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事物形象,结合诗句分析即可.首联两句“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写菊花色彩鲜明而和谐;“香”写其味香;“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写其品行高贵.(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这是一首咏物诗,注意将梅花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结合起来分析.前四句写梅花的特点,暗示诗人才德俱佳;“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写诗人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答案:(1)①色美:花色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同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前六句借助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3分)最后两句以具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这里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描述很是抽象.菊中有我,我中有菊.纵然凋谢,留下的也是白玉高堂里的精华.李商隐晚年落泊,但毕竟是帝室远亲,他自己也以此为荣.诗人用“金鹦鹉”“白玉堂”婉转地表白了自己的身世.可是,他的身份并没有有给他带来实质上的好处,纵然才俊,亦不见用.通观全诗,诗人状物新奇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 诗一开头,先描绘菊花那可爱的姿色:“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首句写的是紫菊:“暗暗”真实地写出词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色彩并不明丽.“淡淡”又写明其色浅浅也不浓艳.“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次句描写**:“商融”即和暖之意.这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井说.这是“通感”或曰“感觉挪移”在日常生活的经验里视觉、听觉、角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与交融,眼、耳、鼻、舌、身各个官截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因此颜色如乎会有温度,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看到那金黄色的菊花便有了一种温暖的感受.由此可南诗人体物实在太精微了.“冶冶”圳其明艳柔美之态.那**金色的花蕊,经过露洗霜染,清新鲜美,月“冶冶”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个与便极尽**之态,不愧为大手笔. 第三句诗则把菊花颜色的描写引申了一步,称之为“陶令篱边色”,把眼前菊花的地位抬高了.“陶令”指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今江西省彭泽县)县的县令,所以后人常常这样称呼他.陶渊明于百花之中最爱菊花,正是他首先把菊花的地位抬高了,他在《饮酒》一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而李商隐在此处称他所见之菊有“陶令篱边色”,意即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美,足见他对菊花的爱赏程度.后句描写菊花之香,也以典故出之,称之为“罗含宅里香”.罗含,字君章,晋代来阳(今湖南省东南)人,擅文章.由州主簿累官至廷尉、长沙相.桓温极重其才,称为江左之秀,可他致仕还家,在荆州城西小洲上立茅屋而居.《晋书•罗含传》记载他“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诗人此处说他所见之菊有罗含宅中菊花一样的芳香,这便更加抬高了它的地位.李商隐此处引出陶令菊和罗含宅里菊主旨不在菊花本身,有以这两个人自况的一面: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遂辞官归隐,闲雅悠然地“采菊东篱下”,罗含致仕却还归本乡,甘居茅屋,托身有所.而李商隐此时辞去了弘农县尉,居于家中,流连山水,形式上与那两个是有些相似.不过李商隐此时这点“隐”气来得很勉强,他骨子里渴望的不是充满菊香的篱下或宅里,而是朝廷,梦寐以求的是入朝为官,这从后面四句诗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五、六两句:“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明里继续写菊,暗里则有所寄托.“禁”此处是避忌之意.“重露”即浓重的霜露.前句写出私菊傲霜的品格:秋菊开在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菊花》),不过正是这风霜高洁之时,才显示出它的独特品格.后一句诗人借菊写出自己。 2.唐·李商隐《菊花》的赏析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诗文解释】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词语解释】 陶令:指陶渊明。 【诗文赏析】 瑟瑟秋风吹谢了百花,此时孤芳自赏的只有秋菊。正因其孤傲高洁,所以才深得陶渊明等名公雅士的喜爱。诗人用平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了菊花的可人姿态。 3.关于菊花的古诗重阳夕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归园田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归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 ⑸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⑹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⑺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⑻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真《黄花》) 〔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 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 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4.唐诗中描写菊花的诗王安石 【残菊】 黄昏风雨打园林, 残菊飘零满地金; 折得一枝还好在, 可怜公子惜花心。 白居易 《重阳夕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 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 白头翁入少年场。 欧阳修 菊 共坐栏边日欲斜, 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 百草摧时始起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咏菊(三首) 一 孤高不合压群芳,枉把香魂贮入霜。 一季寒姿难妩媚,半篱瘦骨太苍凉。 拈来漉酒调诗韵,插罢临风怨夕阳。 何必索居标别格,也和泥土共枯黄。 二 孤标不与百花同,浅淡芳香是性空。 酒亦闲温还寂寞,风因错拂自朦胧。 冰壶濯魄怜留白,玉骨横秋怨落红。 一瓣清寒匀瘦色,东篱夕照笑仙翁。 三 秋来不与百花妍,瘦尽清寒入楚天。 雨润流香茶外饮,霜栽彻骨酒中眠。 何须妩媚争如意,只教孤标任可怜。 一瓣芳心开淡薄,无边旧事上琴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