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文明相关的诗句《其二》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 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 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 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 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 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导引·气和玉烛》 年代: 宋 作者: 和岘 气和玉烛,睿化著鸿明。缇管一阳生。郊禋盛礼燔柴毕,旋轸凤凰城。森罗仪卫振华缨。载路溢欢声。皇图大业超前古,垂象泰阶平。岁时丰衍,九土乐升平。睹寰海澄清。道高尧舜垂衣治,日月并【文明】。嘉禾甘露登歌荐,云物焕祥经。兢兢惕惕持谦德,未许禅云亭。 《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三》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庾信 圣人千年始一生。 黄河千年始一清。 摄提以之而从纪。 玉烛于是而【文明】。 东南可以补地阙。 西北可以正天倾。 浮鼋则东海可厉。 运锸则南山可平。 众仙就朝于瑶水。 羣帝受享于明庭。 怀和则韎任并奏。 功烈则钟鼎俱铭。 《淳化中朝会二十三首》 年代: 隋 作者: 佚名 圣德比陶唐,千年祚运昌。 茂功虽不宰,鸿来自无疆。 极塞成清离,齐民益阜康。 【文明】同日月,遐迩仰辉光。 《淳化中朝会二十三首》 年代: 隋 作者: 佚名 冠古耀鸿徽,深仁及隐微。 二南江汉咏,九奏凤凰飞。 设处罗钟律,盈庭列舞衣。 【文明】资厚德,怡怪兆民归。 2.关于文明礼仪的文章,带作者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也没有作者。 3.关于文明的诗歌1、不学礼,无以立。 释义: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2、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释义: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出自:苏轼《留侯论》 3、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 释义:人之所以比动物高贵,是因为人有道德礼节。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二》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释义:礼崇尚往来。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 出自:《礼记·曲礼上》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释义:作为君子应当以不受外界影响来修养自身,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对名利如果不采取淡薄的态度就无从使志向清白,不排除外界干扰就不能有所前进达到远大的目标。 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4.关于文明的诗歌1、中国礼仪代代传 孔融让梨敬父母 黄香暖被教育人 中国礼仪不能忘 争做礼仪小标兵 2、欣赏你的人可以让你更加自信 批评你的人可以让你欲挫欲勇 伤害你的人可以使你更加坚强 依赖你的人可以让你拥有能力 疼爱你的人可以让你知道感恩 想依靠的对象可以让你歇歇脚 没有不好的人事物 只欠缺不好好体会的人 付诸热情还以原色过个好的艺术生活 3、蜡烛 我是蜡烛 没有艳丽的色彩 只有朴素的百 我是蜡烛 没有太阳那样强烈的光芒 只有星点般微弱的光 我是蜡烛 只是一只小小的蜡烛 我的一生在为人们的奉献中耗尽 我是蜡烛 我用我星点般微弱的光将每个人的生命照亮。 4、织梦 冥冥的天空中 我在找你凄凄的笑容 它幽幽地飘荡在草丛 诉说你金色的梦 这个梦是你唯一的珍重 可惜它消逝得太匆匆 惟独剩余你忧伤的面容 在那里将希望聚拢 别再把眼睛哭红 别再把愿望看得这般朦胧 学学那折断翅膀却坚强要飞的小虫 完成你今生美丽的梦 5、惜缘 看那天空中弥漫的苍黄 冷冷的风带来离别的凄凉 再没有比离开你更感觉惆怅 让悲伤的思绪就这么地飘荡 相聚的日子总令人神往 总叫人为之幻想 可是分别的时光却那样悲伤 孤独的你我怎舍得将友谊埋葬 尽管离别迷惘而茫茫 我们却该尽心去闯 更别忘记 将这段岁月好好珍藏。 5.急求~~~有关文明礼仪的古诗九歌 礼魂 屈原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1]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奉和皇帝上( 一作丘 ) 陈子昂 大君忘自( 一作物 )我。 应( 一作膺 )运居紫宸。 揖让期明辟。 讴歌且顺人。 轩宫帝图盛。 皇极礼容申。 南面朝万国。 东堂会百神。 云陛旗常满。 天庭玉帛陈。 钟石和睿思。 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娱乐。 王业本艰辛。 愿罢瑶池宴。 来观农扈春。 卑宫昭夏德。 尊老睦尧亲。 微臣敢拜手。 歌舞颂维新。 君子行 齐己 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不高,凤凰何止。 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饲蠹骸H俦匚ٌ煜氯伲?br>耻必为天下耻。苟进不如此,退不如此, 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 6.关于文明五字的诗歌文明礼仪之歌 文明是一朵花, 一朵永久芳香的花。 我们用真诚去浇灌,用热情来哺育, 让文明之花尽情绽放在你我的心中。 礼仪是一首诗, 一首清新淡雅的诗。 我们用理解去融化,用关爱来抚慰, 让礼仪之诗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里。 我们是新世纪的少年, 我们要做新时代文明的代言。 雨露下,我们播撒文明的种子; 阳光里,我们装扮心中的春天。 带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给你快乐无限。 送给别人一丝温暖,别人给你灿烂心情。 给别人一片真诚,别人给你深深思念。 送给别人一份谦让,别人给你敬重万千。 让我们把春雷藏进队鼓, 敲响时代的鼓点。 告诉祖国, 告诉妈妈, 文明礼仪伴我长大。 告诉太阳, 告诉月亮, 我们是新世纪即将展翅的雄鹰。 做文明的使者, 用微笑铺设文明路; 做礼仪少年, 让我们用真心搭建礼仪桥。 文明礼仪伴我行,中华美德放光芒。 文明礼貌 学习争先虽重要, 文明礼貌也要好。 学校规定都遵守, 见到老师有礼貌。 同学之间相友爱, 友谊小手牵的牢。 爱护公物放心上, 树立新风我做到。 文明乘车歌 同学们,要记牢, 上下车时队排好。 上了车,不乱跑, 准备零钱去买票。 车厢里,不大叫, 有座位,不去抢, 老人孩子照顾到。 下车时,不拥挤, 耽误时间易摔跤。 讲文明,讲礼貌, 开开心心上学校。 校园美 教学楼,真热闹。 杨柳青青花儿俏。 同学们,蹦又跳。 讲文明,懂礼貌。 见老师,问声好。 见同学,问声早。 爱环境,出新招。 有垃圾,专人管。 见废纸,弯腰捡。 护环境,人有责。 校园美,齐欢笑。 7.有关“文明礼仪”的古诗有哪些有关“文明礼仪”的古诗有: 1、《经》 唐 李峤 汉室鸿儒盛,邹堂大义明。 五千道德阐,三百礼仪成。 青紫方拾芥,黄金徒满籝。 谁知怀逸辩,重席冠群英。 译文:汉代学术之风盛行,朝廷大义当道。五千个人都能阐述道德,三百人都能讲好礼仪。学士们身穿各色衣服,笼子里装满了黄金,大家也不理睬。谁的学识最渊博呢?大家一起来吟诗作对。 2、《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张霸》 宋 林同 幼也知孝让,居然合礼仪。 休疑汝尚小,须信我饶为 译文:幼小的孩子也知道孝顺礼让,谈到礼仪滔滔不绝。别怀疑他年龄很小,应该相信他很有教养。 3、《绝句》 宋 吕希哲 礼仪三百复三千,酬酢天机理必然。 寒即加衣饥即食,孰为末节孰为先。 译文:学习文明礼仪的人从几百人变成了几千人,这是顺应上天的安排啊。寒冷了就加衣服,饥饿了就吃饭,孰轻孰重大家自有判断。 4、《礼记·经解》 商朝 荀子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译文:文明礼仪对一个来说,应该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就像晒直的绳子不能弯曲一样。 5、《绝句》 宋 王大烈 弧矢重悬旧礼仪,郎君又产玉麟儿。 便烦着眼从头看,的似徐卿二子奇。 译文:重新拿起弓箭,再温习一遍旧时的礼仪,郎君又写下了玉麟儿这样的佳作。耐心地从头看完,确实让人赞叹不已。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文明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文明礼仪。实际上文明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文明礼仪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文明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文明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文明礼仪。 8.关于文明的诗歌,文章,资料,什么都可以明散文集-晦庵诗话 [明]·文征明 作者:[明]·文征明 来源: 时间:2006-10-14 13:50:17 阅读次数:8 -------------------------------------------------------------------------------- 子朱子之学[1],以明理为事,诗非其所好也。而其所为论诗,则固诗人之言也。呜呼!理固无不该也,而况诗乎哉?世盖有工于吟讽,而不得其故者;或终日论议,而谐谐音声[2],辄不合作:要之,其于理于诗,皆未为有得也。练川沈文韬氏,以明经游学官[3],而特好为诗。取凡朱子平日论诗之语,萃而为书曰《晦庵诗话》[4],岂将会理与诗而一之耶? 夫自朱氏之学行世,学者动以根本之论,劫持士习[5]。谓六经之外,非复有益,一涉词章,便为道病。言之者自以为是,而听之者不敢以为非。虽当时名世这士,亦自疑其所学非出于正,而有“悔却从前业小诗”之语。沿讹踵敝[6],至于今,渐不可革。呜呼!其亦甚矣!说者往往归咎朱氏,而不知朱氏未始不言诗也。观于文韬之书,可概见已。或其所论,当自有识者取之,小子何述哉[7]! 注释: [1]朱子: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婺源(今属江西)人。北宋理学家提出作文害道,朱熹也有排斥文学的见解,但他本人也写了一些可读的好诗,说了些“诗人之言”。[2]谐谐:和协。[3]明经:通晓经术。学官:这里指学校。[4]萃:聚集。[5]劫持:用强力把持。[6]踵:因袭,追随。[7]小子:作者自谓。 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征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时,学文于吴宽,学画于沈周,学书法于李应祯。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宁王朱宸濠慕名征聘,辞病不就。正德末,以岁贡生荐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因不满官场,辞归故里。 文征明诗、文、书、画兼善,尤精于画。其诗文在“七子”拟古文风之外,独成一格。诗歌淡雅秀丽,散文长于叙事,清新流畅。著有《甫田集》三十五卷等。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周道振辑校本《文征明集》,并补辑了诗文三十二卷。 本文选自《文征明集》卷十七。是为沈文韬所辑的《晦庵诗话》所作的序。明代文坛,不仅为前后七子的拟古文风所统治,更为程、朱理学所统治,“谓六经之外,非复有益,一涉词章,便为道病”。大有把文艺扼杀之势。针对这种情况,文征明借《晦庵诗话》作序的机会,指出“朱氏未始不言诗”,“其所为论诗,则固诗人之言也”。用事实驳斥了拉朱熹作大旗的否定文学的谬论。 /mrml/info1.asp?id=542 文征明书法 .cn/cgi-bin/view.cgi?gid=113&fid=6565&thread=2312&date=2006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