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勤俭节约的诗句有哪些描写勤俭节约的诗句如下: 1、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释义:沙子都是很松散的,大浪一冲,就冲散了、冲没了,这是形容很轻易、很容易就败家了。这样正好与前面的兴家对应起来了,用针挑土,一针才能挑多少土?一针一针的,多难啊。兴家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不容易;而败家,一下子就败了。 2、成由勤俭破由奢 释义:成功来自勤俭,破败由于奢侈。 3、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释义:勤劳节约是永远不会穷的,不劳作就算是山堆一样多的粮食也会被吃空。进一步说,勤俭节约,就是要勤劳而俭朴,有节制有约束。工作要勤劳,生活要节俭。“勤”“俭”两字,相辅相成,是不可分的,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 4、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释义: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 5、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 释义:小方面的钱不知道节省,再多的钱也都乱花出去了。 2.勤俭节约古诗词勤俭节约古诗词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罗丹 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 别林斯基 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3.勤俭节约古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1、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4.关于勤俭节约的句子有哪些勤俭节约的名言2014-04-15编辑:励志天下 1.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易传·否》2.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3. 囚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墨子·节用上》4. 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左传昭公十九年》5.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爱默生6.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7.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 ——托里安诺8.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9.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10. 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11. 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 ——藏族民谚12. 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13.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14. 紧紧手,年年有。15.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16.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17.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18.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19.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20.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21. 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22. 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23. 不喝酒,不抽烟,三年省下无数钱。 节俭是致富的秘诀。 (英国)24. 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积小利,成巨富。 (英国)25. 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26.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27. 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 ——安格尔28.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29. 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 ——鲁迅30. 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31. 奢侈乃德义之灭亡(瑞士)32.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33.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民谚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34. 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英国)35.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36. 奢侈总是跟随着**,**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37.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卢梭38.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司马光39. 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40.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4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42.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43.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44. 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 (英国)45.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46.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 (丹麦)47.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48.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 (卡尔)49.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50. 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 (希腊)51.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52.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汗珠换。53. 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54. 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55. 节俭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 ——爱默生56. 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梭57.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蔷薇园》58. 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安乐而已。——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59.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60. 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颜之推61. 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 ——《增唐贤文》62.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63.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64.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65.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66.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67.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俭败由奢。 5.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有哪些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李绅(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诸葛亮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北宋〕司马光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其他】: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6.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词有哪些1.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诫子书》 4.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6.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7.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释:①本篇题为“咏史”,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②《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③沈约《宋书》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干里,岂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诗校:“一作待珍。”⑤青海马: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喻可任军国大事的贤才。 赏析: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2. 《尚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注释:克勤于邦: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克俭于家:在家生活节俭。 3. 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注释: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⑵粟:泛指谷类。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⑸犹:仍然。 7.12首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有哪些1、《悯农二首 其一》唐代:李绅 因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2、《悯农二首 其二》唐代:李绅 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咏史二首·其二》唐代:李商隐 原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4、《诫子书》两汉: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5、《度关山》两汉:曹操 原文: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译文:万物生于天地,人类高贵无比。 设立君主管理百姓,成为世上正常规矩。天子车辙国君马迹,畅通天下纵横各地。 决定人才优劣升降,掌握百姓繁衍生息。我要赞美圣贤君主,他们总管国家疆域。 分封诸侯授给官爵,建立井田颁布法律。宁烧丹书废除刑罚,也不乱开释罪先例。 舜时皋陶周时甫侯,作为狱官错在哪里?可惜可叹后代人们,制度办法统统改易。驱使百姓辛劳奉君,摊派徭役榨取民力。 虞舜下令漆饰食具,激起众国纷纷叛离。哪如唐尧俭朴实在,用柞做椽且不削齐。 难怪世人赞赏伯夷,盼望搞好社会风气。奢侈本是最大罪恶,节俭美德不容怀疑。 许由不肯接受天下,难道需要辨出道理?只要实行兼爱尚同,再疏也会和睦亲密。 8.关于“节约”的古诗句有哪些1.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出自唐 李绅《悯农》) 2.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出自唐 李绅《悯农》) 3.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出自唐 李商隐《咏史》) 4. 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圣念长如此,何忧不太平?(出自唐 白居易《太平乐词二首》) 5. 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出自宋 朱熹《麦饭诗》) 9.有关于节俭方面的古诗(10首)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 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劳动,社会安定,百姓和国家都会随之富足起来。我们现在仍应保持以勤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他痛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靡费财物,提倡节俭。他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提示】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 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 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 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 10.关于节约的古诗有哪些,现代关于节约的名言又有哪些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出处】《宋史·范纯仁列传》。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悯农二首--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春游唐刘兼圣主未容归北阙,且将勤俭抚南夷。 咏史--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侈。 --陆游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时期〕诸葛亮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明〕薛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名言: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 卢梭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 范继亭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 —— 王永庆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 —— 培根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 培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