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月《诗经幽风》求原文和翻译】诗经·幽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饁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译文: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十一月北风哗哗响,十二月寒气冷飕飕.粗布衣裳都没有,残冬腊月怎能熬到头?正月里修好锄和耙,二月里举足到田头.老婆孩子莫忘记,晌午送饭村南头.监工的田官乐悠悠.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三春太阳暖洋洋,黄莺儿欢唱在枝头.姑娘们手挽深竹篮,沿着小路向前走,采下了片片桑叶嫩又柔.春天太阳升起慢悠悠,采蒿人多似水流.姑娘不禁暗悲愁,怕公子把人抢了走.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八月里芦花满汀洲.三月里桑树要整枝,拿起刀锯和斧头.除掉高枝与长条,轻采柔桑片片收.七月里伯劳成对鸣,八月里纺纱织布不停手.染成黑色染成黄,我染的大红颜色最艳秀,为那公子制衣缝又绣.四月里草药远志穗儿抽,五月里知了声声叫不休.八月里家家户户庆丰收,十月里纷纷黄叶坠枝头.十一月里打狗獾,猎得狐狸取下皮,为那公子做轻裘.十二月农闲人欢聚,继续练武耍戈矛.留下小猪自家吃,大猪公家去享受.五月里蚱蜢齐鸣两腿抖,六月里蝈蝈双翅颤悠悠.七月里蟋蟀鸣郊野,八月里它在檐下唱不休.九月里它怕冷躲门后,十月里它藏到床下不再走.家家清除垃圾熏老鼠,堵起北窗塞紧门缝防风透.干完关照妻和子:不久新年逢岁首.进入屋里歇个够.六月里野李葡萄尝尝鲜,七月里烹煮葵菜烧大豆.八月里齐把枣子打,十月里又将稻谷收.新米新谷酿春酒,好给老爷去做寿.七月里好瓜吃在口,八月里葫芦摘在手,九月里苎麻种子留.多采苦菜多砍柴,养活自己忙不够.九月里筑好打谷场,十月里喜把庄稼收.小米高粱和谷子,粟麻小麦加大豆.唉呀我们种田人,庄稼活儿没尽头,又为公家宫室修.白天野外割茅草,夜里搓绳忙不休.急忙上房盖屋顶,春要播种到田畴.腊月里凿冰咚咚响,正月里藏进冰窖冷飕飕.二月里取出冰块行祭礼,韭菜羔羊供案头.九月霜降天气爽,十月里清扫场地把谷收.满斟美酒敬客人,宰杀羔羊争献酬.登上公堂同聚会,牛角杯儿举过头.高声齐祝万年寿。 2.诗经.国风.周南 周南是什么意思《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周朝时期采集的诗篇,因在周王都城的南面而得名,同时“南”又是方位之称,在周代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见《小雅·四月》、《大雅·嵩高》)等,所以诗的编辑者便将采自江汉流域许多小国的歌词,连同受“南音”影响的周、召一些地方采来的歌词,命名为“周南”,以与其他十三国风在编排的形式上整齐划一。 喜欢诗经国风周南的话可以到豆蔻诗词网:/sg/shijing/zhounan/ 3.诗句中带有岳字的诗句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作者: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4.岳父岳的含义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对妻父、妻母称为"岳父"、"岳母","丈人"、"丈母"或"泰山"、"泰水"。 “丈人”原来泛指男性老人。《论语-微子第十八-荷蓧丈人》:“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泰山”、“岳父”之词主要是根据《汉书-效祀志》:“大山川有岳山,小山川有岳婿山”演变而来的。又据《酉阳杂俎》载,唐玄宗来到泰山封禅时,当时张说被任命为封禅使,前来做些准备工作,以迎圣上驾到。 泰山封禅,是在山顶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山下辟场以祀地,报地之绩。张说奉旨前往,而他自己却另有打算,认为封禅动用黄金万两,无据无数,吃喝玩乐,大有油水可捞,再说事后还可以因功受赏,便乘机把女婿郑镒也拉上一齐赴岱。 唐明皇到泰山封禅,举行了轰轰烈烈的封禅仪式。事后,按惯例,除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以外,凡随行官员都晋升一级,并大赦天下,以示皇恩。 郑镒本是九品小吏,由于他老丈人的作用,连升四级,骤迁五品,赐给大红官服,趾高气扬,威威武武,好不显赫。其他人早就看在眼里,气在心上,宫廷上下议论纷纷。 这事传到唐明皇的耳朵里,皇帝马上召张说进殿,问他是怎么回事,张说默不作语。这时,有个叫黄幡卓的人在旁边一语双关地为他开脱说:“此乃泰山之力也。” 此事在宫廷内外传为笑话。以后,人们便把祭坛旁边的那个高耸入云的石峰取名叫“丈人峰”,因为泰山又称“东岳”,所以,自唐代开始,"泰山"、"岳父"便成了妻父的专称,“丈人”也由原来泛指老人的含意而演变为“岳父”,沿袭至今。 “丈母”则有两个含义: 一为尊称父辈的妻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中外丈人之妇猥俗呼为丈母。” 王利器集解引钱大昕《恒言录》三:“是凡丈人行之妇,并称丈母也。”《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二年》:“滉曰:‘滉力可及,弟宜早入朝。 丈母垂白,不可使更帅诸妇女往填宫也。”胡三省注:“诸父执谓之丈人行。 韩滉与刘玄佐结为兄弟,则礼其父为丈人行,故呼其母谓之丈母也。” 这个解释大概是从“丈人”原来的意思泛生出来的。 也就是说“丈母”是指“丈人”的妻子,即女性老人。 二是称妻子的母亲。 俗称“丈母娘”。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尔雅》:妻之父为外舅,母为外姑。 今无此称,皆曰丈人、丈母。柳子厚有祭杨詹事丈人、独孤氏丈母,则知唐已如此。” 《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这安公子才作了一天的女婿,又遇见这等一个不善词讼的丈母娘,脸上有些下不来。” 这一条也同时可以作为把妻父为何称为“丈人”的解释吧。 泰山大人的由来 以前一直听说有将岳父叫做泰山大人的,但一直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总以为是泰山为我国五岳之一,叫岳父泰山大人以示尊称。今天突然想起,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太想当然了,以下是泰山大人的真正由来。 据史书记载:泰山有很多峰,其中最高的是丈人峰。丈人是太太的爸爸,为什么叫丈人峰呢? 原因是唐玄宗封禅泰山时候,命张说做“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趁机从九品 官一下子升到五品,唐玄宗很奇怪,问他怎么突然升得这么快?郑镒不好意思,答 不出来,有人说:“此泰山之力也!”表示是丈人做泰山封禅使而裙带来的官。 从 此以后,中国人称丈人叫泰山,相对的,丈母娘就叫泰水。 并且扯远一点,有句古话“山外有山”也与泰山有关系。 泰山在中国,是第一名山。《诗经》里有很多歌颂泰山的句子,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在将死的时候,唱歌说:“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壤乎!哲人其萎乎!”泰山的出名和孔子有关系,孔子是山东人,他和泰山是“同乡”。 古代人受了交通与知识的限制,眼界是不够的,所以,泰山就变成了东边中国 人眼中最高的山。到了秦朝以后,开始以西边中国人的眼光,登记群山,才山外有 山。 秦始皇以秦国的门户山——崤山——为界,把东边分成太室、恒山、泰山、会 稽、湘山五个山;西边分成华山、薄山、岳山、岐山、吴山、鸿冢、读山七个山, 泰山的地位虽然没降低,但是毕竟名过于实了。 3。 5.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经·大雅·崧高 崧高维岳, 骏极于天。 维岳降神, 生甫及申。 维申及甫, 维周之翰。 四国于蕃。 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 王缵之事。 于邑于谢, 南国是式。 王命召伯, 定申伯之宅。 登是南邦, 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 式是南邦。 因是谢人, 以作尔庸。 王命召伯, 彻申伯土田。 王命傅御, 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 召伯是营。 有俶其城, 寝庙既成。 既成藐藐, 王锡申伯。 四牡蹻蹻, 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 路车乘马。 我图尔居, 莫如南土。 锡尔介圭, 以作尔宝。 往□王舅, 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 王饯于郿。 申伯还南, 谢于诚归。 王命召伯, 彻申伯土疆。 以峙其粻, 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 既入于谢。 徒御啴啴。 周邦咸喜, 戎有良翰。 不显申伯, 王之元舅, 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 柔惠且直。 揉此万邦, 闻于四国。 吉甫作诵, 其诗孔硕。 其风肆好, 以赠申伯。 6.史记中的四岳是什么意思四岳,中国上古传说人物,相传为唐尧臣、羲和四子。分管四方的诸侯,所以叫四岳。汉孔安国,宋孔平仲,明杨慎均以四岳为一人。 四岳一说是共工的从孙,:“共之从孙四岳佐之。”因助禹治水有功,赐姓姜,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尧曾向四岳咨询谁是好的继承人,“四岳咸荐虞舜”,尧遂传位给舜。舜年老时又问四岳:“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四岳又推荐大禹,“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 扩展资料 《诗经》中的四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毛传:“岳,四岳也。东岳,岱;南岳,衡;西岳,华;北岳,恒。” 1、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2、西岳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3、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衡阳市。 4、北岳恒山(2016.1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