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拜伦经典诗歌有哪些题目: 我看过你哭 (一) I saw thee weep --- the big bright tear 我看过你哭-一滴明亮的泪 Came o'er that eye of blue; 涌上你蓝色的眼珠; And then, me thought, it did appear 那时候,我心想,这岂不就是 A violet dropping dew: 一朵紫罗兰上垂着露; I saw thee smile --- the sapphire's blaze 我看过你笑-蓝宝石的火焰 Beside thee ceased to shine; 在你之前也不再发闪; It could not match the living rays 啊,宝石的闪烁怎么比得上 That filled that glance of thine. 你那灵活一瞥的光线。 (二) As clouds from yonder sun receive 仿佛是乌云从远方的太阳 A deep and mellow dye, 得到浓厚而柔和的色彩, Which scarce the shade of coming eve 就是冉冉的黄昏的暗影 Can banish from the sky, 也不能将它从天空逐开; Those smiles unto the moodiest mind 你那微笑给我阴沉的脑中 Their own pure joy impart; 也灌注了纯洁的欢乐; Their sunshine leaves a glow behind 你的容光留下了光明一闪, That lightens o'er the heart. 恰似太阳在我心里放射。 2.拜伦诗歌精选《拜伦诗歌精选》是2000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乔治·戈登·诺艾尔·拜伦。 拜伦是伟大的诗人,又是伟大的革命家。他那些雷奔电激、波翻云涌的诗篇,在他生前便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他死后一百多年来仍在全世界传诵不衰。歌德说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拜伦为“思想界的君王”;鲁迅坦然承认:他自己早期对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 本书主要收录了他写的短诗、长诗或诗剧中的插曲、长诗片段、《堂璜》节选等作品。 3.拜伦经典的诗句有哪些爱情对男人而言, 只是生活的一部份。 但对女人而言, 却是一生的全部。 初吻并不能当作永久相爱的保障, 但它却是盖在生命史上的一个永久记忆印章。 恋爱是艰苦的,不能期待它像美梦一样出来。 欢乐的回忆已不再是欢乐, 而哀愁的回忆却还是哀愁。 爱情可以而且应该永远和婚姻共存。 比一切更甜蜜的,是初次的热烈爱情--它是唯一独尊的。 女人有一句赞美她的话便可以活下去。 女人是男人的伟大创造者。 心儿累了,要舒缓, 爱情也需要歇息。 4.拜伦最经典最短的诗歌,带赏析的,快快《昔日依依别》 昔日依依惜别, 泪流默默无言; 离恨肝肠断, 此别又几年。 冷颊向愕然, 一吻寒更添; 日后伤心事, 此刻已预言。 朝起寒露重, 凛冽凝眉间— 彼时已预告: 悲伤在今天。 山盟今安在? 汝名何轻贱! 吾闻汝名传, 羞愧在人前。 闻汝名声恶, 犹如听丧钟。 不禁心怵惕— 往昔情太浓。 谁知旧日情, 斯人知太深。 绵绵长怀恨, 尽在不言中。 昔日喜幽会, 今朝恨无声。 旧情汝已忘, 痴心遇薄幸。 多年惜别后, 抑或再相逢, 相逢何所语? 泪流默无声。 【评析】 George Gordon,Lord Byron(乔治-戈登-拜伦 1788-1824)英国诗坛上有争议的“怪人”和“浪子”。 这首诗回忆了与爱人分别的情景和感受以及后来的心情。诗中,诗人情感真挚,毫不矫揉造作,真情动人。“In silence and tears”的重复,不仅使全诗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而且强化了过去和将来不会更改的气氛;另一方面,诗人运用了较短的诗节和众多的断开的句子,暗示出他的难以压抑的、无法平静的痛苦心境。 5.拜伦的诗有哪些拜伦著名的诗有:1、《当初我们两分别》(texton Wiki source)2、《给一位淑女》3、《雅典的女郎》4、《希腊战歌》5、《她走在美丽的光彩里》6、《我见过你哭》(I Saw Thee' weep)7、《我给你的项链》8、《写给奥古斯塔》9、《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纳》《路德分子歌》,1816年上半年10、《普罗米修斯》《锡雍的囚徒》《曼弗雷特》,1816年下半年11、《给托马斯·穆尔》12、《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12年到1816年13、《马力诺·法里埃罗》《该隐》《审判的幻景》《青铜世纪》《唐璜》,1817年14、《懒散的时刻》,1807年15、《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年16、《反对破坏机器法案》、《给一位哭泣的贵妇人》,1812年17、《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1813年18、《温莎的诗艺》《海盗》《莱拉》,1814年乔治·戈登·拜伦 【简介】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人物生平】乔治·戈登·拜伦: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间被租用的简陋房子里。 父母都出自没落贵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 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 1801年,为了同拜伦的贵族地位和身份相称,家里决定送他到一所素有名望的学校——哈罗公学就读。 这所在1571年由约翰·里恩创建的学校,在英国历史上培养了许多知名的人物,其中对拜伦十分崇拜的丘吉尔首相就是这所学校毕业的。哈罗公学毕业后,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 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剑桥大学毕业后曾任上议院议员。 学生时代即深受启蒙思想影响。1809-1811年游历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1809-1818)。 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Don Juan,1818-1823)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从1809-1811年,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在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 1809年6月26日,离开英国,去东方(南欧和西亚)游历。在此后的半年内,先乘船到葡萄牙里斯本;再骑马到西班牙南部的塞维利亚和加的斯,经撒丁岛、西西里岛、马耳他岛到阿尔巴尼亚,会晤了那里的统治者阿里·帕夏;12月25日抵达希腊名城雅典。 拜伦此次出国远游,饱览了各地的自然景色,观察了各国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接触了各阶层的人们。他亲眼看见了给法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的西班牙游击队,看见了在土耳其铁骑蹂躏下正在聚集力量准备发动解放斗争的希腊人民,这次旅行也激发了他对南欧各民族文化的强烈兴趣。 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阿尔巴尼亚开始写《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2]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问世,轰动了文坛,使拜伦一跃成为伦敦社交界的明星。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妥协。 他自早年就知道这个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顽固、虚伪、邪恶及偏见,他的诗一直是对这一切的抗议。1811-1816年,拜伦一直在生活在连续的感情旋涡中。 在他到处受欢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场作戏的爱情俯拾即是,一个年轻的贵族诗人的风流韵事自然更为人津津乐道。拜伦在1813年向安娜·密尔班克小姐求婚,于1815年1月和她结了婚。 这是拜伦一生中所铸的最大的错误。拜伦夫人是一个见解褊狭的、深为其阶级的伪善所囿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 婚后一年,便带着初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从而使流言纷起。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诗人。 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写出像《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1816年,拜伦居住在瑞士,在日内瓦结识了另一个流亡的诗人雪莱,对英国统治者的憎恨和对诗歌的同好使他们结成了密友。 拜伦在旅居国外期间,陆续写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16-1817)、故事诗《锡隆的囚徒》(The Prisner of Chillon,1816)、悲剧《曼弗雷德》(1817)长诗《青铜世纪》(1823)等。巨著《唐璜》是拜伦最重要的一组诗,半庄。 6.拜伦诗歌精选《拜伦诗歌精选》是2000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乔治·戈登·诺艾尔·拜伦。 拜伦是伟大的诗人,又是伟大的革命家。他那些雷奔电激、波翻云涌的诗篇,在他生前便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他死后一百多年来仍在全世界传诵不衰。 歌德说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拜伦为“思想界的君王”;鲁迅坦然承认:他自己早期对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本书主要收录了他写的短诗、长诗或诗剧中的插曲、长诗片段、《堂璜》节选等作品。 7.拜伦的短诗歌 中文雅典的少女(英国)拜伦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一雅典的少女呵,在我们别前,把我的心,把我的心交还!或者,既然它已经和我脱离,留着它吧,把其余的也拿去!请听一句我别前的誓语: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二我要凭那松开的卷发,每阵爱琴海的风都追逐着它,我要凭借那长睫毛的眼睛,睫毛直吻着你颊上的桃红;我要凭那野鹿似的眼睛誓语: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三还有我久欲一尝的红唇,还有那轻盈紧束的腰身,我要凭这些定情的鲜花它们胜过一切言语的表达;我要说,凭爱情的一串悲喜: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四雅典的少女呵,我们分了手;想着我吧,当你孤独的时候。虽然我向着伊斯坦堡飞奔,雅典却抓住我的心和灵魂:我能够不爱你吗?不会的!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乐意(英国)拜伦一没有一个美的女儿富于魅力,像你那样对于我,你甜蜜的声音有如音乐飘浮水上;仿佛那声音扣住了沉醉的海洋,使它暂停,波浪在静止、闪烁,和煦的风也像在做梦。二午夜的月光在编织海波上明亮的锁链;涨的胸膛轻轻起伏,恰似一个婴儿安眠;我的心灵也正是这样倾身向往,对你聆听,就像夏季海洋的浪潮,充满了温柔的感情。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英国)拜伦一好以,我们不再一起漫游消磨这幽深的夜晚,尽管这颗心仍旧爱着,尽管月光还那么灿烂。二因为剑能够磨破了剑鞘,灵魂也把胸膛磨得够受,这颗心呵,它得停下来呼吸,爱情也得有歇息的时候。 三虽然这夜晚正好恋爱,很快的,很快就是天亮,但我们已不再一起漫游,踏着这灿烂的月光。她走在美底光彩中(英国)拜伦一她走在美底光彩中,像夜晚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满天;明与暗底最美妙的色泽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仿佛是晨露映出的阳光,但比那光亮柔和而幽暗。 二增加或减少一分色泽就会损害这难言的美美波动在她乌黑的发上,或者散布淡淡的光辉在那脸庞,恬静的思绪指明它的来处纯洁而珍贵。三呵,那额际,那鲜艳的面颊,如此温和,平静,而又脉脉含情,那迷人的微笑,那明眸的顾盼,都在说明一个善良的生命:她和蔼地对待世间的一切,她的心流溢着陆真纯的爱情!给M.S.G.(英国)拜伦要是我梦见你爱我,你休怪,休要迁怒于睡眠;你的爱只在梦乡存在,醒来,我空余泪眼。 睡神!快封闭我的神志,让昏倦流布我周身;愿今宵好梦与昨夜相似;像仙境一样销魂!听说,睡眠——死亡的姊妹,也是死亡的样品;天国倘若是这般滋味,愿死神早早降临!郐眉展眼吧,美人,且息怒,我何曾心花怒放;梦中的罪孽要清算:幸福只许我凝眸痴望。梦中,也许你笑口微开,莫说我受罚还不够——人睡,被美梦欺哄;醒来,这苦弄怎生忍受!当初我们俩分别(英国)拜伦当初我们俩分别,只有沉默和眼泪,心儿几乎要碎裂,得分隔多少年岁!你的脸发白发冷,你的吻更是冰凉;确实呵,那个时辰预兆了今日的悲伤!清晨滴落的露珠浸入我的眉头,好冷——对我今天的感触仿佛是预先示警。 你毁了所有的盟誓,你得了轻浮的名声;听别人说你我的名字,连我也羞愧难禁。他们当着我说你,像丧钟响我耳旁;我周身止不住战栗——对你怎这样情长?他们不知我熟悉你——只怕是熟悉过度!我将久久惋惜你,深挚得难以陈诉。 想当初幽期密约;到如今默默哀怨:你的心儿会启动,你的灵魂会欺骗。如果我又邂逅你——经过了多少年岁,我用什么迎假你?只有沉默和眼泪。 答一位淑女(英国)拜伦当人被逐出伊甸的园门,在门首盘桓,不忍遽去:眼前的一切都怅触前尘,都叫他诅咒未来的遭遇。尔后,他浪迹异域关山,把沉重的悲辛默默熬受;对往日良辰只付之一叹,借纷繁的景象排遗离愁。 亲爱的玛丽!我也像这般,不得不与你芳姿告别;倘若我在你左近盘桓,我也会叹惋失去的一切。远游能使我明智地脱险,逃离此间魔障的引诱;只要我还能见到这乐园,就不甘默认我无福消受。 去吧,去吧(英国)拜伦去吧,去吧,悲凉的曲调!沉默吧,曾经是甘美的乐音!否则,我只得掩耳奔逃:这样的乐曲我不忍重听。它们追述欢愉的往昔;此刻,快停止拨弄琴弦!我不愿正视,也不堪回忆我的今日,和我当年。 你嗓音已哑,使这些乐曲原先的魅力都逃逸无踪;如今,它们低回的旋律不过是挽歌哀乐的复诵。是的,它们在唱你,赛沙!在唱你——被人挚爱的尘土!那曲调原先是雍融和洽,如今比不上嘈杂的喧呼!全都默认了!——但是,我耳边记忆犹新的回声在颤栗;听见的声音,我不愿听见:这样的声音早就该沉寂。 它还在摇撼我迷惘的心灵,那柔婉的乐音潜入我梦寐,“意识”枉然醒过来谤听,那梦境早已飞去不回。赛沙呵!醒来也如在梦中,你化为一场神奇的梦幻;仿佛海上闪烁的孤星,清辉已不再俯照人寰。 当苍天震怒,大地阴晦,有人在人生的征途跋涉,他久久蛋异那隐没的明辉——它在他征途上投洒过欢乐。野羚羊(英国)拜伦野羚羊还能在犹大山头欢快地跳跃不停;圣地到处有潺潺的溪流,任凭它随意啜饮;四蹄轻捷,两眼闪光,不驯地,喜悦地,巡视着故乡!同样快的脚步,更明亮的眼睛,犹大曾见过多少!在她那逝去的繁华旧境,居民够多么俊俏!黎巴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