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的韵脚平仄读法

1.宋词的平仄韵是怎样定的

汉字的发音有四种声调,古四声为“平、上(shǎng)、去、入”,新四声以普通话为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即汉语拼音中对应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新四声中没有入声字(我们全椒话中有许多入声字,如曲、直、局、促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普通话朗诵古诗词,有时会感到别扭的缘故。若用新四声依律作诗,则用普通话朗诵就不会别扭。汉字的声调又有平、仄之分,古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为仄声,新四声中的“上、去”为仄声。

按现代音理解,平韵就是压1、2声,仄韵就是压3、4;按古代音理解,平韵就是压平,仄韵就是压上、去、入音。现代音押韵可以根据中华新韵。古代音押韵可以根据平水韵,词林正韵。

后面是我个人写诗词的一些理解,建议。希望能对你提供一些帮助。

2.古体诗的韵、平仄、对仗,诗的押韵我实在不懂,该怎么押韵.平平仄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送你一首神诗,你一读就会明白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就这么简单.现代汉语中的平仄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例如: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3.宋词平仄到底是什么意思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部份仍是上声。

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一声、二声是平声,也是平韵;三声、四声是仄声,也是仄韵。2。

根据专家们的肯定,古人的入声,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一些读平声,一些读仄声,所以统统并到我们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查到的发音里面。古人读入声的声调,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所以统统并到我们在现代汉语书籍查到的发音里面;古人押入声韵,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所以统统押仄声韵。

格律诗规则方面(格律),我们应该去查古人的平仄谱。它的发音,我们就查现代汉语的发音。

记住,一声、二声是平声,也是平韵;三声、四声是仄声,也是仄韵;古人读入声押韵(押韵的字),并到仄韵里面;古人读入声的声调(读平声或仄声),统统并到我们在现代汉语字典、词典查到的发音“一声、二声、三声、四声”里面。 查唐诗、宋词、元曲的平仄谱,就可以发现,里面除了押韵以外,都是平仄。

我们就去查现代汉语字典、词典,一声、二声是平声;三声、四声是仄声。这样我们就完全符合格律诗的要求了。

举例说明: 山头老生习作双调忆江南 跟往事干杯(今韵)—— 来把酒,跟往事干杯。 (干,平声) 求索三十常看月,功名万里被尘灰。

昨日不须追。 将进酒,跟往事干杯。

霜露随风秋已到,长天极目鹭齐飞。 地里果成堆。

宋词《忆江南》,双调忆江南,是根据格律可以重复写两遍。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

《忆江南》格律:-+/,+//――(韵)。+/+――//,+-+//――(韵)。

+//――(韵)。 这是一首符合格律的宋词。

写作感受:首先是宋词《忆江南》的格律,也是词谱,应该严格遵守它的格律;第二是韵,它押平韵,有三个韵,双调所以有六个韵;第三是平仄,从现代汉语字典、词典中对照把符合现代汉语发音的平仄的字和词填入,完成诗歌内容。当然,我们为了区别平水韵,1。

一首格律诗里面,要求平水韵和新韵不能混用;2。最好在诗歌的题目后面用括号加注(新韵)或(今韵)或(新声韵)。

4.求唐诗宋词的平仄押韵格式

律诗的平仄规则:(一)五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三、四、五、七、八开头第一个韵可平可仄)(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一、二、三、五、六、七开头可平本仄)

(二)七律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特定格式: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平平仄平仄”;七言中可用“仄仄平平仄平仄”

(三)古体诗的平仄

a)平平平

b)平仄平

c)仄仄仄

d)仄平仄

(四)词的平仄 (同律句,不多说了),详细请参阅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一书(中华书局出版)

5.各位,诗词中平仄怎样按读音区分

所谓“平仄”就是每个汉字中古音具有平、上、去、入四声,为了便于运用,在律诗中又简化为平仄二声,平又分为阴平、阳平二声,仄分为上、去、入三声。

因此,共有阴、阳、上、去、入五声。 平仄的掌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现代汉语来说,第一、二声为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然而,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已经都转到了现代汉语的“一、二、三、四”声当中去了。因此,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字了,至于转到上声、去声的字倒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

但是,从入声字转到阴平、阳平中的字则是较为麻烦的。例如:现代汉语的“一、吃、压、”等字都是阴平声,而在古代汉语中却都是入声字,如果去强记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对于学写律诗者,多少是有些困难的。

但是,如果用地方方言去区分平仄声却是较为容易的,因为在南方,吴、闽、粤、赣、湘、鄂、川等方言中,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入声字的读音。还有北方的山西、内蒙等地,方言中也还保留了入声字的读音。

因此,根据方言读音,再用一种公式类比套用区分平仄声那就更为简易了,即用:“兵、平、病、丙、并”这五个字去套读“阴、阳、上、去、入”五声,类比如表: 由此可见,“兵”字正是阴平声,“平”字恰好正是阳平声,以此类推。 当然这种方法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凡用现代汉语普通话一、二、三、四声的是不好套用这个公式,必须是方言。

2、凡方言中有入声字的均可用“兵、平”二字去套用这种公式。 3、凡方言中没有入声字的也是无法套用这种公式的。

4、凡套用这种公式时,对于送气与不送气的字可不必区分它,如“兵”字是不送气的读音“bīn”,而“平”字在普通话中则是送气的读音“píng”,可把它当作不送气的字音“bíng”来读。这样则可排除在套用“兵、平、病、丙、并”这个公式时没有某一个字的障碍。

实际上,在普通话中象“平”字这一类送气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则读成不送气的字了。也有一些字在普通话中是不送气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却又读成了送气的字,如“就、杰”等。

5、各地方言中的一些地区,如江西的修水、武宁、瑞昌、德安、永修一带,不仅有“阴、阳、上、去、入”五声,甚至还有六声,如:上表所述“衣、怡、易、以、意、一”等字,对此,我们且不必去管它是五声还是六声,反正与“兵、平”二字声调相同的字则为平声字,其后面所有的字均为仄声字。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