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堵车(打一首李白唐诗)

1.求李白的古诗20首 求李白的古诗20首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古风五十九首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

【上日下文】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其二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入紫微。 【虫带】【虫东】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其三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 挥一作飞 )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鬈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其四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

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

时登大楼山。举首望仙真。

( 首一作手 )羽驾灭去影。飚车绝回轮。

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

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其五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 ( 启玉齿一作忽自哂 )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其六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

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 固其然一作其固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

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 【虫几】【歇欠换鸟】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其七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

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

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 ( 一作举首远望之)飘然若流星。

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 此诗另有一作客有鹤上仙。飞飞凌太清。

扬言碧云里。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

飘然下倒影。倏忽无留形。

遗我金光草。服之四体轻。

将随赤松去。对博坐蓬瀛。)

其八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

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

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其九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 ( 故一作固 )营营何所求。

其十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其十一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年貌一作颜色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 上二句一作谁能学天飞。吸景驻光彩。

)其十二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

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

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其十三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

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

驺虞不虚来。□□有时。

2.)一见钟情(打一李白五言诗句)丢脸(打七言唐诗一句

一见钟情(打一李白五言诗句)-----相看两不厌 丢脸(打七言唐诗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 不肯低头在草莽(打一李白诗句)---我辈岂是蓬篙人 丸药(打五言唐诗一句)-----------粒粒皆辛苦 武则天拒见外使(打五言唐诗一句)--后不见来者 秋月春风等闲度(打柳永词一句)---应是良宵美景虚设 流星雨(打苏轼词一句)-----------乱石穿空 少年不知愁滋味(打一陆游诗句)---早岁那知世事艰 夭(打一贺知章七言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 乍(打一李白七言诗句)-----------昨日之日不可留。

3.求李白的古诗20首求李白的古诗20首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咏苎萝山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客中行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送友人下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塞下曲六首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军行李白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门怨李白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4.大喜过望打一诗词李白

李白是个伟大的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生写下了许多雄奇、瑰丽、浪漫的诗篇,被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标志着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他的诗至今仍脍炙人口,为我们现代人所喜爱。 然而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李白一生也没做过官。

为什么呢?有些文章认为李白生性豪爽、放荡,喜好游山玩水,不受拘束,他不屑于仕途,也不愿意做官。果真是这样吗?根据流传下来各种关于李白生平的史料分析,情况并非如此。

李白所处的时代是唐朝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被后世称为盛唐时期。当然了,李白生活的年代已是盛唐的后期,随着李白晚年发生的安史之乱,盛唐逐渐走向衰落。

生活在这样太平盛世,绝大多数读书人都希望自己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希望光宗耀祖。我认为李白在政治抱负上同样有“鸿鹄之志”,并不像有些现代评论文章里所说的那么另类。

对此,我愿意根据我对李白的肤浅而业余的研究做一些分析和探讨。李白一生多半时间游历山水,他在漫游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

那么,李白追求的理想是否仅仅是做一名伟大的诗人?他游历的目的是否纯粹的游山玩水、结交朋友、吟诗作赋,别无他求呢?大量事实证明不是那么简单。李白从小就是有很高的志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有四方之志,所谓四方之志,其实就是大丈夫的志向,要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实际上就是宰相的志向。

所以李白25岁离开四川,所谓“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让自己在仕途上飞黄腾达。所以他才一路上写自荐信,一路上所拜见的人全都是各个地方的最高首长,或者是很重要的官员。

他结交的朋友也都是在官场上有关系的人。所有这些都证明李白的漫游是有着直接的和鲜明的政治目的。

李白对婚姻的选择也是攀附官宦显达。在人们的印象中,李白是一位浪漫多情,飘然出世,不食人间烟火的“谪仙人”。

其实不然,李白的婚姻观念与唐代其他知识分子的婚姻有着共同的地方,结婚要和高门望族结婚。所以李白的两次正式婚姻,结婚的对象都也是这样的考虑。

比如他第一任妻子许氏就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当然,李白结婚的时候许圉师早就去世了,但这不影响许家还持有很大的官场势力。

第二次结婚的对象是宗氏,她的爷爷是武则天时期的另一位宰相,叫宗楚客,是个奸臣。但对李白来说,宗楚客是不是奸臣并不重要,重要的女方家里有没有官场的人脉、钱脉。

李白在婚姻上的考虑竟然如此现实,颇令人吃惊。但更令人惊讶的是,李白的两次婚姻都是入赘到女方家,这在当时上流社会是很不体面的。

我认为这种罕见的倒插门即使有经济上的考虑,主要还是政治资源上的考量。能成为权贵家族的一员,这对李白来说特别重要,有助于将来步入仕途。

我国古代盛行“学而优则仕”。要进入仕途,最正规的途径自然是参加科举考试。

与李白同时代的杜甫就参加过科举考试,虽然没有考上,但是他考了。李白的一些好朋友,象岑参、高适等著名诗人都有过科举考试的经历。

但是李白却从来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有些人就认为是李白个性狂傲,不愿意屈尊去应付一个循规蹈矩的考试,并据此认为李白是不愿意做官的人。

我感觉这种说法缺少有力证据,非常牵强。李白的诗文以及流传下来关于李白的任何文字资料都没有反映出李白反对或者厌恶科举考试的内容。

相反,李白结交官宦、攀权附势、毛遂自荐的情况却不少。然而,在当时价值观的氛围中,像李白这样思维敏捷,文字功底深厚,有顶级才华的大学者倾心官宦权贵,却不参加科举考试,堂而皇之步入仕途,的确让人无法理解,根本说不通。

也许这就是一些人错误地判断李白不屑科考,不愿当官的依据吧。那么李白为什么会特别反常的没有科举考试的经历呢?我同意另一种猜测:没有资格。

唐代的科举考试对应试者的身份、家世有多重规定,除了历朝规定的女子不准参加考试以外,比如,商人、商人的儿子、有过前科、有叛逆案底的人等等都不行。所以我觉得李白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并非不想应试,而应该是受到当时科举考试制度某个或某些方面的制约,是因为不具备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李白没有应考资格至少有两点可以考虑:第一,李白的祖先原来在陕西省西安市一带,也就是当时的长安。他的祖上因为犯了法,被贬到了当时的边疆碎叶城一带(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到他父亲的时候,私自潜回四川江油县。说“潜回”,因为按照现有的史料记载来看,李白父亲回到内地来并不是官方批准的,应该是违令偷偷跑回来的。

第二,李白的父亲并无俸禄,而李白自小家境富裕。李白在叙述青年时代东游扬州一带的经历时曾经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当然李白是在表白自己仗义疏财。但是从中,我们有理由认为李白的父亲是腰缠万贯的巨商。

有了这两点,李白从年轻学成,直至终老都没进过考场就不足为怪了。李白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开始,就热衷于离家漫游的独特举动,有了上面的分析,就不能简单地看待,而应该从两方面来分析和理解。

一个。

5.李白的一首诗

李白的侠客行① 赵客缦胡缨②,吴钩霜雪明③。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④。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⑤。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⑥,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⑦。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⑧。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⑨。 救赵挥金锤, 邯郸先震惊⑩。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⑾。 注释: ①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一首。

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②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

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

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③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④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⑤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⑥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⑦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

炙,烤肉。啖,吃。

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⑧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⑨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

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⑩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

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连横以抗秦。信陵君是积极主张连横的。

邯郸,赵国国都。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

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

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拼,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

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

晋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⑾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书阁下,意即写入正史。

《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结合全文,这两句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写史的人把侠客的功绩记下来流传后世。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先祖隋时获罪徙西域。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一个富商家庭。

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且“好剑术”,遍游蜀中山水名胜,直至二十五岁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徧干诸侯”,“历抵卿相”,希冀与统治阶层的人物接触,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而现实却给了李白无情的打击。天宝初,李白已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及贺知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

安史乱起,永王李璘率兵路过九江,邀请李白参加了他的幕府。李璘兵败被杀,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得归。

两年后,李光弼率军讨伐史朝义,李白以六十一岁高龄还决意从军,终因衰病未能如愿,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便逝世了。 赏析: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

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

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

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