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丝萝 诗经郎为乔木,妾为丝萝“郎为乔木,妾为丝萝”或者“丝萝”并未在《诗经》中出现,但是其中有一首诗,却同样表达了这句话的内容,它就是《小雅·頍弁》,原诗为: 有頍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岂伊异人?兄弟匪他。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有頍者弁,实维何期?尔酒既旨,尔肴既时。岂伊异人?兄弟具来。茑与女萝,施于松上。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见君子,庶几有臧。 有頍者弁,实维在首。尔酒既旨,尔肴既阜。岂伊异人?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其中有“茑与女萝,施于松柏。”、“茑与女萝,施于松上。”女萝就是丝萝,松柏属于乔木。都是女主人公含蓄表达自己愿像丝萝那样,把终身托付给像乔木一样的君子。 2.《诗经》中宴飨诗代表作是哪一篇《诗经》中宴飨诗代表作有:《小雅·鹿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鱼藻》、《宾之初筵》、《瓠叶》、以及《大雅·行苇》等 《诗经》中的宴饮诗又称为燕飨诗,一般是指那些专写君臣、亲朋欢聚宴享的诗歌。《小雅·鹿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鱼藻》、《宾之初筵》、《瓠叶》、以及《大雅·行苇》等均属这一类。在数量上少于《诗经》中的情诗、怨刺诗,与祭祀诗相近,而多于史诗、农事诗、歌战争诗。若从性质上看,它与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完全可以与上述诸诗并列,成为“三百篇”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类。 所谓礼乐文化是萌芽于原始社会,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至西周而成熟的一种系统性的文化形态,它包括建立在奴隶制等级制基础上的精神文化(包括哲学、政治、法律)和文化价值系统(包括伦理道德、艺术、行为方式)这样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其核心则是礼乐,尤其是礼。礼最初只是氏族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些行为习惯和规范。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极端低下和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范围的极端狭隘,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使得原始宗教得以产生并成为主宰人们内心世界的唯一的精神力量,因而宗教祭祀中的种种节仪和习惯对于礼的形成也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说文》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行礼之器。”据王国维解释:“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观堂集林卷六·释礼》)这说明最初事神的节仪和规范是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奴隶制的国家产生以后,奴隶主贵族在统治国家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政治经验。西周初年,处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奴隶主贵族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来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节仪、行为习惯和规范加以改造和发展,使之制度化、条理化,成为维护奴隶制的重要制度和思想准则。这就是所谓的“周礼”。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奴隶制度的等级制和分封世袭制度。二、以奴隶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奴隶主贵族阶级根据这种制度调节其内部关系,维护内部团结,并根据宗族的亲疏关系进行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三、体现上述两种制度的各种节仪和行为规范,如冠、婚、丧、祭、燕、射、朝、聘等,通过这些节文以明“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史记·礼书》),可以看出,礼的节文范围很广,社会和个人中的一切无不囊括。 宴饮与礼乐之间的特殊关系从本质上决定了宴饮诗的性质及其与礼乐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也决定了宴饮诗比起《诗经》中的婚礼诗、丧礼诗和风俗诗等,更能全面而突出地反映出礼乐文化精神风貌。 3.过于兄弟和弟兄的文章頍弁 诗经 有頍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肴既嘉。 岂伊异人,兄弟匪他,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有頍者弁,实维何期,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岂伊异人,兄弟具来,茑与女萝,施于松上。 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见君子,庶几有臧。 有頍者弁,实维在首,尔酒既旨,尔肴既阜。 岂伊异人,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4.诗经中关于雪的诗先秦佚名《诗经》中关于雪的诗: 1、《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2、《邶风·北风》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译文:北风呼呼透骨凉,大雪飘飘白茫茫。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归他邦。哪能舒缓再犹豫?事情紧急快逃亡! 3、《国风·曹风·蜉蝣》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译文:蜉蝣多么光泽啊,像穿着礼服洁白如雪。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结? 4、《小雅·信南山》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译文:冬日的阴云密布天上,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再加上细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 5、《小雅·出车》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译文:先前我去之时,麦苗青青夏初。今日凯旋归来,大雪落满路途。国家多灾多难,闲居那有功夫。难道我不想家?恐有紧急军书。 6、《小雅·頍弁》 有頍者弁,实维在首。尔酒既旨,尔肴既阜。岂伊异人?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译文:鹿皮礼帽真漂亮,端端正正戴头顶。你的酒浆都甘醇,你的肴馔真丰盛。来的哪里有外人?都是兄弟和舅甥。如同雪花飘眼前,冰珠阵阵坠满天。死亡日子难逆料,时间无多难相见。今夜开怀应畅饮,君子行乐惟欢宴。 7、《小雅·角弓》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译文:雪花落下满天飘,一见阳光全融销。小人不肯示谦恭,反而屡屡要骄傲。雪花落下飘悠悠,一见阳光化水流。小人无礼貌粗野,我心因此多烦忧。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经 5.静女》原文及翻译静女 翻译 静女其姝 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 俟我于城隅 暗中相约我在城角的地方相见 爱而不见 我如期而至但她却没有出现 搔首蜘蟵 急得我搔首弄发心彷徨 静女其娈 那个姑娘纯洁而美丽 贻我彤管 送我一束红管草携带着淡淡的幽香 彤管有炜 红管草发出闪闪的光芒 说怿女美 我非常高兴,因为它是美丽的姑娘(所赠) 自牧归荑 牧场摘来的嫩草纯洁芳香 洵美且异 非常美丽并且非常奇妙 匪女之为美 也并非小草特别的漂亮 美人之贻 只因是美人所赠才非比寻常 邶风 静女 注释 静女其姝1,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2,贻3我彤4管。彤管有炜5,说6怿7女美。 自牧归荑8,洵9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1.姝:《诗·鄘风·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说文》:“姝,女子也。”《字林》:“姝,好貌也。”这里用为美好之意。 2.娈:(luán栾)《诗·邶风·泉水》:“娈彼诸姬。”《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诗·小雅·车舝》:“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广雅》:“娈,好也。”这里用为爱好之意。 3.贻:《诗·陈风·东门之枌》:“视尔如荍,贻我握椒。”汉辛延年《羽林郎》:“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明魏学洢《核舟记》:“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这里用为赠送之意。 4.彤:《书·顾命》:“麻冕彤裳。”《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书笏珥彤,纪言事于仙室。”这里用为赤色之意。彤管:红色的管状笔。 5.炜:《说文》:“炜,盛明貌也。”《玉篇·火部》:“炜,明也,亦盛貌。”这里用为鲜明光亮之意。 6.说:(yue悦)(yue悦)《诗·召南·草虫》:“我心则说。”《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说于桑田。”《诗·小雅·頍弁》: “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雍也》:“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礼记·中庸》:“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孟子·梁惠王上》:“王说曰。”这里用为喜悦之意。 7.怿:(yi义)尚书·康诰》:“惟文王之敬忌,……则予一人以怿。”《诗·小雅·节南山》:“既夷既怿,如相酬矣。”《诗·小雅·頍弁》: “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诗·大雅·板》:“辞之怿矣。”《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怿。”《广韵》:“怿,悦也,乐也。” 这里用为高兴之意。 8.荑:(ti题)通“稊”。草名。一种像稗子的草。《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孟子·告子上》:“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晋书·元帝纪》:“生繁华于枯荑。”《后汉书·方术传》:“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这里用为草名之意。 9.洵:古通“恂”。《诗经·郑风·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诗·陈风·宛丘》:“洵有情兮。”这里用为诚然、确实之意。 邶风 静女 赏析 出自《诗经·国风》,作者不详。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密约欢会的诗歌,诗歌的第一段描写的是姑娘主动约会小伙子,但在约会地点姑娘却因害羞而不出来见面,急得小伙子搔头徘徊到处找。第二、三段则是描述他俩见面互赠礼物。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到两人见面亲密又互相爱慕的情景,全歌意境清新,形象鲜明,极富有诗情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