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苡的诗句

1.先秦诗歌 芣苡的相关信息

《芣苡》是古代汉族妇女集体采摘野生植物时合唱的歌,再现了她们采集劳作的过程。首章写开始采;第二章写采的方式;第三章写满载而归。全诗十二句,只换了六个动词,便把她们采摘芣苡时的连续动作以及由少积多的情况描写出来了。同时从轻快的节奏中,也表现出采集者劳动的欢乐。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

译文

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得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苡,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掖起衣襟兜回来

“芣苡”(fú yǐ 又作芣苢)就是人们所说的车前草,这是当时的妇女们采芣苡时所唱的歌谣。表达了“生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的感情。

《芣苡》是一首妇女采芣苡(药名:车前子)[2] 时所唱的歌曲。一个晴朗的日子,一群妇女相互招呼着,到野外去采芣苡。她们一边采集,一边歌唱,充满了欢乐之情。

全诗四句一章,分为三章。第一章唱的是她们出发和开始采摘的情形。前两句“采采芣苡,薄言采之”表现了出发时兴致勃勃的样子,后两句“采采芣苡,薄言有之”则流露出采到苯苡时欣喜的心情。第二章是具体描写采芣苡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写出采摘嫩小芣苡的动作,“捋”是用手成把地把芣苡捋下,写出采摘长得非常繁茂的芣苡时的动作。这两个字不仅写出了芣苡的不同长势,而且还使人想象出妇女们采摘时娴熟灵巧的姿态和辛劳忙碌的景象。末章写的是经过紧张的劳动,苯苡越采越多的情景。“秸”与“襭”两个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妇女们的敏捷和手巧。

2.苡是什么意思

苡 拼音:sì yǐ

部首:艹,部外笔画:4,总笔画:7 ; 繁体部首:艹,部外笔画:5,总笔画:11

五笔86&98:ANYW 仓颉:TVIO

笔顺编号:1225434 四角号码:4478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2E1

基本字义

--------------------------------------------------------------------------------

● 苡

yǐㄧˇ

◎ 〔薏~〕见“薏”。

English

--------------------------------------------------------------------------------

◎ barley

详细字义

--------------------------------------------------------------------------------

◎ 苡 yǐ

——见“薏苡”( yìyǐ)。如:薏仁(薏苡之仁);薏米(苡仁)

常用词组

--------------------------------------------------------------------------------

◎ 苡米 yǐmǐ

见“薏米”

【申集上】【艹字部】 苡

--------------------------------------------------------------------------------

【唐韵】羊己切【韵会】【正韵】养里切,

3.诗经中有首《芣苡》,其中写到: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集的芣苡是薏苡,一种草名,可食。

出自——周朝佚名《诗经·国风·周南·芣苡》。

原文: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得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苡,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掖起衣襟兜回来。

《芣苡》是古代中国妇女集体采摘野生植物时合唱的歌,再现了她们采集劳作的过程。首章写开始采;第二章写采的方式;第三章写满载而归。全诗十二句,只换了六个动词,便把她们采摘芣苡时的连续动作以及由少积多的情况描写出来了。同时从轻快的节奏中,也表现出采集者劳动的欢乐。

扩展资料: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国风·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包括《关雎》等十一首诗,有东周作品,也有西周作品。武王灭商后,地域扩大,为加强统治力量,西周初期周成王时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意思是(《书·洛诰》)陕县以东为周公管理,周公居东都洛邑(即成周),统治东方诸侯。

《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国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芣苡

4.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句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国风·邶风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5.苡这个字怎么读

苡 拼音:yǐ 部首:艹,部外笔画:4,总笔画:7 ; 繁体部首:艹,部外笔画:5,总笔画:11 五笔86&98:ANYW 仓颉:TVIO 郑码:EZOD,U:82E1,GBK:DCD3 笔顺编号:1225434 基本字义:苡,yǐㄧˇ,〔薏~〕见"薏"。

English:barley 苡 基本解释 〔薏~〕见“薏”。 古书记载 【唐韵】羊己切【韵会】【正韵】养里切,$音以。

【玉篇】芣苡,草名。 又【广韵】薏苡,莲实。

【本草】薏苡仁,开红白花,结实青白色,形似珠而稍长。一名回回米,又呼西番蜀林,俗名草珠鬼。

【吴越春秋】有莘氏之女,得薏苡而吞之,生禹。【后汉·马援传】南方薏苡实大,援军还,载之一车,有谮之者以为所载皆明珠。

又【集韵】象齿切,音似。义同。

又【类篇】乌禾切。婆苡、室韦,皆北狄别种名。

原文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折叠译文 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得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苡,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提起表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掖起衣襟兜回来。

折叠赏析 《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文中的"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一字之差,却记叙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芣苡"(fú yǐ 又作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表达了"即使劳作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1]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

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

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

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

"(《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

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关于当时人们采芣苢的用处的问题,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

现 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

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

"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

在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以车前草为食物。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