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宋词大全文天祥 文彦博 方 凤 方 泽 方惟深 王 令 王 迈 王 炎 王 质 王 奕 王 琮 王十朋 王安石 王安国 邓 肃 乐雷法 冯 山 冯去飞 冯取洽 叶 适 叶绍翁 叶梦得 司马光 司马池 左 纬 石 介 刘 过 刘次庄 刘克庄 华 岳 危 稹 吕 顶 吕本中 吕南公 孙 觌 宇 绍 安如山 朱 弁 朱 松 朱 熹 朱淑真 江端友 米 芾 许月卿 严 宇 何应龙 何梦桂 余 靖 利 登 吴 涛 吴 儆 吴锡畴 宋 祈 宋 庠 张 先 张 耒 张 泳 张 俞 张 琰 张舜民 张道洽 李 钢 李 唐 李 彭 李之仪 李彭老 李清照 杜 常 杨 亿 杨 朴 杨 蟠 杨万里 杨徽之 汪 莘 汪 藻 汪元量 沈与求 苏 庠 苏 洵 苏 轼 苏 辙 苏舜钦 辛弃疾 连文凤 邵 定 绍 雍 邹 浩 陆 游 陆 壑 陈 均 陈 亮 陈 起 陈 造 陈 焕 陈与义 陈允平 陈文龙 陈师道 陈傅良 周 莘 周 密 周 弼 周必大 周邦彦 周敦熙 周紫芝 宗 泽 宗 珂 林 升 林 逋 林希逸 林景怡 欧阳修 武 衍 罗与之 罗公升 范仲淹 范成大 郑 协 郑 震 郑 獬 郑文宝 郑思肖 俞 桂 俞紫芝 俞德邻 寇 准 寇国宝 姚 镛 姜 夔 柯茂谦 柳 开 柳 永 洪 炎 洪咨夔 魏了翁 胡直孺 贺 铸 魏 野 赵 蕃 赵师秀 赵汝燧 饶 节 菁 桃 唐 庚 家铉翁 徐 玑 徐 俯 徐 积 徐 铉 徐 照 敖陶孙 柴 望 真山民 秦 观 翁 卷 郭祥正 钱惟演 陶 弼 高 荷 曹 勋 梁 栋 潘大林 章 甫 萧立之 萧德藻 黄公度 黄庭坚 龚 开 彭秋宇 惠 洪 惠 崇 曾 几 曾公亮 程 俱 葛天民 葛起耕 董 颖 谢 逸 谢 翱 谢枋得 道 潜 道 璨 韩 驹 韩元吉 韩希孟 楼 钥 裘万顷 潘 阆 穆 修 薛季宣 戴复古 魏 泰 皇甫明子 曾 巩 朱 槔。 2.中国宋词大全【宋词三百首·第一卷】 赵佶:宴山亭 钱惟演:木兰花 范仲淹:渔家傲 范仲淹:苏幕遮 范仲淹:御街行 张先:千秋岁 张先:醉垂鞭 张先:一丛花 张先:天仙子 张先:青门引 张先:菩萨蛮 张先:木兰花 晏殊:破阵子 晏殊:浣溪沙 晏殊:浣溪沙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木兰花 欧阳修:浪淘沙 欧阳修:青玉案 柳永:曲玉管 柳永:雨霖铃 柳永:蝶恋花 柳永:采莲令 柳永:浪淘沙慢 柳永:定风波 柳永:少年游 柳永:戚氏 柳永:夜半乐 柳永:玉蝴蝶 柳永:八声甘州 柳永:迷神引 柳永:竹马子 王安石:桂枝香 王安石:千秋岁引 王安国:清平乐 晏几道:临江仙 晏几道:蝶恋花 晏几道:蝶恋花 晏几道:鹧鸪天 晏几道 . 3.张三影三影各在哪些诗词里张先,字子野,天圣八年进士,词与柳永齐名。《古今诗话》云:“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此余生平所诗意也。'” 张先爱影之深,竟至于此。其实又何止三影?他如“隔墙送过秋千影”,“无数杨花过无影”等均属其名句。 对这位很爱用“影”字,或曰爱描写朦胧景色的宋代作家进行评论,决非易事。历来围绕张词之争,或褒或贬,各执一端。《宋四家词选序论》谓“子野清出处,生脆处,味极隽永。只是偏才,无大起落。”《词洁》云:“子野雅淡处,便疑是后来姜尧章出蓝之功。”甚至就同一论题,从同一角度,观点也针锋相对。《姑溪题跋》谓“子野韵不足而情有余”《诗人玉屑引》称“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究竟孰是孰非,或是中含非,非中有是,都不能简单结论。近代词论最精辟之大学问家王国维,对众多词作者皆不乏细致中肯之评述,而于子野,似有意回避之。惟一句短语:“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人间词话》) 我以为全面理解和正确估价其作品,应把握以下三点: 一、情境幽眇,景色朦胧。大凡诗词,主观抒情者多,客观状物者少,子野词作多属后者。王国维曰:“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请看张先《木兰花》: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此可谓纯客观描写之典型,其中无一字直抒胸怀。再看其《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后者虽不如《木兰花》那样典型,依然未出此类。客观描写,以物观物,题材有大小,环境可宽窄,不能以此而分优劣。优劣之分在于真假雅俗,精粗厚薄。子野词具明显士大夫典雅气质和蕴籍风格。而情境幽眇,景色朦胧又是此种气质风格之特产和独创。无论动态描写如“吴儿竞”、“游女并”,抑或静态刻画如“遥山暝”、“池院静”,均极其淡雅精细。“三影”也好,四影五影也罢,都不外如隐如现,若暗若明。比子野为作曲家,小调旋律便是其曲目;比子野为绘画师,冷色风景则是其专长。 二、承蕴籍之格,起敷畅之风。晚唐五代词,题材多系男女闺情幽怨。花前月下,缠绵悱恻,形成婉约含蓄风韵。温、韦、冯、晏属此派出色代表。子野承前蕴籍之格,更添一层清辉淡色,又加几分幽情深致。使长短句这株文学奇葩于传统之土壤上透出了新香。不仅以子野词比较温、韦之作可证,从子野自身作品细微之差别也可窥见其演变趋势。若谓《木兰花》仍以客观描写为主,则其《一丛花》应属主观抒情之作。 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踨?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拢。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起首二句,已显敷畅之势,至于“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更是出语不隔,舒展自如,与后来秦、柳、苏、辛遥相呼应。此所谓“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也。(《白雨斋词话》)因此可谓子野词承前启后,为一重大转折,是一关键过渡。处于婉约含蓄与豪放舒展之间。 三、格高而气显不足,调雅而情嫌不浓。如上所述,子野之作既属词风演变交替中产物,有其长处,也有其短缺。即以《木兰花》而论,准确精细,诚不可多得,然而过于精细,易引人注目,难动人心神。描写动态之前二句“竞”“并”虽佳,毕竟显得生冷。我们欣赏其格调之高雅,却未免遗憾其气势不足,情绪不浓。尽管《一丛花》较其他几首别开敷畅之风,然于子野词作中尚非主流。 总而言之,张先词有其独到之处,有其转折之功,亦有其自身之瑕,当然是美玉微瑕。 4.于右任除了《望大陆》还有哪些思念家乡的诗句《故山别母图》 年代: 现代 作者: 于右任 文章报国男儿志,天地无私慈母心。 珍重画图传一别,故山长望白云深。 《故山别母图》 年代: 现代 作者: 于右任 龙雾山前云气深,云埋万丈到于今。 梦中游子无穷泪,二十年来陟屺心。 《贺新郎 生日答记者问》 年代: 现代 作者: 于右任 白头游子白头妇,记当年,书灯夜雨,古槐依旧。纵使人间无公道,尚有皇天后土。 更念念,思亲引咎。五十年来成何事?遇良辰,不忍空相负。烦记者,录诸右。 《鸡鸣曲》 年代: 现代 作者: 于右任 福州鸡鸣,基隆可听; 伊人隔岸,如何不应。 沧海月明风雨过, 子欲歌之我当和。 遮莫千重与万重, 一叶渔艇冲烟波。 5.中国宋词词牌主要有哪些(要三个字的)《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忆王孙》,《如梦令》、《钗头凤》,《采桑子》,《后庭花》等。 1、《菩萨蛮》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 代表作:宋·张先《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等。 2、《风入松》 风入松,词牌名,古琴曲,又名“风入松慢”“松风慢”“远山横”“销夏”。以晏几道《风入松·柳阴庭院杏梢墙》为正体,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七十二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双调七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等变体。 代表作:宋·刘克庄《风入松·归鞍尚欲小徘徊》等。 3、《忆王孙》 忆王孙,词牌名,又名“独脚令”“忆君王”“豆叶黄”“画蛾眉”等。以李重元《忆王孙·春词》为正体,该词为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另有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三平韵两叶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的变体。 代表作:宋·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4、《如梦令》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以李存勖《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 代表作:宋·苏轼《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等 5、《后庭花》 后庭花,词牌名,又名“玉树后庭花”“海棠花”。以毛熙震《后庭花·轻盈舞伎含芳艳》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另有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等变体。 代表作:南宋·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牌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