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对生死看法的诗句有哪些1、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文天祥《正气歌》 释义: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活着或死去根本用不着去谈论!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释义: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3、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 画菊》 释义: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4、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梅尧臣《汝坟贫女》 释义:摸着胸顿足高呼上天,我是活是死真是两难! 5、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 ——柳宗元《掩役夫张进骸》 释义:生死之间不悠远,全凭一气聚或散。 6、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释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释义: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释义: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释义: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释义: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2.描写对生命的认识的句子,越多越好生命就像一个容器,它的容积是事先确定好了的,容器里无意义的东西多了,有意义的东西就会相应减少. 生命是一条路,这条路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砖石铺成的,而不是铺金布银,一路闪光.生命在于有一个充实而完美的过程,而不仅仅在于有辉煌的结局. 生命是五线谱,有高有低,有起有落.有志者,即使在黄昏中,心灵也会洋溢着希望的晨曲. 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在天水之间,航行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会经历暴风雨的洗礼,会迎接朝阳彩霞的拥抱. 生命,根本就是一连串的战斗,没有这战斗,就不会有胜利! 生命最苛刻之处,在于它会死亡.只要有死亡,再长久的生命也显得短暂,辉煌尽头终归是永恒的黑暗.我们每天享受生命每天丧失它.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只好追求它的高度.一切伟大的创造,实际上都暗含着祈祷生命永恒的意图,一切伟大的创造在生命意义上也是呈现出矛盾状态:忠于生命又想战胜生命.。 3.对死的看法和悲伤原因的诗句一切恩爱会,皆由姻缘合;会合有别离,无常难得久。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本来无一物,言空未必空;世事皆有定,奈何费思冥? 这是佛经里的句子,主要劝世人莫耽于情爱。 关于死,对佛家的说法就不敢苟同了。前识灭时名之为死,后识续起号之为生。那人意识无尽,这是唯心主义。 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享乐主义。 咱们党教育的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无上光荣。这才是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所谓悲伤,佛家说法是来源于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正是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但是不能人人成佛,红尘俗世,必有七苦,所以必有悲伤。 4.关于爱国的古诗以及诗人如何看待生死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今译]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解说]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注释】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⑦汗青:史册。 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赏析】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 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