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词人被称为"张三影"的是谁是北宋词人张先 绰号来历:宋代词人张先善写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称赞他:人们都叫你‘张三中’哩!因为你的《行香子》写出了‘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张先不以为然地说:“那倒不如叫我‘张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这三个‘影’字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呵!”于是,“张三影”便传开了! 简介: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张先之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1] 。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并与赵抃、苏轼、蔡襄、郑獬、李常诸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八。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一名安陆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2.北宋三影诗人是谁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自谓张三影 张先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被人称之为“张三中”。张先对人说:“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世人遂称之为“张三影”。 3.宋代词人被称为"张三影"的是谁是北宋词人张先绰号来历:宋代词人张先善写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称赞他:人们都叫你‘张三中’哩!因为你的《行香子》写出了‘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张先不以为然地说:“那倒不如叫我‘张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这三个‘影’字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呵!”于是,“张三影”便传开了!简介: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 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张先之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 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 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1] 。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并与赵抃、苏轼、蔡襄、郑獬、李常诸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八。《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 著有《张子野词》(一名安陆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4.北宋三影诗人是谁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 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 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自谓张三影张先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被人称之为“张三中”。 张先对人说:“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世人遂称之为“张三影”。 5.谁被称为“张三影”北宋词人张先(990〜1078),因“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和“堕轻 絮无影”三句写“影”佳句而得名“张三影”。 张先是北宋年寿最高的词人,他擅长 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往往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他从两个方面改 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 以前的文士 日常交际中只用正统的诗歌来唱和赠答,词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而只写 给歌妓演唱。张先打破了惯例,在文士的社交场合中,也常常用词来酬唱赠别,扩 大了词的日常交际功能,从而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二是率先用题序,将 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他现存165首词,有70多首用了题序,使词的题材取向逐渐贴 近作者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而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 和现实感。 此后苏轼等人唱和词作日渐增多和大量用题序表明创作的缘起、背景, 即受张先的启发。正因为如此,张先词被人视为“古今一大转移”(陈廷焯《白雨斋 词话》卷一)。 6.那位词人号称“张三影”,是哪三影张先(北宋著名词人)号称张三影。 自谓张三影:张先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被人称之为“张三中”。张先对人说:“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 世人遂称之为“张三影”。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 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 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