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的文体

1.诗经的文体特点及风格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即土风、风谣。包括“周南”、“召南”、“秦”、“豳”、“魏”等(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湖北北部一带)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其中又分“大雅”和“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为周、鲁、商三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三种。其中“赋”就是铺叙直陈的手法,“比”即是打比方,“比喻”;“兴”即是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吟咏之词也”。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我国西周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2.《诗经》的三种文体中能够起到匡正作用的是什么

《诗经》的三种文体中能够起到匡正作用的是风雅颂中的“雅”,“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厘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3.诗歌文体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无外乎赋比兴三种手法. 诗经(诗三百)中,开创了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为今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 一、《诗经》中的赋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朱熹《诗集传》说:赋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 二、《诗经》中的比兴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 三,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 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怅之情.兴在这里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诗中的兴没有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与下文也没有什么联系.例如,《黄鸟》的“交交黄鸟,止于棘,止于楚,止于桑.与下文的子车家的三个儿子为秦穆公殉葬没有联系,兴就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种气氛,帮我们完成从日常生活到诗歌欣赏的过度作用. 人们常常把比、兴两种表现手法截然分开,在研究中我们认为,比兴两种表现手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由叶子的鲜嫩而至的枯黄,来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这里的兴就具有了比的作用. 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作为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赋比兴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今人普遍认为“风、雅、颂”是关于《诗经》内容的分类;“赋、比、兴”则是指它的表现方法. “赋、比、兴”之说提出后,从汉代开始两千多年来,历代都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述,但在具体的认识和解说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意见,众说不一. 汉代对赋、比、兴的解释 汉代解释“赋、比、兴”最具有代表性,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是郑众和郑玄两家.郑众说“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毛诗正义》引)他把“比兴”的手法和外在世界的物象联系起来,认为“比”是修辞学中以此物比彼物的比喻手法,“兴”是“起也”,即托诸“草木鸟兽以见意”的一种手法.论述虽较简单,但总的说,是抓住了“比兴”这一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的特点的.郑玄的解释则不同,他认为:“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毛诗正义》引)这里,除了讲“赋”的特点是表现手法上的铺陈其事,比较符合实际外,其他的解释则都跟政治、教化、美刺联系起来,这就把一定的表现手法看成了某一特定文体的特征,不免牵强附会.《毛传》、《郑笺》中对于《诗经》的解释,常常在径情直遂的诗歌中,离开艺术形象去寻求有关君臣父子的“微言大义”,例如把爱情诗《关雎》说成表现“后妃说乐君子之德”等,和这种对于“赋、比、兴”的穿凿曲解,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后来孔颖达就不同意郑玄把“比。

4.诗经是与什么并列的文体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按照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汉。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古体诗和近体诗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红楼梦》;志怪"、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

如《三国演义》;5 以故事发生的时间或背景命题如《夜》;。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中篇(如《阿Q正传》)、歌剧《白毛女》。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景物,用以烘托气氛。

律诗,它一般包括开端、传奇小说等等; 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 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三,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

4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 。至此,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蒋防的《霍小玉传》。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散文的重点是"。

主要是先秦的"、富于个性化,如《孔已己》;2 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也可不对仗、白话小说(如《药》)),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都有平仄的要求。绝句可对仗。

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神不散"就是韵脚。

押韵 诗歌词赋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这就叫押韵,如李白的《静夜思》押ang韵,唐初开始形成的、舞剧《丝路花雨》; 按照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如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多幕剧如《雷雨》、《西游记》、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共有八句。

绝句又叫"截句"。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词。

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1 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形散神不散"。 5 明代出现了"、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 侧面描写等。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寓言",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的。 四、诗歌 (一) 文学体裁的一种。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一 散文 这里说的散文是指同诗歌。

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合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

主要作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 3 唐代出现了唐代传奇,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绝句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 小说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节奏鲜明的: 1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著名传奇有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诗歌、小说。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 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在字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简称乐府。

魏晋和唐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鞋匠》); 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日记》)、现代剧如《雷雨》; 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如《屈原》、以及人物的表情、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按照不同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和议论散文、《水浒传》;霜""乡"、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道具、布景、地点、服装、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散文、戏剧、动作、上下场等,如《灌园叟晚遇仙女》;4 以贯穿全文的构成情节的细节命题,如《药》;拟话本",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④诗歌在形式上、律诗。 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不是古文体的散文、间接抒情等、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

5.诗经是与什么并列的文体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一 散文 这里说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不是古文体的散文。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重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 小说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 侧面描写等。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鞋匠》); 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 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药》))。

小说的命题方式多种多样:1 以主人公命题,如《孔已己》;2 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如《荷花淀》;3以主要事件命题,如《灌园叟晚遇仙女》;4 以贯穿全文的构成情节的细节命题,如《药》;5 以故事发生的时间或背景命题如《夜》。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

3 唐代出现了唐代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著名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 4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 。

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5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

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6 明、清出现了章回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1 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三、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按照不同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 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白毛女》、舞剧《丝路花雨》; 按照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如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多幕剧如《雷雨》; 按照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四、诗歌 (一)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二) 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③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

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的。 (三) 诗歌的分类: 按照内容有无较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抒情诗又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按照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民歌等; 我国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古体诗和近体诗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

6.楚辞的文体特点

《楚辞》的文体为诗歌,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

2、诗歌抒情言志,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语言具有音乐美。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扩展资料

古代文学体裁分类:

1、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著名的赋有: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南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3、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唐代韩愈的《原毁》、明代黄宗羲的《原君》。

4、辩: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唐代韩愈的《讳辩》、唐代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5、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如唐代韩愈的《师说》、《马说》。

6、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如西汉贾谊的《论积贮疏》、三国诸葛亮的《出师表》、南宋苏轼的《教战守策》。

7、序:也作“叙”或称“引”,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如宋代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等。

8、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9、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清代袁枚的《祭妹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体裁

7.古诗的文体

一、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

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