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黄楼的诗句

1.有关徐州的诗句

诗词以苏轼的居多 也不知道是赞美还是啥的,你自己看吧

《放鹤亭记》

彭城驻辇廑河防,

咫尺云龙戏马旁。

本意原非是山水;

偷闲聊复访苏张。

翠峰夏首关林叶,

绿野风清泛麦芒。

底事今来艰四句,

为民筹济为民伤。”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

作者:苏轼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题云龙草堂石磬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折为督邮腰,悬作山人室。

殊非濮上音,信是泗滨石。

登云龙山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石炭并引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 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江城子·别徐州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永遇乐(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dǎn(音)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2.苏辙诗词歌赋:黄楼赋

黄楼赋 并序 【解题】 黄楼在徐州城东门,乃黄土所筑之楼。

元丰元年(1078)八月,徐州太守苏轼为纪念年前率军民修筑长堤、战胜洪水而建。本文作于是年九月。

赋前小序,精粹而具体,记叙了战胜洪水的经过,交代了楼之来由,说明了作赋的原因。其中突出了苏轼作为一城之守的重要作用。

“水未至”则未雨绸缪,充分准备,故“水至而民不恐”;水既至,则身先士卒,稳定人心,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对城外灾民,则派人拯救赈济,使“得脱者无数”。

水退后,则不存侥幸,增筑城墙,筑木堤捍之,故“民益亲”。于是即城为楼,人相劝成。

赋的前半,借客之口,抒发叹喟。以汉元光年间河水为患二十馀岁为陪衬,描状洪水之浩淼、凶猛,颇有气势;后半就苏轼所见,抒发感慨。

“安于乐者、不知乐之乐也,必涉于害者,而后知之。”颇含哲理,“若欲以警发愤者”。

(苏轼《答张文潜书》)描绘水退后登览的景色,高远宏大,鲜明生动,表明苏轼胸怀之博大。篇末吊古人,闵河水,感伤中求超脱,表明苏轼情致之旷达。

子由自称:“余《黄楼赋》学《两都》也。”(苏籀《栾城先生遗言》)它虽不失为写景抒情较好的作品,但序文较正文似更胜一筹。

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①,河决于澶渊②,东流入钜野③,北溢于济④,南溢于泗⑤。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⑥,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⑦。

水未至,使民具畚锸⑧,畜土石,积刍茭⑨,完窒隙穴⑩,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

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东西北门,水皆自城际山⑾,雨昼夜不止。子瞻衣制履屦,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従事,令民无得窃出避水。

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⑿。方水之淫也,汗漫千余里⒀,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

子瞻使习水者浮舟楫,载糗饵以济之⒁,得脱者无数。水既涸,朝廷方塞澶渊,未暇及徐。

子瞻曰:“澶渊诚塞,徐则无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其患。”乃请增筑徐城,相水之冲,以木堤捍之,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

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即城之东门为大楼焉,垩以黄土⒂,曰:“土实胜水。”

徐人相劝成之。辙方従事于宋⒃,将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

其辞曰:子瞻与客游于黄楼之上,客仰而望俯而叹曰:“噫嘻殆哉!在汉元光,河决瓠子,腾蹙钜野,衍溢淮泗,梁楚受害二十余岁⒄。下者为污泽⒅,上者为沮洳⒆。

民为鱼鳖,郡县无所。天子封祀太山,徜徉东方,哀民之无辜,流死不藏,使公卿负薪以塞。

宣房瓠子之歌,至今伤之⒇。 嗟惟此邦,俯仰千载,河东倾而南泄,蹈汉世之遗害。

包原隰而为一(21),窥吾墉之摧败(22)。吕梁龃龉(23)横绝乎其前;四山连属,合围乎其外。

水洄洑而不进(24),环孤城以为海。舞鱼龙于隍壑(25),阅帆樯于睥睨(26)。

方飘风之迅发(27),震鞞鼓之惊骇。诚蚁穴之不救,分闾阎之横溃(28)。

幸冬日之既迫,水泉缩以自退。栖流枿于乔木(29),遗枯蚌于水裔(30)。

听澶渊之奏功,非天意吾谁赖?今我与公,冠冕裳衣,设几布筵,斗酒相属,饮酣乐作,开口而笑,夫岂偶然也哉?” 子瞻曰:“今夫安于乐者,不知乐之为乐也,必涉于害者而后知之。吾尝与子冯兹楼而四顾(31),览天宇之宏大,缭青山以为城,引长河而为带。

平皋衍其如席(32),桑麻蔚乎斾斾(33)。画阡陌之従横,分园庐之向背。

放田渔于江浦,散牛羊于烟际。清风时起,微云霮(上雨下对)(34)。

山川开阖,苍莽千里。东望则连山参差,与水背驰。

群石倾奔,绝流而西。百步涌波,舟楫纷披。

鱼鳖颠沛,没人所嬉(35)。声崩振雷,城堞为危(36)。

南望则戏马之台(37),巨佛之峰(38),岿乎特起,下窥城中,楼观翱翔,嵬峨相重。 激水既平,渺莽浮空。

骈洲接浦(39),下与淮通。西望则山断为玦(40),伤心极目,麦熟乔秀,离离满隰(41)。

飞鸿群往,白鸟孤没。横烟澹澹,俯见落日。

北望则泗水湠漫(42),古汴入焉(43),汇为涛渊,蛟龙所蟠。古木蔽空,乌鸟号呼。

贾客连樯,联络城隅。送夕阳之西尽,导明月之东出。

金钲涌于青嶂(44),阴氛为之辟易。窥人寰而直上,委余彩于沙碛。

激飞楹而入户,使人体寒而战栗。息汹汹于群动,听川流之荡潏(45)。

可以起舞相命,一饮千石,遗弃忧患,超然自得。且子独不见夫昔之居此者乎?前则项籍、刘戊(46),后则光弼、建封(47)。

战马成群,猛士成林。振臂长啸,风动云兴。

朱阁青楼,舞女歌童。势穷力竭,化为虚空。

山高水深,草生郊墟。盖将问其遗老,既已灰灭而无余矣。

故吾将与子,吊古人之既逝,闵河决于畴昔。知变化之无在,付杯酒以终日。”

于是众客释然而笑,颓然而就醉,河倾月堕,携扶而出。 ⑴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

熙宁,宋神宗赵顼年号。 ⑵澶渊:湖泊名,也称繁渊。

古澶水所经,故名。故址在今河南濮阳县西。

⑶巨野:泽名。亦名大野泽、梁山泊。

宋时黄河溃决,河水汇入,遂成巨泽。现已涸为平地,故址在今山东巨野县北。

⑷济:水名。与。

3.关于愁思的诗句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愁思名言

唐·李益《春夜闻笛》。这两句大意是:(由于笛声唤来了春天)洞庭湖的大雁捱不到天明,一夜之间都飞回了北方。这当是作者贬谪到南方时的思归之作。相传大雁冬天由北方飞到南方.在衡阳回雁峰栖息过冬,春天一到又从南方飞回北方。所以诗人说:“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春暖大地却没有给诗人带来暖意,雁尽北归诗人却仍滞留洞庭。因此,呼唤春天的笛声虽给人间增添了春色,却给迁客平添了一段愁情。可化用此名句来表现乡愁。

4.描写“男子玉树临风”的诗句有哪些

1.宋·姚勉《再题小西湖》

记得临风玉树前,听诗长爱思飘然。肯来重结鸥盟否,新有湖亭八九椽。

2.宋·谢逸《临江仙·玉树临风宾欲散》

玉树临风宾欲散,黄昏约马嘶庭。幽欢未尽有馀清。琼糜方一啜,银烛已双擎。坐久香津生齿颊,何须五斗消酲。艳歌声里醉魂醒。明年思此会,旌旆想登瀛。

3.宋·李弥逊《一寸金·仙李盘根》

仙李盘根,自有云仍霭芳裔。更留雨霜皮,临风玉树,紫髯丹颊,长生久视。鹤帐琅书至。长庚梦、当年暗记。佳辰近,回首西风,渐喜秋英弄霜蕊。暂卷双旌,鸣金吹竹,萱堂伴新戏。对璧月流光,屏山供翠,碧云乍合,飞觞如缀。早晚岩廊侍。终不负、黄楼一醉。丹青手、先与翻阶,万叶增春媚。

4.宋·刘辰翁《最高楼·银河水》

银河水,洗得世间清。山色雨馀青。老子纶巾棋别墅,人家鼾睡柝秋城。定谁劳,定谁福,定谁能。常恨著、景升儿不似。又恨著、景升牛小耳。空相望,愧平生。我欲临风扶玉树,自攀承露酌金茎。看昆明,鳞石长,海桑晴。

5.宋·刘克庄《十和贺太渊得雄二首》

诞育文章家可贺,轩渠烦恼障皆除。霜蹄堕地能行矣,玉树临风必皎如。群纪伴翁入图画,俨佟为我御巾车。客中往往烦厨传,倘许携将酒与鱼。

6.宋·傅察《和鲍守次韵林德祖十四首》

恩分千里赏犹轻,好建精思李柏亭。日映普壶融皎洁,风临玉树发葱青。高名竞慕蒲葵扇,雅操宁施刻镂屏。梦得惠连青草句,虚传李白是金星。

5.关于马,蛇的诗句

关于马年的诗句:

当时司马年犹小(宋·危稹·《水龙吟》)

将知跃马年(唐·陈子昂·《赠严仓曹乞推命录》)

记得初骑竹马年(唐·韦庄·《洪州送西明寺省上人游福建》)

数到刘公戏马年(宋·苏轼·《在彭城日,与定国为九日黄楼之会。今复以是》)

徒闻跃马年(唐·王维·《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空催犬马年(唐·杜甫·《送十五弟侍御使蜀》)

数到刘公戏马年(宋·苏轼·《在彭城日与定国为九日黄楼之会今复以是日相》)

故老能言饮马年(宋·刘克庄·《瓜洲城》)

相期竹马年(宋·刘克庄·《送德甫侄省试》)

亲见乌衣竹马年(宋·宋庠·《周道士本簪裳世家龆年便慕真教今为庐江黄冠》)

多病休催犬马年(宋·舒岳祥·《辛巳自寿》)

徒嗟犬马年(宋·李复·《答推官李珪》)

旅食频催犬马年(明·朱曰藩·《清明扬州道中忆王端公》)

狗马年来俱奉旨(明·韩邦靖·《长安宫女行》)

饮马年来到渭桥(明·黎民表·《十月书事》)

6.关于芙蕖的诗句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采莲曲~隋·殷英童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芙蕖》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采菱诗》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与,淡水望碧莲。

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

高采溢通壑,香气丽广川。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采莲曲》梁元帝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夏歌》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采莲曲二首》梁·简文帝(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摘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常闻蕖可爱,采撷欲为裙。

叶滑不留綖,心忙无假薰。千春谁与乐,唯有妾随君。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咏江南可采莲》南朝·梁·刘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

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同心芙蓉》南朝·梁·朱超 青山丽朝景,玄峰朗月光。

未及清池上,红叶并出房。日分双蒂影,风合两花香。

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云雨流轻润,草本应嘉祥。

徒歌江上曲,谁见缉为裳。 《赋得涉江采芙蓉》南朝·陈·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采莲曲》陈后主 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

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风住疑衫密,船小畏裾长。

波文散动楫,茭花拂度航。低荷乱翠影,采袖新莲香。

归时会被唤,且试入兰房。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采莲曲》唐·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曲池荷》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古风》(其二十六)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子夜吴歌(其二)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采莲曲》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

7.关于莲的诗句

描写莲的诗句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芙蕖》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采菱诗》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与,淡水望碧莲。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高采溢通壑,香气丽广川。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采莲曲》梁元帝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夏歌》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8.关于沛县的诗词

v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

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

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

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徐州古文化遗址极为丰富,唐代的任山古道,遗迹犹存;新石器时代的大墩子、刘林、花厅等遗址出土万件文物,精美罕见。

共发掘古墓葬数百座,以汉墓为主,主要有土山汉墓(云龙山北麓),北洞山汉墓(北郊茅村),东洞山汉墓(下淀乡),刘注墓(拾屯小龟山)。徐州是汉画像石最集中地区之一,建国以来先后发现完整画像石墓近30座,散存汉画像石约400余块,与南京的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

徐州名胜古迹兼有南秀北雄之长,云龙山、兴化寺及其石佛,九里山的白云洞,户部山的戏马台,以及俗称为"五楼"的霸王楼、彭祖楼、黄楼、奎楼、燕子楼,代表了徐州传统文化特色。古建筑、现代文物和革命文物如乾隆行宫、兴化寺、文庙、权瑾牌坊、彭祖祠、道台衙门、吴亚鲁旧居、郭乐山旧居都受到市政府的重视并得到保护。

在徐州的历史上,记载了许多领袖人物的光荣业绩和文人墨客的精彩诗篇: (1)、彭祖 徐州古称彭城,肇源于彭祖。相传彭祖是黄帝的后裔。

彭祖是著名老寿星,活了八百岁,善于导引气功养生,也善于烹调,被称为我国烹饪鼻祖。据说他关于烹调雉羹,进奉给尧帝受封而建立大彭氏国。

市南郊有占地520亩的公园,命名为彭园,内有汉白玉石雕彭祖像,建有彭祖祠和大彭阁,成为海外彭氏后裔来徐寻根祭祖的活动场所。 (2)、刘邦 徐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刘邦的故乡,其出生颇有神话色彩,传说刘邦之母避雨于桥遏龙而孕,其受娠地龙雾桥就在今天丰县城东北的梁楼村。

刘邦儿时避乱迁到沛城以北三里左右的地方落户。故当地有"丰生沛养汉刘邦"的说法。

刘邦在三十岁时,在沛县治东一里的泗水上岸上担任分管治安的泗水亭长。八年的亭长生涯对刘邦意义重大,在此期间,他先后结识了萧何、曹参、樊哙等一批人,这些人在他后来的政治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杆起义,9月,刘邦在泗水河畔宣誓起义。此后,刘邦的势力不断壮大,经过八年的战争,抗暴秦、诛逆楚,终于建立了统一的大汉王朝。

高祖十年,刘邦亲征平叛而归,途经沛县故里,在沛宫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还挑选了一百二十名青少年,组成合唱团,以助酒兴。

酒酣之时,刘邦击筑高歌,自赋诗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儿童亦随之唱和。歌罢,高祖挥剑起舞,万分伤感。

对沛县父老说:游子思故乡,我虽定都长安,但百年之后我的魂魄还要回归故里。 高祖离沛后,沛人为显扬帝威,请金石良匠将《大风歌》摹刻上石,并筑百尺高台,立碑于台上。

《大风歌》碑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书,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风雨雨,流传至今。 (3)、项羽与戏马台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名籍,下相人。

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公元前209年起兵吴中,联合义军,翦灭暴秦。

公元前206年建都彭城,自立为西楚霸王,号令天下。在楚汉战争中,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其像成于1987年夏,高285厘米,顶盔贯甲,足踏岩石,迎风而立,显得十分矜持、威严、刚愎、剽悍。 戏马台,是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

历代在台上营建了不少建筑物,诸如台头寺、三义庙、名宦祠、聚硅书院、耸翠山房、碑亭记等。 (4)、五里三诸侯 在徐州,特别是沛县一带。

一提到"五里三诸侯",当地的父老乡亲便神采飞扬,津津乐道。所谓"三诸侯"是指汉初的安国侯王陵、绛侯周勃、汝阴侯灌婴,他们的故居皆在今徐州沛县安国乡境内,三地成品字形,相距均五里,故称"五里三诸候"。

王陵、周勃、灌婴都是汉初重臣,为刘邦夺取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为巩固汉政权出了大力,都官到丞相。这只是个代表性。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