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草的诗句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鸡叮惯顾甙该轨双憨晶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1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1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2.写出咏草的诗句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写草的诗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草色遥看近却无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 《陋室铭》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蟾光澹荡,冷浸琪花瑶草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3.白居易咏草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 离离:繁盛的样子。 2. 原:原野。 3. 荣:繁盛。 4. 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 萋萋:草盛的样子。 [简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4.白居易咏草的两句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 离离:繁盛的样子。 2. 原:原野。 3. 荣:繁盛。 4. 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简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5.白居易咏草的古诗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 · 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 唐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 唐 · 白居易《村夜》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 唐 · 白居易《早冬》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 唐 · 白居易《李白墓》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 唐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 —— 唐 · 白居易《梦微之》 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 —— 唐 · 白居易《春雪》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 唐 · 白居易《杭州春望》 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 —— 唐 · 白居易《长相思·九月西风兴》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 唐 · 白居易《长相思·九月西风兴》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 唐 · 白居易《村居苦寒》 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 —— 唐 · 白居易《感情》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馀人 —— 唐 · 白居易《宿紫阁山北村》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 唐 · 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 —— 唐 · 白居易《长安早春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