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华大学推荐的是哪100本书第一部分 中国文学 诗经选、楚辞选、魏晋南北朝诗卷与汉魏六朝诗选、唐诗三百首、宋诗选注与宋诗三百首、唐宋词选释与唐宋词选、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鲁迅全集、女神、子夜、家、骆驼祥子、围城、曹禺选集、青春之歌、红岩、艾青诗选 第二部分 中国文化 论语、墨子、孙子兵法、孟子、老子、庄子、荀子、论衡、不真空论.物不迁论、神灭论、坛经、张载集、四书集注、传习录、明夷待访录、读通鉴论、严复集、仁学、孙中山选集 第三部分 外国文学 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神曲、堂.吉诃德、哈姆雷特、浮士德、简.爱、红与黑、悲惨世界、高老头、汤母叔叔的小屋、安娜.卡列尼娜、玩偶之家、母亲、卡夫卡短篇小说选、泰戈尔诗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雪国、老人与海、百年孤独 第四部分 外国文化 理想国、形而上学、忏悔录、思想录、新工具、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伦理学、西方哲学史、科学史、哲学史讲演录.导言、西方的没落、悲剧的诞生、精神分析引论、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人论、新教伦理与资本注意精神、中国科学思想史、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从混沌到有序 2.人一生有哪些书是必须看的论语 墨子/墨子 孙子兵法/孙子 孟子/孟子 老子/老子 庄子/庄子 荀子/荀子 易传·系辞 史记选/司马迁著;王伯祥选编或来新夏选编 论衡/(东汉)王充 不真空论/僧肇 物不迁论/(东晋)僧肇 神灭论/范稹 坛经/惠能 张载集/张载 四书集注/朱熹 传习录/王守仁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读通鉴论/王夫之 严复集/严复 仁学/谭嗣同 孙中山选集/孙中山 诗经选/余冠英选注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魏晋南北朝诗卷/丁夏选注 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 唐诗三百首/孙洙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 宋诗三百首/金性尧选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 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红楼梦/曹雪芹 鲁迅选集/鲁迅 女神/郭沫若 子夜/茅盾 家/巴金 骆驼祥子/老舍 围城/钱钟书 曹禺选集/曹禺 青春之歌/杨沫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 艾青诗选/艾青 理想国/柏拉图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 忏悔录/圣·奥古斯丁 思想录/帕斯卡 新工具/培根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社会契约论/卢梭 伦理学/斯宾诺莎 西方哲学史/罗素 科学史/(英国)丹皮尔 哲学史讲演录·导言/(德国)黑格尔 西方的没落/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悲剧的诞生/弗里德里希·尼采 精神分析引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德国)李凯尔特 人论/(德国)卡西尔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 中国科学思想史/(英国)李约瑟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国)丹尼尔·贝尔 从混沌到有序/普里戈金 伊利亚特/(古希腊)荷马 奥德修记/(古希腊)荷马 神曲/(意大利)但丁 堂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 哈姆莱特/(英国)莎士比亚 浮士德/(德国)歌德 简·爱/(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红与黑/(法国)司汤达 悲惨世界/(法国)雨果 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 汤姆大伯的小屋/(美国)斯托夫人 安娜·卡列尼娜/(俄国)托尔斯泰 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母亲/(俄苏)高尔基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奥地利)卡夫卡 泰戈尔诗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雪国/(日本)川端康成 老人与海/(美国)海明威著;董衡巽译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以上是清华的推荐 。 3.推荐几本诗词欣赏的书古诗词 人间词话王国维 宋词鉴赏辞典(上下) 上海辞书出版社 品味最美古诗词 于丹 诗经 楚辞 唐诗三百首/孙诛 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笺注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 纳兰性德词 在最美宋词里邂逅最美的爱情 不负如来不负卿(鉴赏仓央嘉措 ) 姚敏 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聊将锦瑟记流年 蒋勋说宋词 现代诗 给孩子的诗 北岛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志摩的诗 徐志摩 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 顾城诗选 七里香 席慕蓉 舒婷诗集 汪国真诗集 以诗之名席慕蓉 雨巷 戴望舒 乡愁 余光中 外国诗:泰戈尔 纪伯伦 惠特曼 辛波斯卡 但丁 歌德 普希金 叶芝 拜伦 雪莱 尼采 荷马史诗 若是诗词鉴赏,推荐于丹 王国维 蒋勋 白落梅 安意如的主要注重文笔和意境,并不专业 纯手打, 4.古诗三百首带唐唐宋元明清各两首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杜牧:赠别二首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春 日 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元 赠吴王 金陵使者过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无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且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叮咛频嘱咐,春风先到凤凰台。 史天泽诗词二首 愿洗干戈作太平[1] [元] 史天泽 使相函香至此诚,愿将海水救群生。 慈悲可谓消诸恶,征伐容将息大兵。 金色圆光开宝髻,玉毫妙相络珠缨。 手中示现杨枝露,愿洗干戈作太平。 明 石灰吟1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宁为玉碎,不断瓦全的志气。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1 陈子龙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2,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 故国王孙路3。春无主4,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1.借惜花怀人,为亡国哀痛与复国希望。 2.“几番”句:指清兵地下后的一系列事变。 3.“王孙”,对尊礼、思慕者的称呼,如淮南小山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这里疑指鲁王、唐王。 4.“春无”三句:叹复国不易。 清 〔清〕 弘历 宿少林寺(用唐沈佺期韵) 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 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 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 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清〕 顾嗣立 宿少林寺 山游访古刹,荆棘苦蒙密。 入寺眼忽明,当门拱少室。 老柏翠参天,疏影漏斜日。 碑版多唐宋,斑驳映玉质。 广庭岚气袭,单衣骤凛栗。 何处发钟声,凉飙助萧瑟。 5.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前滴到明我想问《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评析]温庭筠的作品风格,可用艳绝加愁绝来概括。 可是这首作品却很特别:它没有过多的艳丽,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秋天的夜晚,一个孤独的少妇,不梳理,少粉黛,在空空的房子里对雨难寐。这里一洗过去的秾艳和铅华,用淡妆下的秋思秋景、秋雨秋夜来实现“愁绝”。 人物的妆淡,是因为情浓;景物断断续续的淡描,也是为了烘托愁情的浓重。尤其是秋夜无寐、卧听夜雨滴桐声这一长期缭绕的意象,把女主角愁肠寸断、泪流不止的形象凸现在人们的面前。 这种以景物烘托形象的写法,正如前人所说的,是书画家“无垂不缩”高超手段的借用,其结果是含蓄蕴藉,艺术感染力极强。 李冰若《栩庄漫记》曰:“飞卿此词,自是集中之冠。” 此词在温词中确为很有分量的一个。正如唐圭璋先生所评述的那样:“此首写离情,浓淡相间,上片浓丽,下片疏淡。” (《唐宋词简释》)上阕是温词惯常写法:华堂锦室与美丽的思妇的组合。前三句写室内,炉烟袅袅着,蜡烛滴着红泪,照着秋意满堂,本来就难成眠的人儿,被这明暗不定的烛光搅得更加愁肠百结。 “偏”字,突显出一种物情与人情的乖离。后三句掉转笔头写女主人公,“薄”,“残”,是主人公辗转难眠情状的具体写照,下一句的“长”“寒”正是紧扣这儿而来,这三句,以视觉、知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不厌其烦地强化着主人公的难眠,针脚很是细密。 下阕一改上阕的繁言缛句,直下淋漓快笔,情语景语有机融为一体。 “人烟寒(一作空)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清初《广群芳谱·木谱六·桐》)梧桐在华夏文学长河中带着浓厚的衰飒秋意,它紧扣着上阕的“秋思”。 “不道离情正苦”,直抒情语,点明上阕后三句之因,并将“秋思”具体指向于别后的苦恋。 末三句,从听觉写“三更雨”。 “滴到明”,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见离情之深,夜雨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倒更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里,这比起“惊塞雁,起城乌”来,可以说是已经愁肠万断了。宋人聂胜琼“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鹧鸪天·别情》)便是此末三句的遗响。 “叶叶”“声声”的叠用,把“长”“苦”从声音的角度具象化,作者以叠字的方式将声音拉长,从而实现雨声由夜至晓的绵延。[南朝]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有这样一句诗:“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正与此词境状相似,笔者私意,词人或许自觉不自觉地化用了这个诗句。 清代谭献对此词的下阕评道:“似直下语,正从‘夜长’逗出,亦书家‘无垂不缩’之法。” (《清人选评词集三种·谭评词辨(卷一)》)评得不甚明了。俞平伯先生解释为:“后半首写得很直,而一夜无眠却终未说破,依然含蓄;谭意或者如此罢。 ”(《唐宋词选释》)而陈廷焯却不看好下阕的直语,“不知‘梧桐树’数语,用笔较快,而意味无上二章之厚。”(《白雨斋词话》卷一)但他在早些时候的《云韶集》卷一中又有这么一句;“遣词凄艳,是飞卿本色。 结三句开北宋先声。”“开北宋先声”确是很有先见的,惜其没有展开进一步的论述,没头没脑地搁置这么一句就天不管了。 清人谢章铤对此词亦是很有一番见地;“温尉词当看其清真,不当看其繁缛。……‘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语弥淡,情弥苦,非奇丽为佳矣。” (《赌棋山庄词话》卷八)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黄升《酹江月·夜凉》:“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夜雨意象不断出现于历代文人笔下,具有了一种文化性质。 在这个文化阵容里,温庭筠这首《更漏子》将离情别绪添入其内涵当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6.唐诗三百首收录了三百脍炙人口的唐诗,但宋、元、明、清三代诗却缺宋诗三百首 作者: 金性尧 选注 出 版 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1 字 数: 300000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561331705 定价:¥28.00 《宋诗三百首》共选诗三百三十七首,在去取上公允稳妥.既收录了历久传诵的名篇,又发掘出不少为人所忽略的佳作。金性尧先生凭其深厚学养,秉持严谨之态,对这些诗作进行了言筒而意深的注释,对诗人和诗作的评价则比较注重“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同时也尽量反映宋人“驱使文字的本领”。 7.古诗三百首1.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 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李白《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玉树和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4.刘禹锡《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6.白居易《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7.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8.李绅《悯农》(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李绅《悯农》(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1.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3.李商隐《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4.罗隐《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5.胡令《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 8.古诗三百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将西湖喻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论。湖因诗而名“西子湖”,可证也。 然而明人唐宜久,有一文,谓“昔人以西湖比西子,人皆知其为誉西子也。而西湖之病,则寓乎其间乎?可见古人比类之工,寓讽之隐:不言西湖无有丈夫气,但借其声称以誉天下之殊色,而人自不察耳。”(《明小品三百篇》)黑、白转色,褒、贬易位,他从诗里看到的是“西湖无有丈夫气”。 莫非此公读诗,喜欢头朝下、脚朝上“拿大顶”,何以其所见翻了个儿? 因喜“山色空雨亦奇”句,而画其意。想及此,附记之。 注释: [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li4n)滟(y4n)]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也。[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适合。 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作者简介苏轼(公元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在政治上属于旧党。在新党执政时,他屡遭贬谪,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二 . 背景资料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三.赏析重点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前两句用白描和对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不同的美态。第一句描写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赞美雨天的山色,两句从刚晴又雨的具体情景着笔,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准确描绘。「潋滟」、「空蒙」等词用得极精当、传神。诗人这两句固然是写当日游湖时「初晴后雨」的眼前实景,但他没有平素对西湖详细的观察和别有会心的领略,相信很难这样提纲而总括其全。第三、四句,诗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诗人心与景会,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联想到西施的「浓妆淡抹总相宜」,喻体(西子)和本体(西湖)之间,除了从字面上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赋的自然之美,正因为如此,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诗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从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传神地勾勒出来。直到今天,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五、译文: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