、周邦彦的字号的来历关于字: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 “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关于号: 其实主要是号来由不一,试举五个: 1.根据曾经担任的官职:比如杜甫,号杜工部,其曾做过工部员外郎; 2.根据其住所:比如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其故居书斋名为饮冰室; 3.根据祖籍有关:比如韩愈,号韩昌黎,祖籍河北昌黎; 4.根据个人的志趣,比如贺知章,号四明狂客; 5.根据谥号,比如岳飞,号岳武穆; 6.根据惊人之语自号,比如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晏几道 (约1040-约1112),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 晏小山,这样的称呼有着浓浓的少年味道,他仿佛是你记忆里住在你家隔壁的一个叫小山的男孩子;然而你再思量,又能从这名字中感到一种青年男子的风流俊雅,世说新语中不是有个玉山的形容么;不仅如此,甚至你还能发现一种中年之后萧然避世的隐逸情怀,会联想到“悠然见南山”的遥远情致。纳博科夫说,念“洛丽塔”三个字时,舌尖自上而下,依次发声;那么,当念动“晏小山”这三个字时,他的少年青年中年,他的一生,也在我心中依次流淌而过。 的确,小山词给了我们太多关于昨梦前尘,悲欢离合的记述,以至于他的时空总是在醉醉醒醒,朦朦胧胧中,梦幻的打成一片,今晚的月亮和数十年前的月亮模糊不分。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如幻如电”。这四个字,就是《金刚经》中那个著名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贺铸 (1052~1125) 。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因他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终老.晚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故称“遗老”,而庆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南,又称长湖、镜湖。与晚年定居的苏杭地理上相近。 周邦彦 (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唐宋时期,佛教在我国盛行,道教修行之人也自称居士,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人便以“居士”为号。比如笃信道教的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而 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 居士何以为居士?清真何以为清真?只不过如此罢了。 5.红杏尚书,贺梅子,张三影,分别是宋朝哪一位词人的美称宋代词人宋祁曾任工部尚书。其所作《玉楼春》词中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同时期的词人因此给其起了个“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的绰号。 贺梅子是北宋著名词人贺铸。 在<;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佳句,用江岸如烟的青草、满城随风飞舞的杨花柳絮和江南梅熟时的连绵淫雨来博喻闲愁纷繁,乃千古绝唱,贺铸也因此被称人们为“贺梅子”。 张先,字子野,是与欧阳修、晏殊同时代的词人,因其词中连续使用“影”字,被称作“张三影郎中”。看张先词,觉得不是能用简单的含蓄清丽可以概括的。张词的三个层次或说境界,可以从以下三首词中体现出来。 6.贺铸是哪个朝代的词人贺铸(1052年一1125年),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北宋词人。 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 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阿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作诗文,特别擅长作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丰富多样,兼豪放、婉约二派之长,善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 用韵严格,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与秦观、晏几道相近。 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之大。 其中《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最为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是悼念词人相濡以沬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欲绝。 《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 有诗集《庆湖遗老前后集》二十卷,今存者名《东山词》。 朱敦儒。 7.贺铸为什么被称为贺梅子北宋著名词人贺铸在《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佳句,用江岸如烟的青草、满城随风飞舞的杨花柳絮和江南梅熟时的连绵淫雨来博喻闲愁纷繁,乃千古绝唱,贺铸也因此被称人们为“贺梅子”。 扩展资料: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 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 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 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贺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