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乡镇困难的诗句

1.描述贫困的诗句

悯农——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田家》

——唐·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浔溪棹歌》

——清·董恂

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2.描写贫困的诗句

《诗经》中有一部分就是关于劳动人民的诗歌,比如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还有一首也是比较出名的,《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3.形容困难的诗句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世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西南北风。

5、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6、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7、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

4.有关不怕困难的诗句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4、仙踪难觅情如梦,蓬断随风叶随风.同心千载痴情盼,守得云开见月明.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时有所学,日有寸进.永不言弃,终有所成.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治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12、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3、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5.有关贫困的诗句

人生莫受老来贫。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本句大意是:人的一生不要遭受年老时的贫困。

人到了年老之时,精力衰竭,要干什么也干不动,对外界困苦的抵抗能力也大大减弱,在这个时候再遭受贫困,定然在精神和肉体上备受折磨和痛苦,这句可用来说明年老时遭受贫困是很不幸的;也可用来说明年轻时不可碌碌无为或享乐糜费,以致年老时遭受贫困。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贫困能造就男子气概。

贫困名言古罗马诗人 卢卡努斯 贫困教会贫困者一切。古罗马戏剧作家 普拉图斯 吝啬鬼永远处在贫困中。

古罗马诗人 贺拉斯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唐书》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唐书》 《唐书》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人官仓化为土。 关于贫困的名言 唐·张籍《野老歌》。

输:缴纳,献纳。这两句大意是:由于遭到天灾,地里禾苗稀疏,而赋税又极其繁重,秋天所收获的有限的一点粮食,全都要用以交纳租税,送到官仓之中,任其霉烂,化为尘土,而自己却衣食无着。

诗句以平易晓畅的语言,采用强烈对比的方式,表现租税繁重,民不聊生的情形。“苗疏”与“税多”的对比,“不得食”与“化为土”的对比,都加强了表达效果,越发深刻地揭示出赋税之繁重和劳动人民生活处境之艰辛。

可用于表现旧社会农民极端贫困的生活境况。 唐代诗人 张籍 《野老歌》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唐·张碧《农父》。这两句大意是:自己一年到头辛劳耕作,结果田里所收粮食全都用以交纳租税,致使一家人无法维持起码的生活,连自身尚且难以活命,妻子儿女更不知要抛到哪里去了。

可用于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遭受残酷盘剥,生活极端贫困的情形。 唐代诗人 张碧 《农父》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唐·元稹《遣悲怀》。甘:觉得味甜。

藿(huò获):豆叶。仰:依靠。

这两句大意是,采点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觉得味道香甜,添点落叶作柴,全靠那棵古槐。这是元稹回忆当年与亡妻贫困度日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亡妻安于贫困生活的深情赞美。

这两句诗所反映的景况,与杜荀鹤《山中寡妇》中“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相近,后者是直陈劳动人民苦不堪言的生活,前者还反映了一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阅读作品或反映生活,应注意这种同中之异。

唐代诗人 元稹 《遣悲怀》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衾:(qīn钦):被子。恶(wù悟)卧:厌恶睡,不愿睡。

这两句大意是:一条盖了多年的破布被冰冷似铁。不懂事的娇儿不愿意躺进既冷又硬的被子里,胡乱踢蹬,把被里子也给踢裂了。

诗句通过“娇儿恶卧”这一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把一个不懂事的小儿不肯钻进冷被窝的稚气动作活画出来,也使我们看到诗人生活已经陷入十分贫困的境地。 唐代诗人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

贫困名言 宋·苏轼《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食破砚:靠一只破砚吃饭,意思是说只靠写作维持生活。

尔来:近来。这两句大意是:我一生没有田产家财,只靠一只破砚维持生活,可是近来连破砚也已枯干,磨不出墨来了。

作者一生不置产业,只凭写作诗文维持生活,后来一贬再贬,处境更加艰难,愁思郁结,连诗文也写不出来了。这是作者要吐露的心里话,可是他却以“食破砚”、“砚枯磨不出”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进行表达,赋予抽象的思想以鲜明可感的具体形象,这种写作方法是能够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的。

可用来描写失志知识分子生活窘困的情形。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 贫困不是耻辱,羞于贫困才是耻辱。

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 不用劳力而获得的东西,只有“贫困”。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只有贫困才能逼出技艺,它是劳动之师。

古希腊诗人 忒奥克里托斯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关于贫困的名言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饭:用如动词,吃。疏食:粗糙的食物。

肱(gong公):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位,此处泛指胳膊。这几句大意是:吃粗粮,饮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里面也自有乐趣。

原文是孔子表白自己安于贫困的生活,不贪求富贵,虽生活条件很艰苦,但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现在可用于形容有些人安于艰苦的生活环境。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 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 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

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 贫困,你是人类艺术的源泉,你将伟大的灵感赐予诗人。

贫困名言爱·穆尔 君子之处世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 清·颜元《颜李遗书·颜习斋先生年谱》。

君子道:道德尚的人。甘:心甘情愿。

斯:这样。失:过错,失误。

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处世态度是甘心于穿劣质衣服,甘心于吃粗荼淡饭,甘心于艰苦贵动,这样就不会有什么过错了。这几句是作为君子的道德标。

6.表示贫困的诗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唐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辛弃疾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陶者

北宋•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7.求形容人贫困的诗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