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大暑小暑的诗句

1.求关于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的古诗,是古诗,急

小暑:

“万瓦鳞鳞若火龙,

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

坐觉蒸炊釜甑中。”

七绝

大暑节

乾坤大暑似蒸坊,

垅热风炎鸟兽藏。

唯有农耕人最古,

金黄入屋又田秧。

立秋古诗:

兹晨戒流火,

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处暑古诗:

天上双星合,

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

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

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

指影拜牵牛。

2.描写小暑的诗句

1,小暑才交雨渐晴,雷雨初歇暑气开。小暑夏弦应温风,阶庭绿苔隐蟋蟀。

2,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

3,小暑七天天渐狂,上午八点出骄阳。出门数步汗欲滴,心静自然凉。

4,小暑:温风至,蟋蜂居壁,鹰始挚。大暑: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行时。

5,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蔼,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6,我将莲花折扇折,小桥雾水填满池,小暑于初假戏水,泠泠天有细丝落。

3.关于描写小暑的经典古诗词有哪些

1.《喜夏》

【金代】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你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译文:都说小暑是最难熬的时节,我独认为它不足畏惧。凉席铺展,竹林连荫,飞鸟鸣啭,隐匿在树林中,雨滴飞落,打碎满塘荷香。待到夜晚,闲来无事,漫步至西厢,暑气散尽,夏季呈现出醉人的本真。

2.《夏日》

【清代】乔远炳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译文:蝉声断断续续传来,梁上的家燕,也与之鸣和。夏日虽长,有小风解热,倍添清凉。雪藕、冰桃,竹席、凉榻,花香弥漫整园。

3.《夏日无雨》

【宋代】释契嵩

山中苦无雨,日日望云霓。

小暑复大暑,深溪成浅溪。

泉枯连井底,地热亢蔬畦。

无以问天意,空思水鸟啼。

译文:小暑后大暑,日头更是炽烈,偏又无雨,水流被蒸腾的露出溪石。泉枯、井干,地热、菜蔫。高呼问天意为何?日日在思、暴雨下。

4.有哪些关于大暑的谚语和诗句

1、谚语:

“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烦静在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如果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

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有: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

2、诗句:

《晚夏》南朝徐勉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山亭夏日》唐代高骈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山中》唐代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消暑》唐代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竹里馆》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暮热游荷花池上》宋代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中国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5.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6个节气有关的古诗,必须省题目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6.关于大暑的诗句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唐 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注释: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暑气属金,金是克木的,树木看起来很茂盛,不知秋至其实秋天已经来了。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唐 元稹《大暑六月中》 注释: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一过,秋日就降临。林子里敲起大钟的声音仿佛能让人感觉夏日的暑气在一点点消失。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唐 白居易《夏日闲放》 注释:大暑到来人们不愿意出门,同时这个时候也没有宾客到门。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宋 司马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注释:一个人的心情就像这酷暑天一样烦闷,渴盼早日解忧就如渴盼秋天的来临。

大暑不可避,微凉安所寻。 南宋 曾几《参云亭晚坐》 注释:暑天的热是没办法避开的,稍微的小的乘凉的地方是可以找到的。

7.关于小暑的古诗有哪些 这个节气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南北各地不同: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

(苏)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沪、湘、辽、晋)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

(川、贵)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湘) “小暑过热,九月早冷。”

(苏) “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冀)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湘)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桂)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大暑小暑,淹死老鼠。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苏、湘)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桂)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苏) “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冀)。

8.小暑的小暑诗词

《小暑》(左河水)地煮天蒸盼雨风,几番雷暴呈一虹。

旱南涝北分天壤,却有荷塘色味同。《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唐·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 唐·韩翃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登沃州山》 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摘自《全唐诗补编》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摘自《全唐诗补编》墨竹三首·隔溪烟雨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

——摘自《全金诗》牵牛花十二韵 清·朱彝尊 料得林扉昏掩处,高荷大芋枕边听。 雨气西山黯未开,更闻小暑一声雷。

不烦走马冲泥苦,便可乘船入市回。 小暑大暑正清和,荷花香风透凉阁。

绿柳池边闲游戏,银浪滚滚识金梭。 避暑佳人摇臼扇,奴在房中受折磨。

思君不至那知暑,拿着六月当腊月。 ——摘自清·华广生《白雪遗音》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摘自郭楷《晚晴簃诗汇》前调(小暑) 返照射村斜。

三两人家。行行忽被暮云遮。

惆怅郭宗昨宿处,林满归鸦。 散绮细看霞。

城鼓初挝。征尘飞上敝裘些。

又早见蟾光升树,映著芦花。 ——摘自《明词汇编》前调(野老家) 小暑啜瓜瓤。

粗葛衣裳。炎蒸窗牖气初刚。

无计遣兹长昼也,茗碗炉香。 深院一垂杨。

又闹鸣螀。簿书堆案使人忙。

何不归与湖水上,做个渔郎。 ——摘自《明词汇编》。

9.寻立夏丶小满、芒种丶夏至、小暑、大暑节气有关古诗,要有题目,

立夏:

1、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唐代:韦应物《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2、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宋代:文天祥《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3、百忧不到酒三行,万事尽休棋一枰。梅子未黄先着雨,樱桃欲熟正防莺。——宋代:朱翌《立夏前一日登马氏山亭》

小满:

1、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小满四月中》

2、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清代:王泰偕《吴门竹枝词四首 其四 小满》

芒种:

1、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宋代:陆游《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2、三年不见种田农,蓦陇跳沟过屋东——宋代:韩淲《芒种 其三》

夏至:

1、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唐代: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2、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宋代:杨万里《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小暑:

1、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 小暑六月节》

2、小暑渐时序,端居尘簟张。——近现代:伯昏子《小暑》

大暑:

1、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宋代:曾几《大暑》

2、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宋代:黄庭坚《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10.求一首咏小暑的诗词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唐·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

唐·韩翃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登沃州山

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暮秋重过山僧院

唐·李频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摘自《全唐诗补编》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摘自《全唐诗补编》

墨竹三首·隔溪烟雨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

——摘自《全金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