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和诗词的区别诗歌和诗词都是文字作品。 区别在于诗词是诗歌和词的统称,而所谓诗词,就是指唐诗与宋词。 扩展资料: 一、诗歌: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二、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诗歌 百度百科诗词。 2.诗和诗词有什么不同问题中的“诗”一般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因为“诗”与“诗词”是小概念与大概念的关系,严格来讲并无可比性,在此先附上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特点.以作区分.为了叙述方便,还是先探讨近体诗的特点. 近体诗不是“新诗”,不是所谓“散文诗”.近体诗又称为今体诗,是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的律诗或绝句的通称.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有如下四个特点: 1、每首诗限定8句,五律共40字,七律共56字. 2、一般押平声韵. 3、有严格的平仄格式;平仄格式有“粘、对”的规则可循,有“孤平”的避忌; 4、讲究对仗和对仗的位置.对仗分为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等,比平仄的讲究宽松些. 也有超过8句的律诗,那叫做“长律”.在长律中,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般用对仗,所以又叫做排律. 绝句字数是律诗字数的一半,一般不讲对仗,也有用对仗的. 其次讨论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为古诗或古风,是区别于近体诗的一种诗体.古体诗有如下的特点: 1、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齐. 2、押韵,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在仄声韵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 3、平仄没有任何规定,也不拘“粘”和“对”.唐代以前的诗在平仄上没有明确规则,唐宋以后的所谓“古风”在平仄上也是完全自由的. 4、不讲究对仗,即使有的地方用了对仗,也与近体诗明显不同,表现在:①同字可以相对;②同声(平或仄)可以相对,而且那是修辞上的需要,不受格律束缚. “诗词”是个大概念,包括诗和词,都是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发抒情感的文学体裁.上述讨论的都是“诗”. 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的需要而改变,因此又称为长短句.但它区别于“古风”字数不齐的长短句,表现在:①字数一定;②平仄讲究;③用平声韵或仄声韵,甚至在仄韵中有要求用“入声韵”等等的明确规定;④按固定地方用对仗,就像律诗中的对仗要求一样,但有的词牌不用对仗;⑤具词牌即词的格式的名称;⑥具词谱即每一词牌的格式.所以,依照词谱的规定格式写词叫做“填词”.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许多词牌分上下两阕. 讨论了古体诗、近体诗和词的特点之后,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应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古诗是诗词的一种.古诗的特点是只押韵,不讲究平仄.字数多为五七言,但并没有严格的规定. 律诗,词就有很多限制了.。 3.古诗词与现代诗词的区别古诗词(又称古体诗),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不论是字数、句型、平仄,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比较如“十六字令”它要求全词只有十六个字,多了不行,少了更不可以.再有,古诗词是很朗朗上口的,因为,创作古诗词一般都有相应的词牌曲,所以,对古诗词不能称为“朗诵”而是“吟诵”,“吟”是一种有曲调变化的发声形式,你可能知道李白的是《赠汪伦》吧,诗中说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诗中所说“踏歌”就是吟诵着送别诗词来为李白送行.现代诗(也称新体诗),准确地说应当称其为“自由诗”,它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反对“八股文”等一系列文化改革创新中,由郭沫若首先发明、创造并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的,像郭沫若所写的自由诗《女神》、《凤凰涅磐》等.这种诗歌摒弃古诗词的许多戒律,提倡自由,不受长短句约束,对平仄虽有要求,但不如古诗词严格,这种体裁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关系极为密切 .以上的是本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还请众位赐教.。 4.古诗词是什么古诗词指诗和词的集. 古诗只指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5.古诗和现代诗的不同之处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的发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鲜为人知。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学者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 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总之古体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和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这让各种形式的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致。 从总体上来说,各种形式的古体诗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氛围。 现代诗不是很在意,只要写出意境即可随意性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