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一、唐诗繁荣原因: 1、唐代社会在发展中解决了很多的束缚,在一些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取得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门阀仕族拢断政治’局面已基本结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思想大大解放,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诗歌艺术得到了‘活水源泉’。 2、由于经济的普遍提高,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3、前代文学积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因此也为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诗人们是在前人的文化遗产上,发扬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并蓄,取人之长,推陈出新,把中华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4、唐代采取了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就有诗、赋,而皇帝也热爱诗歌,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5、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化上,对儒家、释家、道家,都提倡;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这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 同时,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因而基本上没有‘文字狱’,所以文人胆子都比较大。文人及诗歌体裁宽广,而反映的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 6、唐朝同邻国与边境各族实行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政策;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接受西域,及外来影响,(印度、中亚国家)这些新鲜事物,同时也给诗人们以宽敞良好的艺术熏陶。 二、宋词繁荣原因 1、政治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从政治到军事,从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 2、经济 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 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3、文化 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为筛选官员而建立的科举考试推进了教育制度的发展,印刷品的广泛流创促进了文学的交流与对艺术的鉴赏,景德镇瓷器的高度繁荣。 三、明清小说繁荣原因: 1、国家统一,经济发展良好。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消费水平上升,消遣方式增多,前朝积累下来的唐传奇,宋元话本为小说的繁荣给出了经验。 扩展资料: 诗人的称号: 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 4、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5、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6、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7、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8、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诗 百度百科-明清小说 百度百科-宋词 2.宋词和清词相同之处清词中兴之说,据我所知,是在近代人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中有过这样的论述。 而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以为:唐之诗,宋之词,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按照王氏的观点,清词当然不能继宋词,然而果真如此吗?一代之文学,后世真是莫能继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清词的中兴,是对词的初、盛期“唐、五代、两宋”以及词的相对衰落期“元、明两代”相比较而说的。 中兴,意味着不可能超越。然而,从文学发展的观点考察,如果不能超越,甚至不过是初、盛期词作的简单继承。 那么,这个“中兴”就没甚意义,可有可无。 哲认为清词是有超越宋词的。 清词虽号称中兴,其实盛况远超两宋,只是宋词的马太效应太大,现代人便往往只知宋词而不知清词,即便读一些清词,也只知道纳兰容若一人而已,殊不知清词诸大家各有锋芒、各擅胜场,济济为诗词苑林一大观。 宋词之美,在于韵律、艺术之精。 然就素质而论,《全宋词》前言明确指出:“从思想内容的角度说,宋词的成就不如唐诗,也不如宋诗。其致命的弱点,就在于反映的社会生活过于狭窄。” 我们只须观察一下,宋词所表现的,很多是词家个人“小己”的生活,局限于相思、欢会、饮宴、伤春等内容,大抵用以消遣有闲阶级的光阴,用以粉饰封建王朝的“太平”。苏拭虽拓大了词境,而其自身亦难免杂厕消沉颓废之作。 我们看到,虽然南宋爱国词人辈出,而更多的是醉生梦死于销金锅中的人物。 我们不妨拿清词来和宋词比较一下。 如发扬爱国精神,则邓廷帧、林则徐为民族英雄,岂在岳飞、文天祥之下。而客观上林、邓的爱国性质已属于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范畴,已不同于抗金抗元那种中华民族内部矛盾的性质。 而自屈大均、王夫之、金堡等反映民族内部斗争的词作到清后期张景祁、王鹏运、文廷式、朱祖谋、黄遵宪、秋谨等表现反帝斗争的词作,以及其它大量的爱国词篇,以视南宋十余家屈指可数的作品,倍蓰而不止。这是评价清词超越宋词最基本的一条,并不是说清词不存在宋词所有的毛病,但是较量一下大量精英的方面,则弊病便退居于次要。 在开拓诗词境界方面,清词也胜过宋词一筹。文廷式在《云起轩词钞自序》中就说:“词家至南宋而极盛,亦至南宋而渐衰,其衰之故,可得而言也。 其声多啴缓,其意多柔靡,其用字则风云月露、红紫芬芳之外,如有戒律,不敢稍有出入焉。迈往之士,无所用心。 沿及元、明,而词遂亡,亦其宜也。有清以来,此道复振。 国初诸老,颇能宏雅。逛来作者虽众,然论韵遵律,辄胜前人,而照天腾渊之才,溯古涵今之思,磅礴八极之志,甄综百代之怀,非窘若囚拘旨所可语也”。 晚清词学大家文廷式亦认为“词的境界,到清朝方始开拓”,朱祖谋也评论说“清词独到之处,虽宋人也未必能及”(俱见叶恭绰“全清词钞”序)。文、朱二家,是清末词坛尊宿,其论断如此,无疑是犁然有当于人心。 哲以为清词开拓的境界至为阔大,突出体现在陈维崧、文廷式等射雕手的创作上,它们的作品内容之真、善、美,颇不易企及,这使得清词承宋之绪而后来居上。 清词有别于宋词的一点是清代词人之主盟坛者或以词著称者,颇多是学人。 王夫之是清学开山的顾、黄、王三大宗师之一;朱彝尊是顾炎武赞服的人,撰《经义考》巨著的经学家;洪亮吉是经学、史学、地理学的专家;张惠言是《周易》虞氏学的专家;张琦是舆地学家;周济是史学家;龚自珍是公羊学家、佛学大台宗专家;陈澧是声韵学、算学等学问广博,汉、宋兼采的通儒;谭献是浙东学派专家;李慈铭是多面博学的名家;王阎运是经学、史学专家;沈曾植是兼精音韵、西北地理、辽金元史,并律法、版本、佛学、道藏,为王国维所钦服的大师;文廷式是兼通经学、纬候、玄学、宋元儒学、史学各方面,为沈曾植赞誉为“有清元儒、东洲先觉”的学者;梁启超通史学、佛学;张尔田是史学家;王国维是兼通西方哲学、殷商古史、甲骨文,开创现代治学新风气、新道路的大师。这些是最著名的,即使如厉鹗,也是辽史专家,王鹏运、朱祖谋也是词籍版本专家,郑文焯是词律研究专家。 陈衍论晚清诗,有“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的说法。大略来说,宋诗之于唐诗,就是学者诗之于诗人诗;清词之于宋词,就是学者词之于文人词。 在诗词创作中,学养被带进了艺境,向下便流于说教,向上便丰富了技法、拓宽了境界。有清一代词苑,也可以说是学人之词与词人之锲合。 回头来看宋词,情况便不是这样。周敦颐、二程、张载、陆九渊不写词,朱熹词仅存十三首,叶适不过一首,比较清词苑学人云集的盛况,宋词莫逮于清词。 清人惩明代文人空疏不学之弊,昌明实学,实迈超唐、宋。 清词能高于宋词者,重要一点还在于清词流派的众多,而且清词较之于宋词,能变而益上,呈现出众多丰厚独特且标新立意的词学理论,给词人以启迪。 浙派论“醇雅”,常州派论“意内言外”,论“比兴”,论“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以及刘熙载论流变,况周颐论词境词心,王国维论境界,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论理想与写实等等,都深入奥姿,发前人所未发。其。 3.分析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文学特色和时代的关系首先说唐诗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灿烂文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 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 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 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 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 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 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岳飞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 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 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 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好像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 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著名元曲: 阳春曲(题情) 白朴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 阻越情锨。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 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 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4.我觉得明清小说在文学造诣上无法和唐诗宋词相比此言差矣,唐诗宋词的确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璀璨精华,说起中华文化各国人先想起的也许是唐诗宋词,那是因为这些诗词不光内容深刻,意义深远,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些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以致博得老百姓喜爱,流传至今。 但即使如此,也不可以将明清时期的文化贬的得一文不值啊,他同样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人们精神的食量,在文学界中也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与价值。 像清代的文学作品:蒲松林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沈复的《浮生六记》。。。。你居然将它们都归为“通俗不雅”?!!!! 并且文学这东西,并且还是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文学作品,都是各有各的好处,可学习之处。 如硬要分出谁略胜一筹,你我都没到这个水平的。 5.(1)唐诗具有开朗奔放、刚健清新的时代特色。(2分)原因是唐代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和多元文化造就了唐诗的辉煌,加上唐代实行科举取士的制度,使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入诗歌。(4分) (2)宋词具有爱国、忧国和悲愤的时代特色。( 2分)主要原因是北宋统一后,经常受到辽、西夏和金等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腐败的宋统治者用送“岁币”或向金称臣的办法求得苟安。所以许多词人面对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他们救亡图存的的社会责任感。有些词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对统治者妥协政策的不满和失去故土的悲愤之情。( 4分) (3)元曲往往抒发愁闷情怀、人生失意无奈和逃避现实的心理。(2分)原因是元朝是蒙古人统治,汉族知识分子进取无望,心情压抑,通过元曲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的心情。(2分) (4)明清小说浸染着拜金逐金的风气,又带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2分)原因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拜金逐金风气的盛行也影响了小说的创作。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深的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毛肚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不满,写出一些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