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听雨声有关诗句早晨醒来,推开窗子,一股清冷的气息迎面而来,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这才看见天空中飘扬着如雾如丝的朦朦细雨,空气显得格外新鲜,楼下的垂柳沐雨临风,轻摇曼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云是雨的花,雨是云的蕾.都说春雨贵于油,今年的春雨可真的应验了这句话,这场清纯洁爽幽香温馨的春雨可真的比油还金贵了,它潇洒而无私的浸润着润泽大地,给润泽大地的初春凭添了一片生机和峻美.它涤净了尘世上的万物,给我以无限的沉实,让我感受生命的饱满和快乐,心中又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感慨.于是泡上一杯清香的碧螺春,放上一曲浓情的萨克斯,让室内悠扬的曲调与春雨的“沙沙”声融汇在一起,自己则静静的坐在那里,一边品味着茶的清香,一边用心体味着天簌之音与美妙乐曲融合的快慰和怡然,这大概就是“天人合一”的美妙吧! 淅沥的春雨浸润了山川和大地,浸润了人们的心田,让人感到格外的心清气爽,让这嘈杂纷扰的世界变得格外安静,雨滴下落时那美妙动听的声音,即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般的壮美如画,也有“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磅礴;既有“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般的凄清婉约,还有“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般的缠绵悱恻;既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般的意味绵长,还有“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的清脆愉悦. 喜欢静静的观赏春雨飘落时的美景.看着春雨从天上轻柔地飘下,这样深沉,这般含蓄,别有一番韵致,不由不让人陶醉于如诗如画的烟雨朦朦之中,在雨的世界里,尘嚣远去,俗事暗淡,心清梦静,物我两忘,在春雨中生出的这份美丽的心境和旖旎的情缘是一种陶冶,亦是一种享受.所以,每到春雨飘来,总是喜欢一个人站在高处往远方眺望或是往下方俯瞰,看春雨化作天地间的一道帘幕,是它让天地合一;看着过来过往的人们头顶上的各式各样的雨伞,欣赏着雨滴落在伞上溅起的水花;欣赏着一对对恋人共拥一伞,相依相偎的走过,让尘世间的柔情蜜意和人间至爱在雨中得到升华,那是一道多么靓丽的风景啊.此时,自己仿佛变成了一粒膨胀待破的种子,一株泛绿抽枝的新苗,一朵含苞待放的蓓蕾,对未来充满全新的希望,从心底生出追求生命灿烂与辉煌的壮美,在这片柔和、典雅的诗境中,缓缓地流淌出一曲悠扬曼妙的韵调.所以,赏雨是一种休闲和调节,更是一种情怀和意境,会使你在享受那种生命在驿动的同时,心灵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消去郁闷、烦躁、疲惫和冷漠,体味到人生难得的那份欣然,由此说来,春雨化作的这分怡人的情调比春雨更珍贵了. 喜欢一个人静静的聆听着春雨滴落的声音.听雨是一种情怀和享受,喜欢春雨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听雨了,听雨可以听出属于自己的超凡脱俗,听出自己的惆怅低迷,更可听到自己豪情满怀的心声,从这个意义上说,听雨实际上是在倾听自己的心声.如果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把听雨的境界写的酣畅淋漓的话,那么,“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首诗可是把雨写的更是淋漓尽致出神入画了,好在是一首诗是写春雨,一首诗是写秋雨,但让我叹服的是,诗人竟然能把水的美丽通过雨飘落过程让人感悟到大自然的艺术之美,真的是神来之笔啊!正因为春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营造成一种氛围,铭刻成一种记忆,滋润成一种感动,所以,当我们倚窗凭栏,静观雨姿、静听雨声时才真正感觉到每场春雨其实都是一首动人的诗,是一篇波澜壮阔耐人寻味的词赋!难怪从古到今有那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听雨:聆听雨滴洒落到树上的“沙沙”声,聆听那晶莹的水珠从树枝上流落在地上的滴嗒声,聆听花草接收雨滴的咝咝声,聆听美妙动听的雨声中又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雨声竟然比贝多芬交响乐的更加雄壮瑰丽,比舒伯特小夜曲还清婉迷离.一个人静静的品味,一个人静静感悟,一个人静静的思索,才会感悟到:细雨如丝,心境如水,娇嫩迷人的春雨,它带着柔顺细长的雨丝,轻轻的来,无私的滋润着山川和大地,传递的是春的喜讯,唤醒了沉睡的万物,那才是春雨是对大自然的倾诉,是一曲美妙的音韵和铿镪的语言,蕴涵着丰富的思绪和情愫. 喜欢春雨带来的纯净.“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春雨让整个世界都变得清新自然,因此,情愿将身心全部交付于春雨,沐浴在春雨中,任春雨包裹着,滋润着,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身心也一点一点的丰盈,真切地感到了一种愉悦、幸福.有人说春雨是绵绵的情思,可我说春雨是悠远而激荡的琴声,是比琴声更悠远的心声.“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春雨是幽静的山谷,飘逸的年华.正因为此,开心快乐时喜欢一个人撑起把伞漫步在春雨中,让自己和雨点共舞,让心情与雨滴共同享受快乐;忧郁时也喜欢一个人持着把伞漫无目的的走在春雨中,在春雨的飘舞中,愉悦着自己不爽的身心,让春雨那幽雅的气息洗去心中的不快,驱散凝结在心中的烦恼的抑郁,让心中的块垒迅速的溶化掉.看看现实生活中那些为了些许。 2.有什么关于雨的诗词..要婉约的..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秋风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梦 “留得残荷听雨声”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风雨》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汉乐府《上邪》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汉乐府《迢迢牵牛星》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南北朝·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北朝·何逊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长恨歌》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浪淘沙》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南湖春早》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杨柳枝》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夜雨》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簌簌,江蓠湿叶碧凄凄。《竹枝》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上阳白发人》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崔颢《题潼关楼》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崔颢《行经华阴》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崔颢《雁门胡人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杜甫《寄韩谏议注》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杜甫《赠卫八处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甫《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3.有什么关于雨的诗词..要婉约的..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秋风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红楼梦 “留得残荷听雨声”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风雨》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汉乐府《上邪》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汉乐府《迢迢牵牛星》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南北朝·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南北朝·何逊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长恨歌》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浪淘沙》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南湖春早》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杨柳枝》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夜雨》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簌簌,江蓠湿叶碧凄凄。《竹枝》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上阳白发人》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崔颢《题潼关楼》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崔颢《行经华阴》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崔颢《雁门胡人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杜甫《寄韩谏议注》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杜甫《赠卫八处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甫《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雨霖铃》婉约诗句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我认为最婉约的该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5.带"雨"的诗句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雨声。 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以杜甫和李商隐为例:杜诗中“雨”意象出现了246次,比“睛”的36次多了六倍;李商隐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了73次,而“睛”只有10次。 [1]雨作为一种轻柔流动的物象,更是常常出现在词人的笔下,成了词人抒发个人感慨的有效载体。雨从一种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意的自然现象到被刻意营造成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抒情意象,其中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 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谈谈“雨”意象的建构类型及其人生意蕴。 一、喜雨——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 韦应物《幽居》诗:“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就是人们赞赏的佳句。“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可见一斑。 苏轼《浣溪沙》词:“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一场透雨过后,原野青青,景色格外清新可爱,走马于平沙芳草地上,自是一尘不染,只觉满眼青翠,内心喜悦可以想见。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句,诗人极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鱼和燕子在微风细雨中的动态。鱼的欢欣,燕子的轻盈,引起了诗人喜悦的心理反应,这不正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吗? 我们再来看一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它细腻、匀称、滑爽、滋润而又慢慢地普降到皇城中的街道。 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觉得快乐、新鲜、活泼、清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喜雨诗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杜甫的《春夜喜雨》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人意,在大地急需要雨时,雨来了,它好在适时。在人们正酣睡的夜晚,雨无声地,细细地下,不知不觉中柔情地融入大地,化作生命的光泽与亮色,它好在润物无声。 雨既是春雨,又是好雨,它知人意,体人心,故令人喜。题目中那个喜字在诗中虽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逢里迸透。” [2] 同类的例子还有:“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文同《北斋雨后》);“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汪藻《即事二首》其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等。这些诗词句子均写得清亲可爱,给人以快感。 我们从中可以读出生命的光泽和人生的生机与希望。 二、苦雨——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往事如烟,人生苦短,“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当诗人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内涵。这样的例子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现列举如下: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姜白石《点绛唇》:“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苏轼《浣溪沙》:“萧萧暮雨子规啼。” 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贺铸《半死桐》:“空床卧听南窗雨。” 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其二:“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戴叔伦《苏溪亭》:“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苦雨往往跟悲、怨、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季节以春、秋两季为多,时间以黄昏、夜晚为主。 春雨绵绵,秋雨霏霏。当落红无数、春去匆匆、悲风怒号、黄叶飘落、日暮途穷、夜深人静之际,雨像懂得人的情思,点点滴滴地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人的心扉,诗人百感交集,泪水与哀愁同出,读来令人断肠。 6.关于李清照雨的诗词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初中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重阳节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 3、《声声慢·寻寻觅觅》闺怨诗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4、《永遇乐·落日熔金》元宵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 5、《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婉约诗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6、《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描写梅花 宋·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 7、《点绛唇·蹴[1]罢秋千》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 8、《点绛唇·寂寞深闺》闺怨诗 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 9、《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婉约诗 宋·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 10、《蝶恋花 离情》描写春天 宋·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 7.雨的诗词和诗歌《春夜喜雨》 【唐】 杜 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 细 无 声。 野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白居易 【夜雨】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白居易 【雨中题衰柳】 湿屈青条折,寒飘黄叶多。 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 元稹 【雨后】 倦寝数残更,孤灯暗又明。 竹梢馀雨重,时复拂帘惊。 李商隐 【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韩愈 【游城南十六首·晚雨】 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投竿跨马蹋归路,才到城门打鼓声。 元稹 【雨声】 风吹竹叶休还动,雨点荷心暗复明。 曾向西江船上宿,惯闻寒夜滴篷声。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杜牧 【雨】 连云接塞添迢递,洒幕侵灯送寂寥。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温庭筠 【春日雨】 细雨蒙蒙入绛纱,湖亭寒食孟珠家。 南朝漫自称流品,宫体何曾为杏花。 韦庄 【登咸阳县楼望雨】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蒙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薛能 【夏雨】 何处发天涯,风雷一道赊。 去声随地急,残势傍楼斜。 透树垂红叶,沾尘带落花。 潇湘无限思,闲看下蒹葭。 齐己 【江上值春雨】 江皋正月雨,平陆亦波澜。 半是峨嵋雪,重为泽国寒。 农田淹浸尽,客棹往来难。 愁杀骚人路,沧浪正渺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