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高鼎的诗句

1.高鼎的诗句

1.作者简介:

高鼎,字象一、拙吾,清末诗人,大约生活于咸丰年间(1851年-1862年),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其诗善描绘自然景物,著有《拙吾诗稿》,代表作品有《村居》、《早行》、《怀李啸云》、《虚堂》、《偶书》、《秋宵怀湖上》。

2.代表作: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4.其它作品:

《早行》

一叶西风里,催程曙色微。水流残梦急,帆带落星飞。

宿鸟未离树,寒潮欲上矶。江湖无远近,莫问几时归。

《怀李啸云》

吴苑文章客,余溪落拓身。一生惟爱酒,万语不言贫。

依隐常安拙,相交只率真。记从分短袂,又度两重春。

《偶书》: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敢冀舟中逢谢尚,漫劳市上识韩康。

丧家毕竟非秦赘,悯世何曾是楚狂。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

《秋宵怀湖上》

萧疏树影过西墙,残月溶溶到草堂。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虽好总怀乡。

延青水榭吟诗舫,饮渌山庄斗酒场。一自孙卢蹂躏后,悲风磷火肃欠枯杨。

2.高鼎写过哪些诗

1、怀李啸云

吴苑文章客,余溪落拓身。一生惟爱酒,万语不言贫。

依隐常安拙,相交只率真。记从分短袂,又度两重春。

译文:

吴苑文章客,我溪落拓身。一辈子只爱酒,万话不说贫穷。

依照隐常安笨拙,互相只率领真。记得从分短袖子,又越过两重春。

2、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3、虚堂

虚堂独自掩疏棂,久客天涯醉亦醒。廾载江湖双眼白,五更风雨一镫青。

艰危已觉尘心淡,魂梦犹惊战血腥。祇为深恩酬未得,琴书何暇叹飘零。

译文:

空堂单独掩盖自己疏棂,久客天涯喝醉了酒也醒了。廾载江湖双眼白,五更风雨一鉴青。

艰难危险已经觉得尘心淡,魂梦还惊战血腥。只为深恩酬未得到,弹琴读书什么时间叹息飘零。

4、偶书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敢冀舟中逢谢尚,漫劳市上识韩康。

丧家毕竟非秦赘,悯世何曾是楚狂。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

译文:

高楼的人去蓝天长,点点船帆迎着落日黄。我希望船上逢谢尚,漫劳市上认识韩国健康。

丧家毕竟不是秦国赘,怜悯世人什么曾经是楚国的狂人。二十多年来尤其守拙,白云大海总茫茫。

5、秋宵怀湖上

萧疏树影过西墙,残月溶溶到草堂。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虽好总怀乡。

延青水榭吟诗舫,饮渌山庄斗酒场。一自孙卢蹂躏后,悲风磷火肃欠枯杨。

译文:

萧疏树影过西墙,残月流动到草堂。秋景最清尤其在夜晚,客居虽然喜欢总怀念家乡。

延青水榭吟诗船,饮渌山庄斗酒场。一个从孙子卢蹂躏后,悲风磷火肃欠枯杨。

3.高鼎的诗句

1.作者简介: 高鼎,字象一、拙吾,清末诗人,大约生活于咸丰年间(1851年-1862年),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其诗善描绘自然景物,著有《拙吾诗稿》,代表作品有《村居》、《早行》、《怀李啸云》、《虚堂》、《偶书》、《秋宵怀湖上》。

2.代表作: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4.其它作品: 《早行》 一叶西风里,催程曙色微。

水流残梦急,帆带落星飞。 宿鸟未离树,寒潮欲上矶。

江湖无远近,莫问几时归。 《怀李啸云》 吴苑文章客,余溪落拓身。

一生惟爱酒,万语不言贫。 依隐常安拙,相交只率真。

记从分短袂,又度两重春。 《偶书》: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

敢冀舟中逢谢尚,漫劳市上识韩康。 丧家毕竟非秦赘,悯世何曾是楚狂。

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 《秋宵怀湖上》 萧疏树影过西墙,残月溶溶到草堂。

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虽好总怀乡。 延青水榭吟诗舫,饮渌山庄斗酒场。

一自孙卢蹂躏后,悲风磷火肃欠枯杨。

4.诗人高鼎的诗句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诗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高鼎,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古诗《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高鼎代表作品: 《村居》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高鼎。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翻译】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早行》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高鼎。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叶西风里,催程曙色微。

水流残梦急,帆带落星飞。 宿鸟未离树,寒潮欲上矶。

江湖无远近,莫问几时归。 《怀李啸云》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高鼎。

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苑文章客,余溪落拓身。 一生惟爱酒,万语不言贫。

依隐常安拙,相交只率真。 记从分短袂,又度两重春。

《偶书》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高鼎。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

敢冀舟中逢谢尚,漫劳市上识韩康。 丧家毕竟非秦赘,悯世何曾是楚狂。

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 《秋宵怀湖上》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高鼎。

其古诗全文如下: 萧疏树影过西墙,残月溶溶到草堂。 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虽好总怀乡。

延青水榭吟诗舫,饮渌山庄斗酒场。 一自孙卢蹂躏后,悲风磷火肃欠枯杨。

5.古诗 村居 高鼎 的古诗文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 高鼎,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4)醉:迷醉,陶醉。

(5)散学:放学。 (6)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村居 张舜民 宋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宋)张舜民 张舜民,宋代著名诗人。

《村居》是其代表作之一。诗里所描写的是一幅静谧谈雅,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

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

“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二是刻划形象更为细腻生动。“带”与“两两”相互配合,则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目。

没有这一顿挫,则太平直,缺少韵致了。牛背负鸟这一景象,与张舜民时代相近的诗人也曾描写过。

如苏迈的断句:“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见《东坡题跋》卷上《书迈诗》),贺铸的“水牯负鸲鹆”(《庆湖遗老集》卷五《快哉亭朝暮寓目》)。张舜民此诗显然意境更高。

看似淡淡写来,却已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宁静,是这首小诗的基调。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

后两句却是变换手法,以动写静。牛蹄得得,行步迟迟,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是没有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奥秘就在于动作的迟缓,声调的单一。

这显然与王维的山水诗如《山屋秋瞑》、《鸟鸣涧》等手法相同,以动写静,更显其静。 此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辛弃疾诗作赏析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1,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2,溪头卧剥莲蓬。 1.吴音:泛指南方话。

相媚好(读上声):用以形容柔软悦耳的南方话,同时也有逗趣取乐之义。 2.无赖:顽皮。

〔导读〕 词中通过对一个普通农家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农村生活画面,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情趣。“醉里”二句,采用倒装句法,未见其人,先。

6.杨万里和高鼎的诗各两首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后,

忙趁东风放纸鸢”。

[简析]

这是清朝文人高鼎写的一首风筝诗,诗如一幅美丽的通俗画——春光明媚,丽日和风,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分析】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他的诗意境鲜明,富有生活气息。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7.谁知道高鼎的诗,除了《村居》还有什么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浙江杭州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这里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