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南歌子远色连朱阁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

(2分)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1分)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池畔,迟迟不愿离去。

(1分)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1分)小题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

(2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1分);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1分);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1分)。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

小题1:试题分析:一、画面的还原属于形象类题目中最基本的题型,要注意还原诗歌中画面时,要忠实于诗句,可以发挥一点想象;二、还原画面时要注意自己描写的顺序,层次要清晰;三、尽量调动各种感官,写出这些感受;四、不忘记简析一下画面背后隐含的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氛围。点评:本题的考点设置很清楚,一是答题范围很清晰,二是指向很清晰,只问描绘的画面,而且要求结合内容。

学生只要仔细阅读,上片的画面比较容易还原。小题2:试题分析:四件琐事易于概括,分析背后的情感,即题干中的“大异其趣”——情趣就显得棘手了。

从注释入手,结合平时学习时对贺铸的生平的记忆,可以看出些眉目:易醉——心里苦闷;下棋无对——无聊;天天睡觉——闲闷;自题诗——自赏(无人赏识)。进一步推断情感,孤寂、无知音、无人赏识、百无聊赖、怀才不遇等等。

点评:这道题的前一个小问不难,不过学生很难审出题干中“大异其趣”的真实意思是什么,所以,分析感情的这个指向学生就很难去把握了 。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题1:李词写夜深难寐,由天上写到人间,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枕簟”。

“凉” 字一语双关,既说环境凄凉难耐,又说国破夫亡之凄苦悲怆。吕词写词人旅途所见景象:竹篱低矮,傲霜的秋菊已经开过,只留下残枝上孤零零的一朵黄花。

“残”字既写霜打风剥的句话的凋败,又暗示见菊思亲,有家难归的痛苦悲伤。小题1:①李词先回忆年轻时用荷花、荷叶图案装饰衣裳的舒心往事,用“旧时”“只有”状风物依旧,而国破夫亡之情大别于从前,以乐事衬悲情。

②吕词先写辗转难寐,寒夜漫长难禁的凄凉,看到“江左好风光”反而激起此人的的中原的思归之情,而中原沦陷,徒言“归思”,悲不胜悲,以乐景衬悲情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由于他们都是南渡之人,诗中不免流露出悲国伤家的忧伤,题中要求简要分析,所以要结合诗句中的景色描写或炼字来一一分析其所用的表现手法及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指出手法,作用不外乎以景衬情,不同之处是李诗以乐事(旧事)衬悲情,吕诗以乐景衬悲情。

3.宋词的忧伤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菩萨蛮温庭筠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消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李煜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

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浣溪纱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呈郑王十二弟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三台令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又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又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长相思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一斛珠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蚟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前。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或为冯延巳作)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阮郎归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回首边头,欲寄鳞游,。

4.苏轼“南歌子”赏析

《南歌子•山与歌眉敛》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这十三楼是临近西湖的一个风景点。有这样的记载:“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

此词以写十三楼为中心,但并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大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移情的作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歌眉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艺术佳境。晚云为歌声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种移情,耐人品味。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是说作者及其同伴面对湖光山色,尽情听歌,开怀痛饮。歌女眉头黛色浓聚,就象远处苍翠的山峦;醉后眼波流动,就象湖中的滟滟水波。接着补叙一笔:“游人都上十三楼。”意即凡是来游西湖的人,没有不上十三楼的,此一动人场面就出现在十三楼上。为了写出十三楼的观览之胜,作者将古扬州的竹西亭拿来比衬:“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这里说只要一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羡慕古代扬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楼并不比竹西亭逊色。据《舆地纪胜》记载:“扬州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得名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亭为唐时名胜,向为游人羡慕。

过片以后极写自己和同伴于此间的游赏之乐。“菰黍连昌歜”,写他们宴会上用的糕点,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一本题作“杭州端午”,则此指粽子。)“琼彝倒玉舟”,“彝”为贮酒器,“玉舟”即酒杯,句意为漂亮的酒壶,不断地往杯中倒酒。综上二句,意在表明他们游赏的目的不是为了口腹之欲,作烹龙炮凤的盛宴,而是贪恋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最后以写清歌曼唱满湖山作结:“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水调,相传为隋炀帝于汴渠开掘成功后所自制,唐时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水调歌头即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此二句是化用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诗意,但更富声情。意思是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一曲,歌喉宛转,音调悠扬,情满湖山,最后飘绕着近处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云彩却不肯流动,仿佛是被歌声所吸引而留步。

5.描写小酌的诗词

《雪夜小饮赠梦得》 白居易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玉楼春》李清照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南歌子·远色连朱阁》吕渭老远色连朱阁,寒鸦噪夕阳。

小炉温手酌鹅黄。掩乱一枝清影、在寒窗。

念远歌声小,嗔归泪眼长。纤腰今属冶游郎。

朝暮楚宫云雨、恨茫茫。《道中病疡久不饮酒至鱼梁小酌因赋长句》 陆游我行蒲城道,小疾屏杯酌。

癣疥何足言,亦复妨作乐。此身会当坏,百岁均电雹。

胡为过自惜,惫卧困针烙?未尝脍噞喁,况敢烹郭索。今朝寓空驿,窗户輈寂寞。

悠然忽自笑,顿解贪爱缚。红烛映绿樽,奇哉万金药。

《九日三首》苏辙狂夫老无赖,见逐便忘归。小酌还成醉,侨居不觉非。

妻孥应念我,风雨未缝衣。忧患十年足,何时赋式微。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南歌子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

13.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淡、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

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

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14.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琐事。

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

7.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南歌子南歌子

【答案】【小题1】李词写夜深难寐,由天上写到人间,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枕簟”。

“凉” 字一语双关,既说环境凄凉难耐,又说国破夫亡之凄苦悲怆。吕词写词人旅途所见景象:竹篱低矮,傲霜的秋菊已经开过,只留下残枝上孤零零的一朵黄花。

“残”字既写霜打风剥的句话的凋败,又暗示见菊思亲,有家难归的痛苦悲伤。【小题1】①李词先回忆年轻时用荷花、荷叶图案装饰衣裳的舒心往事,用“旧时”“只有”状风物依旧,而国破夫亡之情大别于从前,以乐事衬悲情。

②吕词先写辗转难寐,寒夜漫长难禁的凄凉,看到“江左好风光”反而激起此人的的中原的思归之情,而中原沦陷,徒言“归思”,悲不胜悲,以乐景衬悲情【答案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由于他们都是南渡之人,诗中不免流露出悲国伤家的忧伤,题中要求简要分析,所以要结合诗句中的景色描写或炼字来一一分析其所用的表现手法及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指出手法,作用不外乎以景衬情,不同之处是李诗以乐事(旧事)衬悲情,吕诗以乐景衬悲情。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