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醉后》

1.古诗“醉后不知天在水”的下一句是什么

古诗“醉后不知天在水”的下一句是:满船清梦压星河。

出处:该句出自元代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释义:该句的意思是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原文: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作者简介: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南宋义士、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收拾宋陵遗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为识。在乡里以诗知名,但所作传世不多。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 、《元诗选补遗》小传。

2.请问古诗“醉后不知天在水”的下一句是什么

1、满船清梦压星河。

2、原文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3、注释

①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

②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

③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④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译文

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

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4、作者简介

唐珙,字温如,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元末明初诗人,《全唐诗》误为唐人。珙豪于诗,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元诗选补遗》小传。《大雅集》、《元诗体要》、《列朝诗集》、《御选元诗》等选录其诗数首,清·钱熙彦《元诗选补遗》编录其诗八首

3.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什么意思

意思是:喝醉后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清朗的梦中,我好似卧在璀璨的星河中。

【出处】《题龙阳县青草湖》——元·唐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译文】洞庭湖被萧瑟的秋风吹老,多情的女神湘君也因悲秋而一夜间增添了许多白发。喝醉后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清朗的梦中,我好似卧在璀璨的星河中。

扩展资料

1、《题龙阳县青草湖》创作背景

《题龙阳县青草湖》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的作品。全诗笔调十分地轻灵,写景记梦,虚实相间。构思之新颖独特,诗境之飘渺奇幻,是古诗中的上乘之作。

2、《题龙阳县青草湖》鉴赏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秋风已久,赏景渐忘景,不分是天上星、水中星?夜深思量长,怎知何时已醉?昔杜甫心怀长安,所目疮痍,“春水船如天上坐”,但悲其生不能已,故无缘这般深然长醉、安然入梦。泊舟、泊梦,天河或曰星河,景中或曰境中,所思或曰所忘。

诗人的梦境,满船清梦,是诗人思量着的人生。然而,秋湖相往来,物我无碍,陶然自在,正是快哉。一二句亦真亦幻,愈是明了,愈是痴然;三四句境中心中,却深沉了,方潇洒了。所以,境界深了,夜即梦了,此真人生佳境也。

4.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什么意思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的意思是: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原句出自于《题龙阳县青草湖》。

《题龙阳县青草湖》原文: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白话译文: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扩展资料: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出自于元末明初人唐温如所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此篇是唐温如唯一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

诗人即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 诗中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融的。

5.诗人酒醉后写的古诗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一】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

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

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赏析二】 本篇为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时所做。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两宋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都有极高成就。

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表现出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境界高远笔力遒劲的特点,在当时及对后世都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熙宁四年(1071),到写本篇止,外任整整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五年未见。

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五年未不得相见,本篇正是表现这种手足相念之情。在抒写手足情深的同时,词人不能不想到,兄弟二人都是由于与变法派相左而出为地方官,并备受冷遇的,不能不想到仕途险恶。

所以“大醉”遣怀,表现出世与入世,隐退与仕进的矛盾心情,才是本篇的主旨所在。 研求小序,与词为一,交代词的写作时间,“丙辰中秋”,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背景,“欢饮达旦”;题旨,醉后抒怀“兼怀子由”,前者是主,后者是辅。

具体言之:抒词人外放期间寥落情怀。 此首中秋词。

上片,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下片,因月而感人间之事变。挥洒自如,不加雕琢,而浩荡之气,超绝凡尘。

胡仲任谓中秋词,自此词一出,余词尽废,可见独步当时之概。起句,破空而来,奇崛异常,用意自太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化出。

“不知”两句,承上意,更做疑问,既不知明月几时有,故亦不知天上今夕是何年也。“我欲”三句,盖因问之而不得其解,乃有乘风归去之愿,“我欲”与“又恐”相呼应。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就本意说固高妙,就寓意说亦极慰藉。“起舞”两句,仍乘上来,落到眼前情事,言既不得乘风归去,惟有徘徊于月下。

自首至此,一气奔放,诚觉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换头,实写月光照人人无眠。

以下愈转愈深,自成妙谛。“不应”两句,实写月圆人不圆,颇有恼月之意。

6.关于醉酒的古诗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醉后不知天在水的下一句诗

醉后不知天在水的下一句诗是满船清梦压星河。

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白话译文:

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

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题龙阳县青草湖》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的作品。全诗笔调十分地轻灵,写景记梦,虚实相间。构思之新颖独特,诗境之飘渺奇幻,是唐诗的上乘之作。而充溢在字里行间的那极富浪漫的色彩,也在后人的诗文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全唐诗》误唐温如为唐人,且诗题作《题龙阳县青草湖》,关于这个问题,陈永正先生一九八七年作了考订,其文章《〈全唐诗〉误收的一首七绝——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翔实可征。为什么将这首诗误入唐诗呢?除了文献的错乱原因,其中不可否定的因素应该是这首七绝具有唐诗的品格。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全唐诗》以为其晚唐人,据考证为误。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元诗选补遗》小传。

8.关于醉酒的古诗

少年行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将进酒·君不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