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篇现代诗太阳的话 艾青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因为诗歌歌咏了太阳的美,太阳的善和太阳的真,让我们认识太阳的重要所以我喜欢太阳的话 2.我喜欢的诗歌推荐《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文解释:好雨似乎懂得适应季节,春天里草木发芽生长,细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里下着,使万物受到滋养。 天上乌云密布,乡下的小路全都黑沉沉的,只有江上的小船上灯火一闪一闪的。第二天早上,到处是湿漉漉、红艳艳的一片,沾着雨水的鲜花装点着成都市。 《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 “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 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 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 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 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 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 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监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 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 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 在。 3.介绍你喜欢的一首诗乐天001:五月梦 爱世世间无天险,大河东去去不还。诗情驰骋大河北,画意纵横大河南。 大气大势大手笔,大仁大义大风范。梦里两人常相见,醒来只隔数千年。 作者梦里常相见的这个人会是谁呢?由爱世两字,人们会想到耶稣;由大仁两字,人们会想到孔子。其实都有一定道理。不过,这是一个被墨家视为楷模,被儒家视为典范的人。孔子就曾如此评价他: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恤。 本诗中也一连用了九个“大”字赞美他,中华民族在圣人名字之前冠以“大”字的,也唯有他。他的治水主旨归纳为两个字:疏导。受此启发,实际上可以用来解决一切问题。数千年过去了,他的使命还在继续。今天,如果能在全球五大洲完善五大供水网络的话,那么地球上将没有沙漠,因为沙漠将会变成粮仓,五大洲也将会变成五大花园,雾霾也将被清新、温润的空气所代替,失业也不会存在。说到底,人类的一切危机,都是因为几千年前的水患,演变成了今天的水慌。水慌解决了,一切问题都会迎仞而解。当水患、水慌转化成水利的时候,全球就会由几个不和谐的经济体,转化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生命体的一部分,所以彼此会用爱心互相呵护。 什么叫经济?最深刻、最实质、最灵性的解释就是:供水网络的完善。 人类的一切问题,回到根本上,就是生命之源的问题,也就是水的问题。 说道这里,也许还会有人继续质问:梦里常相见的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大禹 4.介绍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一直喜欢马致远的这阙词, 总是在偶尔的一想到,心里便平添了几许寂寞,几许忧伤, 或许,不是因为词的本身,而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总是栖息着这样的几缕愁思, 而这阙词只是充当了唤醒愁思的角色, 短短几句,寥寥数字, 便无情的击中了自己的内心, 我想,每个游子,都会被这阙词打动吧, 深深打动,无法自拔! 5.介绍我喜欢的一首诗450字我喜欢的一首诗----《石灰吟》。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无数伟大的是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响亮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诗歌的历史名碑上。他们的作品,更是被后人千古传诵。我最喜爱的,是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这首诗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之作。诗的全文是这样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碎骨粉身全不怕”极形象地写出了石灰石烧成石灰的过程,而“全不怕”又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首诗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句句都在写石灰,而实际上却句句在写人。前两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个字,抒发了作者在困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末句表现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作者用这寥寥数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忠心报国的高贵品质,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心中热血澎湃,被这种豪迈气概所深深吸引。“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这些词汇语句映入我眼帘时,我心中感受到的是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豪迈不已的气概。 作者于谦身为明代大臣,以身作则,精忠报国,清白做人。他以这首大气的七言绝句比喻自身,其语言明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这首诗表达的正是:做人要像石灰一样坚贞不屈,即使“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碎骨粉身”都无所畏惧,只为留下清白在人间。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高估品质:要清白做人。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一首诗——《石灰吟》。 6.找一首你最喜欢的现代诗歌,结合诗歌文本说明你喜欢的理由,最好结《那一世》 仓央嘉措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理由:这是一首爱的挽歌,作者在时光的感慨中体味着爱情的渐淡、渐远……从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感伤,同时还包括对那朵“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的“哭泣的玫瑰”的哀叹——时间的力量更改了爱的誓言,时间的无情让爱变得苍白.这首诗,每句句式结构相似,给人一种循环往复、再三咏叹之感.每节句首的时间安排而言,作者的笔法非常巧妙:天——月——年——世,层层递增,作者对“她”思念也逐层增加——听见你颂经的真言、触摸你的指尖、贴着你的温暖、期待与你相见.而后半段,时间又开始层层递减,由夜——刻——瞬,而感情却丝毫没有减弱——为了寻你的气息、为守候你的到来、为佑你平安喜乐……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她”思念之深,感情之真!但是,偏偏是这样的一种感情,却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弃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徒增了整首诗的悲伤.该诗除最后一句,让人联想到了爱情以外,之前的部分给人一种人神对话的感觉,也是这首诗的巧妙之处.该诗的大段文字,均表明作者向是一位虔诚的信徒,他在经殿燃香、转经、磕长头、拜佛塔,似乎都是在与佛交流,给读者的感觉似乎是在诵佛,而与爱情无关.且诗中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又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作者对佛的虔诚,而读到最后一节时,我们才真正发现,诗中所谓的佛,实际上就是作者爱恋的“她”,她在这里成为了作者心中的菩萨,她变得圣洁、美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但作者却在诗的最后,把这美的化身“抛却”“舍弃”了,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这朵“哭泣的玫瑰,早已推动了旧日的光泽”,我们不禁感到一丝丝悲伤,不仅仅因为作者把自己亲手塑造的美摧毁了,还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朵玫瑰“在佛前哭泣”的原因——而这恰恰是作者要留给我们思考的东西.。 7.推荐几首你最喜欢的诗词欧阳修【玉楼春】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