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疏桐的古诗词关于"疏桐"的诗句 1、流响出疏桐(唐·虞世南·《蝉》) 2、踏尽疏桐影(宋·周紫芝·《水调歌头》) 3、缺月挂疏桐(宋·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纤纤侧向疏桐挂(宋·赵长卿·《蝶恋花》) 5、疏桐吹绿(宋·姜夔·《八归 湘中送胡德华》) 6、疏桐云重(宋·方岳·《酹江月/念奴娇》) 7、雨声乾、桐疏枫冷(宋·李昴英·《水龙吟》) 8、缺月疏桐(宋·刘氏·《沁园春》) 9、殷云度雨疏桐落(宋·吴文英·《鹧鸪天 化度寺作》) 10、晓来寒露滴疏桐(宋·无名氏·《一丛花》) 11、正抱疏桐叶半黄(宋·王安石·《葛溪驿》) 12、明露浴疏桐(宋·蒋捷·《浪淘沙》) 13、击疏桐(元·王吉昌·《江梅引》) 14、疏桐坠绿鲜(唐·李贺·《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 15、帘外桐疏见露蝉(宋·陆游·《小酌》) 16、鸦啼金井下疏桐(唐·李贺·《九月》) 17、于彼疏桐(唐·宋华·《蝉鸣一篇五章》) 18、随夜鹊、绕疏桐(宋·周密·《南楼令/唐多令》) 19、疏桐缺月耿窗前(宋·汪莘·《秋怀十首》) 20、疏荫托高桐(唐·唐彦谦·《移莎》) 21、桐门叶半疏(南北朝·庾信·《奉和山池》) 22、半起疏桐上高柳(明·高启·《乌夜啼》) 23、老调疏桐恨传深(明·王过仁·《书庭蕉》) 24、疏桐余一干(唐·雍陶·《孤桐》) 25、正抱疏桐叶半黄(宋·王安石·《莫溪驿》) 26、萧疏桐叶上(唐·戴察·《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27、疏桐凋晚日(宋·宋庠·《初憩河阳郡斋三首》) 28、渐影颤疏桐(宋·无名氏·《买坡塘/摸鱼儿》) 29、钟尽疏桐散曙鸦(唐·吴商浩·《秋塘晓望》) 30、风疏飞燕拂桐花(明·高启·《初夏江村》) 31、岳雨滴桐疏(唐·喻凫·《龙翔寺阁夜怀渭南张少府》) 32、月明犹挂疏桐(元·许有壬·《金菊对芙蓉 宿程松壑月香亭次韵》) 33、遥知疏桐下(宋·汪莘·《竹洲见寄次韵》) 34、竹阴桐影共萧疏(宋·文同·《太常致斋闲书寺壁》) 35、疏桐翠井早惊秋(宋·吴文英·《月中行/月宫春》) 36、淡月疏桐(宋·唐艺孙·《齐天乐》) 37、柳疏桐下晚窗明(唐·陆龟蒙·《和袭美酒病偶作次韵》) 38、惜无残月照疏桐(宋·韩元吉·《宝林院次韩廷玉韵》) 39、寒声通夕战疏桐(宋·王珪·《池亭月下独坐》) 40、独倚疏桐无限思(元·张逊·《无题》) 41、桐疏不庇鸦(宋·苏辙·《次韵李简夫秋园》) 42、高馆落疏桐(唐·王维·《奉寄韦太守陟》) 43、荒亭荫疏桐(宋·晁补之·《次韵答叶学古》) 44、门外疏桐影画帘(宋·范成大·《斑骓》) 45、午影转疏桐(宋·夏竦·《虎丘僧舍间望》) 46、漠漠疏桐日下阴(宋·王安石·《酬裴如晦》) 47、桐疏露气凉(宋·寇准·《与诗友会宿》) 48、桐疏凤更单(宋·刘筠·《霜月》) 49、疏桐清露中庭下(宋·钱选·《中秋月》) 50、桐影傍岩疏(唐·韦道逊·《晚春宴》) 51、夜雨疏桐点点愁(宋·华岳·《忧》) 52、想见疏桐凉月下(宋·项安世·《次韵答蜀人薛仲章》) 53、疏桐月满除(明·高启·《夜怀王校书》) 54、寒月下疏桐(明·李时行·《旅思》) 55、青桐带露疏(明·梁有誉·《黄司马青泛轩》) 56、疏桐已殒霜(元·倪瓒·《夜泊芙蓉洲走笔寄炼师》) 57、台留片石荫疏桐(明·钱明相·《京口过杨文襄故第》) 58、疏雨桐花幽鸟啼(明·沈应·《次钱文伯题云林诗韵》) 59、看月上疏桐(明·汪广洋·《寄陈佥事》) 60、老芰疏桐恨转深(明·王守仁·《书庭蕉》) 61、百尺疏桐挂斗牛(唐·戎昱·《秋月(一作江城秋夜)》) 62、墙下桐疏不庇蝉(宋·陆游·《久病灼艾后独卧有感》) 63、作拂井桐疏(宋·薛映·《清风十韵》) 64、微风入疏桐(元·陈基·《秋怀(六首)》)。 2.含“桐”字的诗句(不要梧桐)写桐的有很多,摘几句给你,像这些都是只有桐没有梧的: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蝶恋花桐叶晨飘蛩》 结庐桐竹下,室迩人相深。接垣分竹径,隔户共桐阴。 落花朝满岸,明月夜披林。竹有龙鸣管,桐留凤舞琴。《答李伯鱼桐竹》 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段宥厅孤桐》 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发桐户寄刘员外》 昨辞天子棹归舟,家在桐庐忆旧丘。三月暖时花竞发,两溪分处水争流。《 归桐庐旧居寄严长史》(一作章八元诗) 请向桐枝上,为余题姓名。《和答诗十首·答桐花》 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寄妻父刘长卿》(一作严维诗,题作发桐庐寄刘员外) 严陵台下桐江水,解钓鲈鱼能几人。《寄桐江隐者》(一作许浑诗) 桐柏膺新命,芝兰惜旧游。《饯唐州高使君赴任_桐柏膺新命》 独立傍银床,碧桐风袅袅。《井上桐》 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 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来无。《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送陈章甫》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柳永《戚氏》 仰头看桐树, 桐花特可怜。 愿天无霜雪, 梧子解千年。《子夜四时歌·秋歌》 等等等等还有很多的,这里边看看有没有你想要的,不满意的话追问一个给我,还有好多这样的,诗太多了,祝好运! 3.梧桐在诗词中有什么含义不少诗人钟情于梧桐。 到底这种落叶乔木身上具有怎样的特质,能引发古人如许丰富 的联想与感情? 有关“梧桐”所蕴含的丰富意象,作个粗浅解析如下: 一、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梧桐树高大挺拔,木质细密,树干光滑,被视为良木。早在两千多年前梧桐就与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联系在一起。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诗经》)所以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具有高贵圣洁禀性的凤凰,只选择梧桐树栖息,可见梧桐所具有的神异性。 后来,凤凰栖居梧桐的特性又衍化出“良禽择木而栖”的成语,并且这里的凤凰被换作其它的飞禽。 如唐代诗人虞世南在《蝉》这首诗中将至尊至贵的凤凰换成了秋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自然是生性高洁。蝉所栖之高的梧桐,其形象高洁也就更加卓茕不凡。 由于梧桐孤然傲立、品性高洁,所以人们将它与松柏放在一起,称为美材。 花木常被用来表示爱情和思念,青干碧叶的梧桐,则是伉俪深情的象征,古代传说梧为雄,桐为雌,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我国有“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之说,因此,诗文中常以梧桐表示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 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最具有想象力和浪漫特色的末段,就化用了以上意蕴。“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幅美妙、神异的图景既寄寓了人们对纯洁爱情的企盼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求,同时也借助神化挥泻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二、吴丝蜀桐张高秋 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人们一定不会忘记作者对乐声的神奇怪异的描绘和对李凭卓越的演奏技艺的赞赏。那么这种“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般的乐声从哪儿流出来的呢? “吴丝蜀桐”。 梧桐又被称为柔木,可以用来制琴,其中最著名者,乃汉人蔡邕以梧桐制成的“焦尾琴”。 据《汉书》记载,蔡邕在吴地遇到有人以桐木烧火煮饭。 深通韵律的蔡邕听到桐木燃烧爆裂之声非同凡响,断定是良木,于是将这段桐木抢救出来,制成琴,其音果然妙不可言,因其尾部已被烧焦,所以称为“焦尾琴”。有吴地的精丝、蜀地的良桐制成的箜篌,再加上李凭的高超技艺,当然能弹奏出“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般的艺术效果来。 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落叶早,古人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说法。 古人素有悲秋的情结,睹物伤怀,见叶落更觉秋深。“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南唐·李煜《相见欢》)囚禁生活中的南唐帝王,自是有一番愁苦,而这清冷的月光照着光秃的梧桐树,愈加增添了院中人的愁怨。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雨中的桐叶则更添愁闷落寞的情绪。“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最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唐·温庭筠《更漏子》)雨声与桐叶结合,一叶叶,一声声,响在耳畔滴在心田,怎不令思妇痛感离别后的孤寂呢?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更是借“梧桐”“细雨”中最后一点“寻寻觅觅”,造成“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失望收场,将女词人丧夫亡国之后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哀愁抒写了出来。 人们常以“愁”字来形容这种心境,可是对于陷入极度愁苦中的这位老年孀妇来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也许“梧桐兼细雨”的意象,总能勾起人们的满腔愁绪和无限遐思。元代著名剧作家白朴则将其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命名为《梧桐雨》,使剧名中那悲苦愁闷的意绪笼罩全剧。 妙处难与君说,正如梧桐高大挺拔的枝干,久栖于上的良禽,绕梁不绝的琴音,雨打桐叶的秋声,以及围绕它上演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这一切都会拨动人们的心弦,启迪人们的情思,带给人们丰实的想象和充盈的灵感。难怪现代作家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都不忘对“梧桐”的遥想。 4.有关孤鸿的诗词孤鸿篇 作者:戴叔伦 [唐] 江上双飞鸿,饮啄行相随。翔风一何厉,中道伤其雌。 顾影明月下,哀鸣声正悲。已无矰缴患,岂乏稻粱资。 嗈嗈慕俦匹,远集清江湄。中有孤文鹓,翩翩好容仪。 共欣相知遇,毕志同栖迟。野田鸱鸮鸟,相妒复相疑。 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焉随腐鼠欲,负此云霄期。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 《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却东西门行》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绿林野室,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院静春深昼掩扉,竹间闲看客争棋。搜罗神鬼聚胸臆,措臻山河入范围。局合龙蛇成阵斗,劫残鸿雁破行飞;? 《明妃曲》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5.带有疏的诗句是什么1、流响出疏桐(唐·虞世南·《蝉》) 2、踏尽疏桐影(宋·周紫芝·《水调歌头》) 3、缺月挂疏桐(宋·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纤纤侧向疏桐挂(宋·赵长卿·《蝶恋花》) 5、疏桐吹绿(宋·姜夔·《八归 湘中送胡德华》) 6、疏桐云重(宋·方岳·《酹江月/念奴娇》) 7、雨声乾、桐疏枫冷(宋·李昴英·《水龙吟》) 8、缺月疏桐(宋·刘氏·《沁园春》) 9、殷云度雨疏桐落(宋·吴文英·《鹧鸪天 化度寺作》) 10、晓来寒露滴疏桐(宋·无名氏·《一丛花》) 11、正抱疏桐叶半黄(宋·王安石·《葛溪驿》) 12、明露浴疏桐(宋·蒋捷·《浪淘沙》) 13、击疏桐(元·王吉昌·《江梅引》) 14、疏桐坠绿鲜(唐·李贺·《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 15、帘外桐疏见露蝉(宋·陆游·《小酌》) 16、鸦啼金井下疏桐(唐·李贺·《九月》) 17、于彼疏桐(唐·宋华·《蝉鸣一篇五章》) 18、随夜鹊、绕疏桐(宋·周密·《南楼令/唐多令》) 19、疏桐缺月耿窗前(宋·汪莘·《秋怀十首》) 20、疏荫托高桐(唐·唐彦谦·《移莎》) 21、桐门叶半疏(南北朝·庾信·《奉和山池》) 22、半起疏桐上高柳(明·高启·《乌夜啼》) 23、老调疏桐恨传深(明·王过仁·《书庭蕉》) 24、疏桐余一干(唐·雍陶·《孤桐》) 25、正抱疏桐叶半黄(宋·王安石·《莫溪驿》) 26、萧疏桐叶上(唐·戴察·《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27、疏桐凋晚日(宋·宋庠·《初憩河阳郡斋三首》) 28、渐影颤疏桐(宋·无名氏·《买坡塘/摸鱼儿》) 29、钟尽疏桐散曙鸦(唐·吴商浩·《秋塘晓望》) 30、风疏飞燕拂桐花(明·高启·《初夏江村》) 31、岳雨滴桐疏(唐·喻凫·《龙翔寺阁夜怀渭南张少府》) 32、月明犹挂疏桐(元·许有壬·《金菊对芙蓉 宿程松壑月香亭次韵》) 33、遥知疏桐下(宋·汪莘·《竹洲见寄次韵》) 34、竹阴桐影共萧疏(宋·文同·《太常致斋闲书寺壁》) 35、疏桐翠井早惊秋(宋·吴文英·《月中行/月宫春》) 36、淡月疏桐(宋·唐艺孙·《齐天乐》) 37、柳疏桐下晚窗明(唐·陆龟蒙·《和袭美酒病偶作次韵》) 38、惜无残月照疏桐(宋·韩元吉·《宝林院次韩廷玉韵》) 39、寒声通夕战疏桐(宋·王珪·《池亭月下独坐》) 40、独倚疏桐无限思(元·张逊·《无题》) 41、桐疏不庇鸦(宋·苏辙·《次韵李简夫秋园》) 42、高馆落疏桐(唐·王维·《奉寄韦太守陟》) 43、荒亭荫疏桐(宋·晁补之·《次韵答叶学古》) 44、门外疏桐影画帘(宋·范成大·《斑骓》) 45、午影转疏桐(宋·夏竦·《虎丘僧舍间望》) 46、漠漠疏桐日下阴(宋·王安石·《酬裴如晦》) 47、桐疏露气凉(宋·寇准·《与诗友会宿》) 48、桐疏凤更单(宋·刘筠·《霜月》) 49、疏桐清露中庭下(宋·钱选·《中秋月》) 50、桐影傍岩疏(唐·韦道逊·《晚春宴》) 51、夜雨疏桐点点愁(宋·华岳·《忧》) 52、想见疏桐凉月下(宋·项安世·《次韵答蜀人薛仲章》) 53、疏桐月满除(明·高启·《夜怀王校书》) 54、寒月下疏桐(明·李时行·《旅思》) 55、青桐带露疏(明·梁有誉·《黄司马青泛轩》) 56、疏桐已殒霜(元·倪瓒·《夜泊芙蓉洲走笔寄炼师》) 57、台留片石荫疏桐(明·钱明相·《京口过杨文襄故第》) 58、疏雨桐花幽鸟啼(明·沈应·《次钱文伯题云林诗韵》) 59、看月上疏桐(明·汪广洋·《寄陈佥事》) 60、老芰疏桐恨转深(明·王守仁·《书庭蕉》) 61、百尺疏桐挂斗牛(唐·戎昱·《秋月(一作江城秋夜)》) 62、墙下桐疏不庇蝉(宋·陆游·《久病灼艾后独卧有感》) 63、作拂井桐疏(宋·薛映·《清风十韵》) 64、微风入疏桐(元·陈基·《秋怀(六首)》) 6.诗名里带桐字的诗词有哪些1、宋代周邦彦《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译文:小女孩们争着嚷着摘下桐花插在垂着的两鬓上,稍稍打扮便坐在清池边卖弄地照自己的身影。她们还没穿好鞋子,就踩着袜子蹦出门帘去追逐蜜蜂。 佩戴的金手镯压得她们手腕很沉重,琵琶四根弦拨弄出的声音是悲伤的。晚上寒冷时谁肯为她们裁制春衣呢? 2、宋代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译文:登临高高的楼阁,那横七竖八的山峦、空旷的原野像是笼罩在烟雾之中,透出一点微弱的光亮,很稀薄。微光稀薄,乌鸦飞回巢穴以后,黑夜里听到传来的军中号角。 香火就要熄灭,酒也所剩无几,这光景令人内心好不悲苦凄切。严酷萧瑟的秋风,催逼、加快了梧桐的飘落。梧桐落,就是那种不愿见到的、一片衰败的景色,它是那么叫人感到孤独、冷落。 3、唐代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译文: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4、宋代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垧。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拼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译文:桐树花开绚丽烂漫,一阵疏雨刚过,郊外一片晴明清新,如同洗过一般。艳丽的红杏林犹如燃烧的火焰,浅红色的缃桃花装扮着郊野,美景似画屏。清明踏青的人们倾城空巷而出,全都为游赏名胜而去。人们纵马驾车奔向远郊。 暖风中吹来阵阵繁密清脆的管弦乐声,千家万户竞相奏起新颖美妙的音乐。远郊佳丽如云。踏青队伍里,少女们采花斗草,艳丽妖冶的歌女递身迎合、不停地招呼交往。对面路旁到处可见遗簪坠珥的欢饮不拘形迹之人,盛装美女更是纵横遍野。 面对如此众多佳丽,欢爱之情油然而生。纵情畅饮,陶然大醉如玉山倾倒。拼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 5、宋代陆游《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译文:我于深秋时节从前线奉调回京,一路上但见枯黄的桐叶在晨光中飒飒飘落,又听到寒蛩不停地在夜里悲鸣。面对如此萧瑟的秋景,想到回京后再也难以受到重用的现实,心中十分沮丧灰暗。忽然忆起当年在前线横戈盘马、纵横疆场的战斗生活,那大散关上和清渭之滨大概还战事依旧吧。 想到将来黯淡的前途,我顿时萌生了驾舟隐居江湖的想法,只可惜自己早就了然于胸的那套北伐抗金策略无人可以托付,不能让其继续为恢复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果早知道我的一腔爱国之志和作战策略终不会得到皇上的理解和采纳,我当年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劝谏皇上呢? 7.有关梧桐的诗词《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宋】李清照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宋】刘翰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唐】李煜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鹧鸪天》【宋】周紫芝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寒闺怨》【唐】白居易 8.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更漏子》【唐】温庭筠 9.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忆秦娥》【宋】李清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