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昆曲宋词演唱

1.宋词是唱出来的吗

李老师说,中国古代的曲的节拍与现在西方的小节化分不同,是

以一个句为一节的,宋词,元曲词写的好,更要注意唱,你写的词是否唱的上面有唱的上面有问题,每

个词句唱法都有讲究的,回想起,我平时,还仿照宋词元曲写些词之内的,现在看来真丢人,外行!

宋词,元曲的唱法,调子已经不多了,流传到今的就是昆曲了,李老师比喻说昆曲是元曲的儿子,元曲

是宋词的儿子,要想找到宋词等古人是如何唱的,就听听昆曲,这个中国的文化,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真的是宝贝呀, 想想我们这些年轻人动不动通俗,要么就是西洋的什么所谓的高雅音乐,我估计听所

谓高雅西方音乐的人,也不过是装个懂的样子,连自己国家的文化瑰宝都不知道更何况走向世界?

2.赞美昆曲的诗词

1.《清明》 南宋 高菊涧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尊前。 2.《庆宫春》 北宋 周邦彦 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展孤城。

衰柳啼鸦,金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

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花艳参差,香雾飘零。

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

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晌留情。 3.《宫词》 唐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画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绔宫人扫御床。 4.《春宿左省》 唐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5.《书湖阴先生壁》 北宋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昆曲是唐诗宋词元曲的延续吗

不是哈,两者没有直接的延续关系。但是在文学上有些继承性,因为昆曲剧本也是曲牌连缀,用的曲牌有些是元散曲里面的,而且有些昆曲剧目是元杂剧改编而来的。但是声腔等就有很大差别了。

元曲来自于说唱艺术,所以分末本——由正末主唱和旦本——由正旦主唱,所唱是北曲,以中原音韵为主;而昆曲主要来源于南戏,地方歌舞及采茶戏是其主要来源,演唱自由,可独唱,对唱和轮唱,所唱是南曲,以吴音韵为主。但是昆曲中也保留了不少北曲,比如《单刀会》《林冲夜奔》《牡丹亭·冥判》。元曲嘛,只要有谱能唱的,比如他每首都有曲牌。而昆曲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不是简单的戏曲,她的文学基础源于元曲,而唱腔和表演方式就是通过很多艺术家的融合改造而形成的一种艺术。所以昆曲是更多元化的艺术。元曲只是作者个人的感情的抒发,自我吟唱。

4.近期喜欢上昆曲但是我在听的时候听不懂里面唱的词有没有办法可以听

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只能对照曲词。

反复多次就能听懂一些了。以下摘自百度百科,供您参考。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

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 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之后,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

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尤以歌妓为主。历史上有名的陈圆圆就会唱昆曲。

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 到万历末年,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

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昆曲演唱的特点是"以字行腔",腔跟字走、在演唱上也有一定的腔格,不同于其它戏曲可以根据演员个人条件随意发挥,而是有严格的四定:定调、定腔、定板、定谱。

“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细曲”)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即将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在演唱技巧上,昆剧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

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 昆剧的念白很有特点。

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

另外,昆剧的演唱对于字声、行腔、节奏等有极其严格的规范,形成了完整的演唱理论。 。

5.关于昆曲的诗词

《渔家乐·藏舟》 (邬飞霞):阿呀爹爹,孩儿去了。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南宋 高菊涧《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尊前。 《浣纱记·寄子》 [庆宫春](伍子):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入齐城。

(伍员):衰柳啼鸦,金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伍子):路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

(伍员):家乡何处,死别生离,说甚恩情。 北宋 周邦彦《庆宫春》 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展孤城。

衰柳啼鸦,金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

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花艳参差,香雾飘零。

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

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晌留情。 《牡丹亭·游园》 (春香):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唐 薛逢《宫词》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画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绔宫人扫御床。

《琵琶记·辞朝》 (蔡伯喈):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唐 杜甫《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琵琶记·称庆》 [侥侥令](众同唱):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瓯。但愿岁岁年年人长在,父母共夫妻相劝酬。

[前腔](蔡公蔡婆):夫妻好厮守,(蔡伯喈赵五娘):爹妈公婆愿长久。(众同唱):坐对两山排闼青来好,看一水护田畴绿绕流。

北宋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关于昆曲的诗词有哪些

1.《清明》 南宋 高菊涧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尊前。 2.《庆宫春》 北宋 周邦彦 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展孤城。

衰柳啼鸦,金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

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花艳参差,香雾飘零。

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

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晌留情。 3.《宫词》 唐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画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绔宫人扫御床。 4.《春宿左省》 唐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5.《书湖阴先生壁》 北宋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7.为什么昆曲是最为文艺的

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贯云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适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他善作散曲。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 。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乐家,这其中梁辰鱼、汤显祖、洪升、孔尚任、李玉、李渔、叶崖等都是中国戏曲和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从昆曲的历史发展上看, 18世纪之前的 400年,是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18世纪后期,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开始走下坡路。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