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网师园的诗句

1.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网师园中的趣味楹联题对有什么典故吗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古典山水宅园的典型代表。

其精巧的建筑和典雅幽静的园林气息,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在网师园800多年的历史中,其主人多是文采斐然的文人雅士,来参观的游客也多是颇有名气的诗词大家。

所以,在这个画境一般的园林里,处处充满着浓浓的诗意。 网师园灌缨水阁内悬挂着一副由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手书的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这副对联笔法刚劲流畅,朴实自然,被称为苏州园林“一宝”。短短的上下八字联却连用了四个著名历史人物的著名典故:曾子的“吾曰三省乎吾身”;颜回的“孝 、悌 、忠、信”四种美德;大禹治水惜时,!,三过家门而不入;陶侃论惜时,指出应珍惜每一分。

这副对联上联讲的是儒家的“立德”,下联说的是“惜时”的榜样。 这样紧凑而又读之隽永的联句,真可谓是点墨成金c在园内的“看松读画轩”,有一副精妙的叠字对联: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荇暮朝朝;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这副对联读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透露着灵气,使人犹如陶醉在春夏秋冬四季冷暖交替变幻和莺歌燕舞、万木争荣、百 花 吐 艳 的 美 景 之 中 ,别具诗情画意。 另外,还有许多明清时期文人们的墨迹。

如在琴室悬挂的“山前倚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出自清代著名文学家沈复之手。在灌缨水阁的写景联“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来自清朝著名宰相刘墉笔下。

3.写网师园的游记

在十全街已走过了无数次,网师园的夜花园也久闻其名,但这么些年来,却一直都不曾试过拐进那弯弯曲曲的弄堂,去探访一番。

那天和好友逛街,在苏州饭店边的一家茶餐厅吃了不算正宗的港式甜点,一肚子牢骚。 闲着无聊,我硬吵着要去网师园,那小小的园子,还是在初中那年的时候去过,如今却是记不起它的模样了。

买了票进去,迎门便是轿厅。 “清能早达”。

见了那四个字,儿时的回忆渐渐清晰起来,那个时候,对停放在一边的轿子向往异常,恨不得翻身越过那栏杆,满心以为能坐上一坐便是人生的快事,此时眼 前那地仍停着红木的轿,但却已没有了去坐一坐的心思。 转而直奔门楼,因为吸引人的是门楼上的砖雕,当时虽年幼,但仍惊叹于那细腻而雅趣天成的雕工,停在门楼前不肯挪步,于是有长辈为我细细讲解。

“藻耀高翔”四个大字的两侧分别是“郭子仪上寿”和“周文王访贤”,寓意福寿双全与德贤兼备。 门楼依旧,然而光阴于我,十年已过,年华如疾马。

我在万卷堂并无留恋,转去撷秀楼,在门口笑着对友人说,时光若是能倒回从前,这里可是内眷燕集之所,只是不知她们会做些什么来打发和消磨像此刻这样的清闲午后? 走马观花似地走过五峰书屋和集虚斋,来到竹外一枝轩。 轩名取宋代苏轼“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诗意而名,凭空再增几分雅致。

再往前便是临水而建的射鸭廊,据说在明朝时,苏州的射鸭之风尚存,此廊便是供朋友雅乐射鸭取乐之用,此廊只有短短几步,东倚山石,西邻绿坡,南边有空亭,昔日为文人雅士的品茶会集之所。 自射鸭廊折反回去,沿着小池去“月到风来亭”。

亭名取唐代韩愈“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之意。 在亭边坐下,环望池水四周,濯缨水阁和池北的竹外一枝轩隔水相望,射鸭廊与身处的月到风来亭遥遥相对。

探身望亭外,低头便是一池碧水,环池翠树欲流,浅深间布,令人神情爽涤。 走到池边,见流水清澈,几尾锦鲤悠游于此,待走近了细看,点点滴滴苍翠之色,自云石边垂下,有鱼憩于那一方方绿影里,悄然不动,流水游鱼,两两相忘。

趣景满前,不忍离去,在池边坐了许久才肯起身。 顿了许久又迂回到看松读画轩,那也是好去处。

四周古木颇多,轩名即由庭前古柏苍松而得,其古柏相传为 南宋时园主史正志手植,至今已历时九百多个春秋。 松柏固然好,但心底里最爱的还是轩里的那对叠字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联中写尽山重水复、花红草碧,让人赏心悦目,游兴倍增。 穿过西边一道小门便是自成院落的殿春簃,对这里的印象其实是最深的。

儿时在这里得知芍药开在春末,又知她为花中宰相,殿春之名是出自苏轼的诗句“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 我是极喜爱苏轼的,由于这个典故,所以更加偏爱殿春簃,一步跨了进去便不肯出来,那书房也极雅致,明式的家俱,工整柔和,明快利落,边上置一月白的瓷缸。

我与友人坐在一边,说若是有幸拥有这样的书房,定要在那缸里注了水,浮几朵清莲,养一两尾锦鲤,转过眼去又是背阴小院,半掩竹窗,分外青翠,若案头再置好书数本,那真如是毕余生足矣! 冷泉亭靠在院落的西墙,边上有一株桃树,绿叶繁茂,心中便隐隐有遗憾,若是桃花开着的时候来看,想来也是极美,现在可好,芍药将开未开,桃花谢尽,难怪一边那小小的石潭都显得寂寥。 再回到月到风来亭时,见着一位金发碧眼的年轻男子,面熟得很,竟像去年在藏区看冰川时见过,与他打一个照面,见他眼里似也有惊异,却不敢上前询问,只能错肩而过,若是的话,人生真是无处不相逢啊! 往南走便是濯缨水阁,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之意而名,白日里静悄悄的。

但据说晚上这里会演出会真记,隔着水岸看,亦可在射鸭廊或月到风来亭观赏,不知道会是怎么样的景致?等下次一定要去体会一番。 出了水阁,有叠石成山,拾级而上可看尽池畔风韵,假山的南面有一小石桥,桥名引静桥,游人过桥,共需三步,故又名三步桥。

桥下有小涧,内设有一小巧的闸门。 小涧狭窄的地方可一步跨过,我欲炫耀自己的一双长腿去跨越一番,被友人笑着喝止。

原来方才在假山上表现欲过剩,本想就着能触到的飞檐做个一指禅的姿势,却不料拍下来如同嫦娥奔月搞笑版,笑得我们前仰后合,此时若脚底打滑,漏进那小涧,可会笑死那一园子的游人。 只好作罢,坐在桥头留个影,忽然又是一阵伤感,记起小时候原来也在这里留过影,等回家要翻出那旧照,对比一番,然后母亲一定会说长大了长大了,后半句不消她说,就是将来慢慢慢慢就会变老了,多么可怕! 我始终都是害怕年华老去啊! 再往南走,一轩一馆,一间成了茶室,一间陈设标注了价钱的版画,都没有兴趣,转了一圈便移步到琴室,有一群日本的游客围在一起,导游正在介绍,我凑到前面,只听了个半懂。

突然又想起了那年的日语考级,从小到至的考试即便再差也都能涉险过关,唯有那次,差最是要命的四分!每每想起都简直要吐血! 拉起友人便要走,她却不紧不慢,一副从容姿态。 我笑着问,“下次我们来看夜花园如何?” 她也笑。

慢。

4.形容绿化的诗句

1、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游湖》宋代: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渡 一作:度)

释义:

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2、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二》唐代:李白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释义:

水似青龙盘绕着石堤,鲁门西桃花夹岸。假如在这晶莹月色中泛舟,王子猷雪夜访友的潇洒又岂能比拟!

3、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水口行舟二首》宋代:朱熹

其一: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其二: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

释义:

其一

昨晚我乘着一条小船航行在江上,天下起雨来,我披上蓑衣,在船上尽情瞭望。一夜来,风急浪高,我在舱中默默地思念,外面的景色究竟变得怎样?今天天一亮,我赶紧卷起船篷仔细观看,原来一点没改,那青山,那绿树,还是郁郁苍苍。

其二:

两岸层叠的山峦绿树重重,一派青苍;春天秀丽的山峰无比寂静,绿水也静静地流淌。一只小船冲破了烟波驶去,它要驶向何方?传来阵阵杜鹃啼鸣,在两岸的山中回荡。

4、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

《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宋代:晏殊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

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释义:

红蓼花开,夹岸香浓。绿波春水,向东流去。此时正好坐着小船,在江上愉快地遨赏。渔翁酒醒,又再划舟前行。鸳鸯被惊飞去。屡屡回头而望。一杯在手,便解开紧锁的双眉,销尽愁绪。

5、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

《浣溪沙·舟逐清溪弯复弯》近现代:王国维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谷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释义:

小船儿沿着弯弯的清溪曲折而行。两岸是浓密的杨柳,偶在风吹开处窥见远远的青山——仿佛像那丝丝绿发披覆着女子的髻鬟。夹岸莺啼花放,在那迟迟的春日里;归船吹箫击鼓,在那西下的夕阳间。啊,一生难得的正是这春天的闲暇。

5.描写苏州园林的古诗词,急

苏州古典园林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之所以富于诗情画意,富于典雅美丽的神韵风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文学语言的点缀、形容、渗透、生发。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几乎都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古诗,如留园自在处,留园水池北岸的一幢楼房,楼上名“远翠阁”,楼下名“自在处”,于此举目南望,留园中部景色尽收眼底。不远处又有牡丹花台,是赏花赏景的佳处,故取陆游“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诗句名之。楼上“远翠”一名,取方干诗“前生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也是因为景诗相符的缘故。 又如狮子林问梅阁,就是极富文学意味的称谓。取李俊明诗“借问梅花堂上月,不知别后几回圆”,原来阁来多种梅,旧有古梅“卧龙”颇具清韵。

苏州园林中又多有书条石,上面镌刻着文学名著,如留园法帖中,唐代诸遂良的《诗经》、宋代苏轼亲笔《赤壁赋》、明代董其昌所书曹植的《洛神赋》等,都是著名的例子。

苏州园林中亦有用镌刻图案形式,表达文学名著内容,如在网师园“濯缨水阁”居中屏风上,就刻有《三国演义》故事。在留园中“揖峰轩”东首二窗堂板上刻有《封神演义》故事图案等。

在:/cgrd/cshici.htm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