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映儿童生活乐趣的诗句《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所见 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描写儿童生活快乐的现代儿童诗《童年的相册》 爸爸有一本童年的相册 里面珍藏他儿时的照片, 哈,这些照片真逗, 想不到爸爸也淘气好玩。 你看他骑在木马上, 望远镜挂在胸前, 一支小手枪别在腰后, 那神气,真像将军一般。 最滑稽的要数这张, 爸爸穿着长衫,摇着小扇, 鼻子使劲往上一翘, 正给同学说相声小段。 那一张更叫人开心, 爸爸在海滩上为大家做饭, 脸上抹成花花褡褡, 袖口还烧出大窟窿眼。 啊,我真羡慕爸爸, 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还有这本童年相册 永远把他陪伴。 我更希望爸爸, 还给我一个童年, 让我从书本里走出, 去见见窗外的春天。 然后拍几张彩照, 放进童年的相册 等我长大了, 让童年也留在身边。 《草帽》 草帽上的小洞洞 是我给阳光 开的一扇扇门 你看阳光钻下来了 他们调皮地踩着我的影子 我的影子上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什么是好孩子》 每个小朋友, 都想成为乖孩子, 让大人夸一句: “这孩子真好!” 可是,什么是乖孩子? 怎样才会让人夸好? 山里每朵小花, 是不是都井得很香、很俏? 关于这个问题, 引起多少小朋友思考, 让我们用一面镜子, 来把自己照一照。 3.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词有哪些? 1.《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3.《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5.《与小女》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 6.崔道融《溪居即事》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7.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8.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9.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雷 震 10. 牧牛图 午后顺着小河走, 河水清清, 在我脚下流. 水中石头大如斗, 石边鱼儿轻轻游. 小小牧童竟怕羞, 赤身蹲在, 田边和地头. 口中唤着大花狗, 手里牵着老黄牛. 11.春山游骥图 人人说道, 牧童尚小. 那是我, 独享最好. 多梦季节, 知音非少. 看: 鸟儿唱, 鱼儿游, 马儿跑. 春光依旧, 红颜已老. 只可惜, 旧情未了. 朝思夜盼, 问君知否? 有: 片片云, 淡淡风, 青青草. 附: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它们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以飨读者.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 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 4.表现儿童快乐生活的古诗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 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 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 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儿童们不仅学种瓜,他们还学垂钓。 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 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那黄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 诗到这里就完了,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5.找一首描写儿童生活乐趣的诗或词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6.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注释] 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 是抚摸着堤岸。 2.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4.纸鸢:鸢:一种鹰;纸鸢即风筝。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 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题解】 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野外林**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7.【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与小女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 池上 **词 **才六岁, 小娃撑小艇, 未知巧与拙.偷采白莲回. 向夜在堂前, 不解藏踪迹, 学人拜新月.浮萍一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