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阿拉伯诗歌的传统

1.阿拉伯文学的叙事传统

最初指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以后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

阿拉伯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成就的文学之一。她是东方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东西方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阿拉伯近代和现代文学则为阿拉伯各国的文学。阿拉伯文学大致分为4个时期。

西方的侵入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在客观上引起了近现代已占上风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与已处于下风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再次撞击。面对西方的挑战,阿拉伯一些有胆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意识到必须进行改革复兴。

走在这场复兴运动前列的是埃及和黎巴嫩。伊斯兰教初期和倭马亚王朝时期(610~750) 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旗帜下逐渐形成统一民族和奴隶制国家,并对外扩张。

诗歌作为主要文学成就,带上强烈的宗教和政治色彩。赞美真主、歌颂穆罕默德、宣传伊斯兰教义的宗教诗受到极力提倡。

如哈桑·本·萨比特(?~674)的作品。还有不少歌颂圣战的征伐诗,歌颂阿拉伯人开疆拓土的军事行动,也不禁流露思乡之情。

伍麦叶夺取政权后,阿拉伯人的家族矛盾和教派斗争更趋尖锐,不少诗人也卷入了政治斗争。如欧贝杜拉·本·盖斯·鲁盖雅特(?~694),提里马哈·本·哈基姆(?~718),库迈特·艾赛迪(679~734)等。

为各自派别服务的政治诗人也产生了,艾赫泰勒(640~约708),法拉兹达格(641~733),哲利尔(653~733)就以写宫廷颂诗、讽刺辩驳诗著称。在汉志一带还盛行爱情诗,既有表现游牧人淳朴贞洁爱情生活的情侣诗人哲米勒(?~701)和蒲赛奈,莱伊拉(?~695)和陶白;也有写城市贵族艳情诗的麦加诗人欧麦尔·本·艾比·赖比阿(644~711?)。

7世纪中叶《古兰经》问世,它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法典,也是第一部阿拉伯文散文巨著,包括不少生动的故事和寓言,是6世纪末~7世纪前半叶阿拉伯人思想、道德的记录,在修辞、音韵等方面成为后世散文的典范,对阿拉伯文学、东方文学及东非斯瓦希里语地区文学都有很大的影响。 提起阿拉伯,出现在读者脑海中的关键词,是沙漠、骆驼、石油、椰枣树、神秘的妇女面纱和看上去难免臃肿的男子大袍。

而提及阿拉伯文学,人们一般只知道《一千零一夜》,或者马哈福兹、纪伯伦等人的名字。殊不知,阿拉伯国家的人民也创造了堪称辉煌的文学。

《一千零一夜》是中古阿拉伯文学送给世界的礼物 中古阿拉伯文学经历了蒙昧时期、倭马亚王朝时期、阿拔斯王朝和土耳其统治时期等几个主要阶段。 蒙昧时期,也叫贾希利叶时期,特指伊斯兰教产生以前的年代。

当时,阿拉伯半岛上的人多是游牧民族,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伴随着悠悠驼铃和长长的吆喝声,口头文学诞生了。

阿拉伯人每年要在麦加附近的欧卡兹举行赛诗会。诗人们聚在一起,朗诵自己的作品,随后进行评比,并将获得优胜的诗歌抄写在麻布上,挂到克尔伯古庙的墙上,人们称之为“悬诗”。

有7首悬诗被认为是阿拉伯诗歌的不朽杰作,其地位相当于我国的《诗经》。悬诗的主题包括战争描写、部落赞美、复仇记述、情感宣泄等。

直到今天,这些悬诗仍是阿拉伯各国大学和中学的必学篇目。如果文章引用了一句悬诗,立刻会文采斐然,令人刮目相看。

倭马亚王朝时期,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站稳脚跟,文学渐趋发达。《古兰经》在7世纪问世,它不仅是伊斯兰教的最高经典,也是第一部阿拉伯散文巨著,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直到今天,它仍是阿拉伯语在修辞、语法、音韵等方面的典范,对后来的阿拉伯文学有着无与伦比的示范性影响。 这一时期,诗歌创作更加成熟,但有着强烈的宗教和政治色彩。

以哈桑·伊本·萨比特为代表的诗歌竭力赞美真主,并歌颂旨在开疆拓土和传播伊斯兰教的“征战”。征战诗中,有不少思乡之作,颇有点类似我国唐代的边塞诗。

阿拔斯王朝时期是阿拉伯文学的创新和辉煌时期,尤其是麦蒙哈里发时期,被誉为阿拉伯文学的黄金时代。阿拔斯王朝涌现出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无以计数。

最有名的如散文大师伊本·穆格法的《小礼集和大礼集》及《卡里来和笛木乃》,他在作品中托物言志,提出一系列改革社会的想法。人们所熟知的《一千零一夜》也产生在这一时期。

土耳其统治时期,阿拉伯文学开始衰微,除了埃及和叙利亚外,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区域的大片疆土万马齐喑,文坛凋敝。 以纪伯伦为代表的现代作家创作令人刮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土耳其帝国的瓦解,许多阿拉伯国家诞生了。

这些国家反帝反殖斗争风起云涌,与西方的接触也与日俱增,维新求变的思想一度盛行。文学家们在继承阿拉伯古典文学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现实进行创作,思想和艺术都比前辈要成熟。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阿拉伯长篇小说是埃及作家侯赛因·海凯勒的《宰奈卜》(1914)。作品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由于社会地位差异无法成眷属的悲剧故事,感人至深。

其后,大小台木尔上场,穆罕默德·台木尔和麦哈穆德·台木尔是兄弟俩,专门从事短篇小说和戏剧创作。前者发表了小说集《目睹集》,后者涉猎的范围更广,被认为是“埃及短篇小说之父”。

长篇小说《日子》三。

2.阿拉伯诗歌与中国诗歌的对比

文学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最具特色,也是阿拉伯人自己最引以自豪的领域之一。

早期阿拉伯文学题材多为谚语、诗歌、故事,语言简洁明快、犀利、朴实,体现了阿拉伯人狂放而直爽的性格。伊斯兰以前的诗歌,以若干《悬诗》(Al-Mu`allaqat)为最杰出的代表。

帝国强盛的时代,阿拉伯文学由于吸收了帝国内被征服民族,及帝国周边民族文学的养分,而获得进一步发展。阿拉伯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文字优美,音韵或铿锵激昂,或婉转柔美。

历代诗坛,耆宿辈出。韵文、散文在阿拔斯帝国时代获得长足发展。

《天方夜谭》(或译《一千零一夜》)在数百年时间中被不断完善。它汲取了印度、希伯来、波斯、埃及、中国和阿拉伯民间文学的精粹,使其成为阿拉伯乃至世界文学中的明珠。

3.为什么“阿拉伯诗歌史上没有一个伟大的诗人同时又是一个虔诚的教徒

在阿拉伯历史传统上,写作者都是与政权、权力有关系,主流的阿拉伯文化史中,那些最优秀的诗人和作家都是被社会主流忽视的,所以我的写作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理论,都是为了重写阿拉伯文化史。我认为,阿拉伯文化史上,不乏伟大的作家、诗人,他们创造了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阿拉伯文化史。在阿拉伯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哲学家、诗人、苏菲主义者,他们提出的问题,至今阿拉伯社会还深受这些问题困扰。比如说,关于宗教与政权关系的理解,关于神的概念的理解等,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些古代思想家提出的问题依然有价值,但在现在的阿拉伯社会是被忽视的。

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有一个反诗歌的传统,比如柏拉图就认为,要把诗人从理想国中驱逐出去,他认为诗歌误导人民,诗歌不能言说真理。在伊斯兰教影响阿拉伯世界之前,阿拉伯世界认为诗歌产生真理,之后,阿拉伯世界开始被宗教言说真理的观点所统治。宗教一方面贬低诗歌地位,另外一方面又利用诗歌,认为诗歌不需要跟思想关联,但可以为宗教服务。这种诗歌观导致了诗歌的堕落,但另一方面在阿拉伯历史上,真正伟大的诗人都有反宗教倾向。宗教要限制和利用诗歌,但他们不愿意被宗教限制和利用。在阿拉伯诗歌和文化史上,没有一个真正的大诗人是虔诚的宗教徒。真正有价值的诗人,或者用诗歌创造有悖于宗教世界的诗歌世界,或者直接反宗教。不只是诗歌,阿拉伯世界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艺术家、神秘主义者等都是如此。但这些内容,在阿拉伯的文化史和诗歌史里是没有的。现在的阿拉伯知识分子需要重新审视这些东西,重新审视知识与权力的关系。

4.阿拉伯人为什么重视诗歌不重视一千零一夜

诗歌是阿拉伯人的文献和史册,是古代阿拉伯人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各个时代都涌现出了杰出的诗人,他们在社会上拥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发挥中重要的作用。通过诗歌这种文学形式,阿拉伯古代各个时期的诗人们表现出了阿拉伯民族精神的魅力。而我们则通过这些诗歌本文了解了阿拉伯人的历史和社会现实。黑格尔在其《美学》中对阿拉伯古代诗歌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诗人毕竟是少数人,诗歌在文化并不高度普及的古阿拉伯,也终究只能是少数人的文学。

《一千零一夜》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波斯、埃及和伊拉克的民间传说,但阿拉伯人民经过吸收、溶化、改造和再创作,使它们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社会的生活。这些故事多是赞美和歌颂人民的善良和智慧,抨击和揭露坏人的邪恶和罪行。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童话、爱情故事、航海冒险故事以及宫廷趣闻等。其中包括许多我们今天脍炙人口的故事它还激发了东西方无数诗人、学者、画家和音乐家的灵感。甚至于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普希金的童话故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它的有关内容的影响,中国少数民族哈萨克故事中,有些是与它雷同的。一部故事辑能拥有如此巨大儿深远的影响力,其艺术生命可见一斑。这种艺术生命力是来自于人民的。故事的创作者是人民,流传者是人民,讲述的更是人民生活。所以,阿拉伯民众当然更加重视自己的人民文学了。

5.请举出两例说明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阿拉伯的语言和文学 阿拉伯文像汉文一样一脉相传,从未中断.阿拉伯文有丰富的词汇和严密的句法,并且有多种多样的修辞形式.阿拉伯文不仅是诗歌的文字,而且是科学的文字.自八世纪中叶到十一世纪末叶,阿拉伯文曾经是国际性的科学语文,在那个时代,凡是要想受高等教育的西方人都必须学习阿拉伯语文.阿拉伯语文在政治、商业和宗教上用途更广.现在,波斯文、阿富汗文、乌尔杜文、维吾尔文(我国人民币背面左边的文字)都是用阿拉伯字母拼写,而且包含大量阿拉伯词汇的土耳其文和马来文在过去也是这样的.由于伊斯兰教的经典是阿拉伯文的,所以凡有伊斯兰教的地方就有人懂得阿拉伯文.自伊拉克到摩洛哥,所有阿拉伯国家的人民,无论他们信不信仰伊斯兰教,都在使用阿拉伯语文. 世界上许多国家每天都在用阿拉伯语进行广播.在联合国各种国际会议中都使用阿拉伯语文.世界各国的综合性大学里都有阿拉伯语文专业.总之,阿拉伯语文在中古时期曾经是最重要的国际语文,到现在仍旧是一种重要的国际语文,这种语文的重要性,将随着阿拉伯各国的国际地位而逐渐提高,这是显而易见的. 阿拉伯文学是丰富多采的,文学家们给后代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学遗产,我们从那些著作里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情况.阿拉伯文学传布最广的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这部伟大的故事已译成世界各国的文字,汉文节译本叫做“天方夜谭”. 阿拉伯的诗歌和传奇对于欧洲文学曾发生过重大的影响.自薄伽丘的“十日谈”,莎士比亚的戏剧“看效果”和勒新的剧诗“哲人拿坦”,乔叟的“坎特布里故事”到郎斐罗的“路边旅店的故事”,但丁的神曲,塞万提斯的堂·吉呵德等名著在取材、写法和风格上,多多少少都与阿拉伯文学有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关系. 阿拉伯的数学 阿拉伯人对于数学的最大贡献是传播阿拉伯数字和用“0”字记号.欧洲文字里零号的名称cipher,cypher,zero等,都是阿拉伯字sifr(空虚)一音之转.阿拉伯人在八世纪中叶已开始运用零号,欧洲人到十二世纪时候才跟阿拉伯人学到阿拉伯数字和以零号补空位的方法,他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十进位记数法.欧洲人用阿拉伯数字代替罗马数字,是数学上的一大进步. 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第二功绩是发明代数学.印度和希腊的数学里只有代数学的初步知识,花剌子密(780—850)把那些知识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代数学的名称algebra是阿拉伯字al一gabr的变形,也是一个铁证. 花剌子密的著作对于中世纪数学家思想上的影响是任何数学家都比不上的.他的代数学在十二世纪时译成拉丁文后,被采用做欧洲各大学主要的数学教本,沿用到十六世纪.阿拉伯的代数学和代数学的名称就是由这本名著传入欧洲的. 艾卜勒·外发(939—998)曾发明一种计算正弦表的方法,能使半度的正弦有九位小数的正确.他曾应用正切,并且计算出一个正切表来.他为研究日圭的阴影三角而发明正割和余割.他为角的增加而发明这个公式: SinaCosb+SinbCosa Sin(a+b)=——————————————————— R 这个公式虽然早已发明,但是,欧洲人并不知道,哥白尼似乎也不知道.哥白尼的学生费了很大劲才发明这个定理.但是他所列的公式还不如这个公式简单明了.艾卜勒·外发曾研究抛物线和抛物线体的求法.他曾用几何法解@①=a和@①+a@②=b,以圆锥曲线的交割解三次方程式.这是阿拉伯人在代数学上最大的功绩. 埃及的科学家伊本·优努斯(950—1008)对于三角学的贡献也很有价值.他曾借正射影而解决了球面天文学上的许多难题.奈绥伦丁(1201—1274)首先惨淡经营三角学,使其脱离天文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创作是“四边论”.这是一本第一流的、十分完善的球面三角学.假若这本书早为世人所认识,那末,十五世纪的欧洲学者在三角学中就没有研究的余地,也可以节省很多劳力了(参看Bibliotheca Mathematica(2),7,1893,p.6). 阿拉伯人对于数学曾有过许多重大的贡献.他们曾用几何作图解三次方程式,曾使代数学成为一种精密的科学,而且加以重要的发展.他们曾奠定解析几何的基础.他们发明平面三角学和球面三角学.这是无可争论的事实,因为严格地说起来,古代希腊人并不知道这两门科学. 一切重要的希腊数学书都是从阿拉伯文译成欧洲文字的.格里摩拿地方的机拉得自1175年起译多禄某天文集和其他名著七十多种.布拉瓦典和英国人引以自豪的、欧洲最古的几位三角学著作家,没有一个不是用阿拉伯人的三角学做蓝本的.印度人输入欧洲的是正弦、正矢和余弦,阿拉伯人输入欧洲的却是正切、余切、正割和余割. 阿拉伯的天文学 阿拉伯人首先学习印度天文学家婆罗门笈多的婆罗门正宗(Brahma—Sphuta—Sidhānta)和希腊天文学家多禄某的天文集(Almagest).经过好几百年的观测和研究,他们在天文学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阿拉伯人曾经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法斯、托勒多、哥尔多巴、塞维勒等城市建立天文台,他们曾创造了中世纪最新的精密的仪器,为欧洲天文学家所采用,直到第谷时代(1546—1601). 阿拉伯的天文学家不重推算而重实测,昼夜测候已成日常工作,除实测重要的天象外,还注意日月食亏复前后各。

6.古阿拉伯诗人有哪些

穆台奈比

在阿拉伯世界,提起阿拔斯王朝的大诗人穆台奈比,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只要是有文化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地背诵他的诗篇。尤其是他的带有哲理性的大量诗句,更是反复被阿拉伯人所引用,已经变成了人人熟习的普遍性的格言或警句。

韩莎

阿拉伯女诗人。以写悼亡诗著称。出生在阿拉伯半岛纳季德地区一富有的部落家庭。年轻时曾到麦加附近的欧卡兹市场参加赛诗,颇有声誉。晚年皈依伊斯兰教。638 年,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在伊拉克的加迪西耶发生战斗,她送 4个儿子参战,全部牺牲。她闻讯后,表示这是她的荣誉,表现出对民族和宗教圣战的热忱。她对在部落战争中阵亡的两个兄弟,尤其是赛赫尔之死,万分悲痛,竟至双目失明。她的诗歌大多已经佚失,流传下来的只是写给兄弟的悼诗。她在诗中追忆赛赫尔生前的品德和事迹,感情真挚细腻,诗句流畅自然。低回的泣诉,悲怆的怒号,跌宕起伏,浑然有致,是古代阿拉伯最感人的悼亡诗之一。

7.古代阿拉伯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

(1)文学 在整个中古时代,阿拉伯文学较少神秘主义的色彩,而以战争和爱情作为主题的作品,和宗教题材相比,占据了压倒多数,这是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出现的是“阿达卜”文学,阿达卜的意思是离开宗教,到诗文和其他作品中去寻求知识,所以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提倡对非宗教知识的索求;二是富有象征和讽刺意味,代表作家贾希斯 ,作品有《动物志》和《吝啬的国王》等。 阿拉伯在"阿达卜"文学之后出现了广为流传并深受民众喜爱的"马开麦"文学,“马开麦”的意思是“集会”,顾名思义,就是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讲故事"。

先驱者是哈马沙尼,他编出了一套以阿市·阿鲁德托哈·阿鲁斯甘达里为主角的系列故事集。哈利里紧步哈马沙尼的后尘,代表作品为《阿布扎得言行录》 。

《 一千零一夜》作为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享誉全世界。该书主要形成于阿拔斯王朝时期,实际上是一部民间故事总集,只是由编纂者将其汇为一个整体而已。

《一千零一夜》最后成书于16世纪。事实上,这本世界文学名著最早并非产生于阿拉伯,而是产生于印度。

约在公元六世纪,这部具有连缀故事性的文学作品从印度传到了波斯,后在八世纪被译成阿拉伯文,开始在阿拉伯流传,经过几个世纪的增改,约到中世纪末,它才形成现有的样式,而原有的梵文底本则散佚了。按照书中所说,在印度和中国之间有一个叫萨桑的岛国,国王山鲁亚尔荒淫残暴,每天娶一女子,睡一夜后即杀掉。

女子都纷纷躲藏起来,宰相奉命四处寻找而不得。宰相女儿山鲁佐德不忍心看父亲一愁莫展,自愿嫁给国王。

山鲁佐德晚上讲故事引来了国王的好奇心,而且故意不讲完,国王也就不杀她,命令她继续讲下去。于是,山鲁佐德便一直讲了一千零一个晚上,国王最后终于悔悟。

《一千零一夜》实际上讲了134个故事,其中亦包括了一些寓言和童话。登场亮相的有社会上各色人等。

故事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深刻地刻划各种人物形象及心理活动,有时也鞭挞社会的某些丑恶乃至罪恶现象。故事中寓含的道理发人深思。

(2)音乐《古兰经》对音乐不予禁止和排斥,穆罕默德以及他的女儿法蒂玛在结婚时,均依照当时的风俗习惯,请乐师们奏乐以示庆贺。 因此在穆罕默德以后,上至哈里发,下至小贩农夫,无不表现出对音乐的偏爱,这种偏爱扎根于民族传统。

有着自然和历史的渊源。中古时的阿拉伯音乐乐器已经多达上百种,但最主要的有琵琶(五弦和三弦)、单弦乐器“列巴布”、多弦的“卡奴恩”、“都塔尔”和横笛。

另外还有鼓、响板等。所有的乐器主要均用于为歌唱伴奏。

3、建筑、美术和工艺(1)建筑。宗教建筑是伊斯兰艺术的主要表现。

清真寺并非是千篇一律的,它们具有不同的样式和风格。但其基本特征则大同小异,它主要可归纳为:(一)清真寺大都有塔,呈圆形,用作阿訇授时和召唤穆斯林作礼拜,称为叫拜楼或尖塔(Minaret)。

(二)在任何一座清真寺里均无偶像乃至人类的画像。 (三)在每一座清真寺的内厅里,都有一凹壁,。

称“米海拉卜”( Mihrab),它主要用于指示礼拜的方向(按照伊斯兰教规,礼拜时必须面向麦加)。代表性建筑:伊拉克萨迈拉清真寺、印度阿格拉的泰姬陵、圆顶寺、穆罕默德一世清真寺等。

建筑的内部和外部装饰极其光彩夺目和富于变化 。几何图案、各种花草饰涡卷纹样和文字图案有机组合(这三种图案被欧洲人统称为阿拉伯图案arabesque),轻灵剔透。

地板和壁龛上有各种花样和灿烂的瓦片;门窗和灯有精巧的形状和颜色;通道上是地毯。 墙壁底层的方格有各种色彩的大理石。

(装饰实例:约旦姆夏塔王宫护壁花雕,科尔瓦多清真寺内景,格拉纳达的阿尔汉布尔宫的狮子院,大马士革清真寺壁画等 )(2)书法。书法在阿拉伯也是艺术的一个主要部分。

书法艺术之所以有其声望,是因为它得到《古兰经》的赞成,并能使《古兰经》永垂不朽。 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书法家受人尊重的程度,远远超过了画家。

甚至一些统治者也借抄写《古兰经》来积累“阴功”。阿拉伯古典时期的书法,称为库法体。

(3)工艺。在穆斯林的生活中,工艺将各种艺术形式都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交错排列的艺术世界。

“工”和“艺” 十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一大特点。编织品、陶器 (磁器) 、礼器、文具、帘帐、地毯等等,无不是精美的艺术品。

(4)绘画。总的说来,伊斯兰绘画是以抽象形式为主,肖像画几乎受到排斥。

但在13世纪下半叶蒙古人西征以后,受中国画风影响,在波斯和蒙古的伊斯兰文化中,出现了一些书籍的插图,但纸用硬纸,墨是重彩,再加上一些阿拉伯图案,也具有伊斯兰文化的特色。 实例:夏日风景(蒙古)、升天图(波斯)、双雄会、文字图案(土耳其)等。

8.阿拉伯文学的不朽之作是什么

悬诗是前伊斯兰时期(或称蒙昧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

其中有七首被认为是不朽之作,而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是乌姆鲁斯·盖斯。悬诗的产生,标志着阿拉伯诗歌的初期发展,也反映了早期诗歌的水准。

伊斯兰教的圣典《古兰经》,被认为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散文巨著。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言行录,从多方面记载了伊斯兰教形成过程中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也保存了不少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古兰经》是阿拉伯有史以来第一部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典籍,共114章6236节。它用铿锵有韵的语言写成,清新素朴,富有乐感。

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古兰经》都远远高出前伊斯兰时期的文学作品。 从此以后,《古兰经》的思想和规范开始深刻地影响阿拉伯世界,成为穆斯林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准绳。

阿拉伯文学的风格也在伊斯兰时期开始逐渐形成。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