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京杭大运河的优美语句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大运河清波荡漾,这许多船儿是南去杭州,还是北去扬州?遥想1000多年前,当隋炀帝开发这条南北大运河的时候,龙船凤舟倒映流水,何等绚丽、何等豪华!历史的长河有如大运河,光阴消逝,时间推移,现在在大运河两岸,连一棵隋柳也没有了.到了今天 ,在两岸的大堤上,只有新植的杨柳在迎着春风吐翠,显示着中华民族进入了新兴时期.大运河贯穿南北.它南越长江,流经江苏、浙江;北越黄河,流经鲁冀,烟波浩渺几千里.这是与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并称于世的伟大奇迹.万里长城和大运河,同是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2.关于“京杭大运河”的诗词有哪些历史上留下的咏叹“京杭大运河”的诗句很多,多是怀古及咏史类,比较著名的有: 1、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原文: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译文:都说隋朝因为京杭大运河灭亡,可是也因为大运河实现了千里通航,如果不是隋炀帝建造龙舟贪图享乐,与大禹论功也不遑多让啊。 2、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 原文: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译文:汴水与淮河之间挖通后,确实有许多便利。不过,百姓遭受到的苦难也很深重。 东南四十三州的广大地区,民脂民膏都被这条河运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贵族去享用了。 3、唐.许浑《汴河亭》 原文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是景阳楼。 译文 扬州的琼花开得非常繁盛,隋炀帝很想去游玩一番。 他劈开昆仑那样的大山,造出了一条河流。浩浩荡荡的御林军辞别了皇宫,三千名嫔妃宫娥乘龙舟一起南下。 响彻云霄的鼓乐把天上的星辰都惊动了,龙舟上的锦旗日日夜夜迎风招展。四海之内的义军纷纷归顺正义之师,那座享乐美女的迷楼只不过是另一座亡了国的南齐奢华的景阳楼罢了。 4、唐.胡曾《汴水》 原文: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译文:千里长的京杭大运河很快就开凿出来了,这也让推翻隋朝暴政的势力重重而来,豪华的船帆还没来得及收起,就烽烟四起,用来游乐的龙舟再也没有回来(隋炀帝在扬州被杀,故有此说) 5、当代.冰雪红豆《七绝.大运河》 原文: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译文:祖国的南北方因为京杭大运河一脉相牵,从隋朝到现在已经千年了,还是水波涟涟。 我对大雁说无论是南飞过冬还是北归,京杭大运河从头到尾都是祖国的河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词大运河。 3.赞美运河的诗词有关京杭大运河的诗句 1.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 2.汴水(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3.李利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4.七绝大运河(作者:冰雪红豆)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秋水缠绵,牵动河畔漫步的游子,拾得小诗。 5.红楼诗词: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6.《堤上偶成》 ——清·乾隆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 4.有关杭甬运河的诗词,现代诗也可以1、钱塘渡口 【唐】施肩吾 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桥。 钱塘渡口无钱纳,已失西兴两信潮。 2、西兴阻风 【宋】王炎 小市西兴渡,年来一再行。 花开方淑景,木落又寒声。 云破日还晦,潮回江未平。 壮年曾试险,迟莫敢轻生。 3、《春日西兴道中》 【宋】张栻 江梅已过杏花初,尚怯余寒著萼疎。 待得重来几枝在,半随蝶翅半蜂须。 杭甬运河,浙江省东部宁绍平原上的主干航道西段萧绍运河(旧称西兴运河)系古代人工疏浚、开凿而成;东段利用余姚江天然水道,余姚江在余姚县丈亭以下,江宽可达150~250米,水深约4~5米,至宁波市汇入甬江。因运河穿越的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的水位高低不一,历史上只能分段航运。1966年兴建15~30吨级升船机多座,1979年又按40吨级标准浚治航道,1983年全线通航。第二期运河改造工程航道标准提高为100吨级,钱塘江沟通运河工程实施后可直达杭州,与京杭运河联结。 贺循(260-319)任会稽内史,发动民众,开凿西起西陵(今西兴),经萧山、钱清、柯桥到郡城的一条人工运河。后又组织民众修治与此相连接的其他河道,形成了纵横交织的水网,使原来各河道能互相流通,调节水位,保证了农田灌溉之需要。不仅改善了会稽郡的水环境,提高了鉴湖的水利功能,给人以灌溉、舟楫、养殖、渔业之利,且对整个浙东具有交通、物宜、军事之便。功在一代,泽被千秋。 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是中国浙江省境内的一条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为位于绍兴市境内的山阴故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 西晋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挖西兴运河,此后与曹娥江以东运河形成西起钱塘江,东到东海的完整运河。南宋建都临安,浙东运河成为当时重要的航运河道。元代至清代,浙东运河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畅通。直到近代,在新式交通方式的冲击下,运河作用逐渐被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