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姜和宣姜的区别历史人物齐姜 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之夫人。是有位有胆有识的夫人。宣姜 宣姜,生卒不详,春秋时代齐国公女,卫宣公夫人(后立为正夫人). 父亲:齐僖公禄父 兄弟:齐襄公诸儿、齐桓公小白,公子纠,公子彭生 姐妹:鲁国君夫人文姜 子女:与宣公-公子寿,卫惠公朔;与昭伯-公子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卫宣公姜 宣姜者,齐侯之女,卫宣公之夫人也。初,宣公夫人夷姜生急子,以为太子,又娶于 齐,曰宣姜,生寿及朔。夷姜既死,宣姜欲立寿,乃与寿弟朔谋构急子。公使急子之齐,宣 姜乃阴使力士待之界上而杀之,曰:“有四马白旄至者,必要杀之。”寿闻之,以告太子 曰:“太子其避之。”急子曰:“不可。夫弃父之命,则恶用子也!”寿度太子必行,乃与 太子饮,夺之旄而行,盗杀之。急子醒,求旄不得,遽往追之,寿已死矣。急子痛寿为己 死,乃谓盗曰:“所欲杀者乃我也,此何罪,请杀我。”盗又杀之。二子既死,朔遂立为太 子,宣公薨,朔立是为惠公,竟终无后,乱及五世,至戴公而后宁。诗云:“乃如之人,德 音无良。”此之谓也。 颂曰:卫之宣姜,谋危太子,欲立子寿,阴设力士,寿乃俱死,卫果危殆,五世不宁,乱由姜起。 ——《列女传》 宣姜是齐僖公的女儿,以美貌著名,被聘给卫国世子伋子为妻.但伋子的父亲卫宣公听说宣姜十分貌美,便将伋子支走,在淇水上建立新台,迎娶宣姜,立为自己的夫人.《诗经 ·邶风 ·新台》将卫宣公比做丑陋的癞蛤蟆,道: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宣姜为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寿和朔.寿是温润君子,但朔妒忌公子寿与伋子交好。在父母亲面前屡屡进言中伤伋子.卫宣公听信谗言,与宣姜谋划,假意将伋子派去出使他国,暗中让刺客埋伏在必经的河岸边,见到伋子所持象征使节的旗便杀. 公子寿得知父母和弟弟的阴谋,忙向兄长通风报信,但伋子从宣姜来到卫国以后就看透了,不想逃离卫国.寿无可奈可,为了保全伋子,假意与之饯行,将其灌醉,手持旗扮成使者,在河渡边上被刺客杀害.伋子醒来后,非常着急,立即赶往河边。他趴在寿的尸体上大哭,对刺客承认自己的身份,让刺客把自己杀了,也倒在了弟弟的身旁。 卫宣公连折二子后不久去世,公子朔即位为国君,史称卫惠公.即位不久国内发生政变,他逃到了母亲的娘家齐国. 宣姜后与卫宣公另一个儿子公子顽通奸,生了子女五人:公子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此后诗经中多次提及宣姜: 诗经·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此诗讽刺宣姜荒淫无道。 2.【急求翻译】晋文齐姜原文: 齐姜,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之夫人也。 初文公父献公,纳骊姬,谮杀太子申生。文公号公子重耳,与舅犯奔狄。 适齐,齐桓公以宗女妻之,遇之甚善,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曰:“人生安乐而已,谁知其它。”子犯知文公之安齐也,欲行而患之,与从者谋于桑下,蚕妾在焉。 妾告姜氏,姜杀之,而言于公子曰:“从者将以子行,闻者吾已除之矣。公子必从,不可以贰,贰无成命。 自子去晋,晋无宁岁。天未亡晋,有晋国者,非子而谁,子其勉之!上帝临子,贰必有咎。” 公子曰:“吾不动,必死于此矣。”姜曰:“不可。 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夙夜征行,犹恐无及,况欲怀安,将何及矣!人不求及,其能及乎!乱不长世,公子必有晋。” 公子不听。姜与舅犯谋,醉,载之以行,酒醒,公子以戈逐舅犯曰:“若事有济则可,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岂有餍哉!”遂行,过曹宋郑楚而入秦。 秦穆公乃以兵内之于晋,晋人杀怀公而立公子重耳,是为文公。迎齐姜以为夫人。 遂霸天下,为诸侯盟主。君子谓齐姜洁而不渎,能育君子于善。 诗曰:“彼美孟姜,可与寤言。”此之谓也。 颂曰:齐姜公正,言行不怠,劝勉晋文,反国无疑,公子不听,姜与犯谋,醉而载之,卒成霸基。《烈女传 晋文齐姜》 我试着翻译,请斟酌: 齐姜,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之夫人也。 初文公父献公,纳骊姬,谮杀太子申生。文公号公子重耳,与舅犯奔狄。 适齐,齐桓公以宗女妻之,遇之甚善,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曰:“人生安乐而已,谁知其它。”子犯知文公之安齐也,欲行而患之,与从者谋于桑下,蚕妾在焉。 妾告姜氏,姜杀之,而言于公子曰:“从者将以子行,闻者吾已除之矣。公子必从,不可以贰,贰无成命。 自子去晋,晋无宁岁。天未亡晋,有晋国者,非子而谁,子其勉之!上帝临子,贰必有咎。” 公子曰:“吾不动,必死于此矣。”姜曰:“不可。 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夙夜征行,犹恐无及,况欲怀安,将何及矣!人不求及,其能及乎!乱不长世,公子必有晋。” 公子不听。姜与舅犯谋,醉,载之以行,酒醒,公子以戈逐舅犯曰:“若事有济则可,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岂有餍哉!”遂行,过曹宋郑楚而入秦。 秦穆公乃以兵内之于晋,晋人杀怀公而立公子重耳,是为文公。迎齐姜以为夫人。 遂霸天下,为诸侯盟主。君子谓齐姜洁而不渎,能育君子于善。 诗曰:“彼美孟姜,可与寤言。”此之谓也。 颂曰:齐姜公正,言行不怠,劝勉晋文,反国无疑,公子不听,姜与犯谋,醉而载之,卒成霸基。 《烈女传 晋文齐姜》 齐姜,是齐桓公的同宗室之女,晋文公的夫人。 当初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娶骊姬,僭越杀死太子申生。晋文公号公子重耳,和舅舅咎犯投奔少数民族狄。 到达齐国,齐桓公待公子重耳很好,有二十乘马车,重耳打算老死于齐国。他说:“人生只要过的安乐就可以了,管他别的干什么呢。” 舅舅咎犯知道公子重耳将要在齐国安身,想回到齐国但却以此事为患,难以辞行,于是和跟随重耳的人在桑树下谋划,养蚕的妇女听到了他们的密谋。这个妇女把这件事告诉了齐姜,齐姜为了保密怕她多嘴,就杀了这个蚕妇。 齐姜对公子重耳说:“跟从你的人将要求你一起离开齐国,偷听到的人已经被我杀了,公子您必须和他们一起出发,不能有二心,有二心则事情难成。自从您离开了晋国开始逃亡,晋国就永无宁日。 上天没有让晋国灭亡,能够重整晋国河山的,除了您还能有谁,您一定要勉励啊!上天已经眷顾这件事,如果您还有二心必将不利。”公子重耳说:“我如果不离开齐国,一定能安稳地老死在齐国。” 齐姜说:“不能这样,周《诗经》里说过:‘许许多多的征夫,心中都有怀有实现理想的壮志。’日日夜夜在路上,总是担忧理想难以实现。 何况你养尊处优,只看到眼前的安逸,怎么能够实现心中的抱负!人如果没有追求远大目标的坚定理想信念,怎能实现壮志!混乱不会长时间在世上,公子您一定会拥有晋国的。”重耳不听劝告。 齐姜于是和咎犯谋划,劝公子重耳饮酒,等他醉后,把他放到车上载走,酒醒以后,重耳拿着戈矛追逐舅舅咎犯说“如果事情能够成功则还可以,一旦事情不成功,我将吃舅舅你的肉而不会感到满足!”于是继续行走,经过曹国、宋国、郑国、楚国而到达秦国。 秦穆公于是在用兵威逼晋国,晋国人杀死了晋怀公,迎立公子重耳为王,称作晋文公。 晋文公迎回齐姜作为夫人。于是称霸天下,成为各个诸侯国的盟主。 君子说齐姜高洁而不渎职,能够教育君子走向正道。《诗经》里说:“那美丽智慧的姜氏,能够做不顺心的人思想工作”,就是说的这件事。 颂(风雅颂的颂)扬说:“齐姜是多么的公正,言行永不懈怠,劝勉晋文公回到自己的国家好不犹豫,公子重耳不听,姜氏与咎犯谋划,乘公子重耳酒醉而用车将他载离齐国,终于成就了霸业。 3.古文《齐姜劝重耳勿怀安》整篇翻译的齐桓公把女儿嫁给重耳为妻,待重耳很好。重耳有马八十匹,便打算老死在齐国了。他说:“人生就是为了享乐,谁还去管别的什么呢?” 齐桓公死后,孝公即位。这时,诸侯都纷纷背叛齐国。狐偃知道齐国不可能帮助重耳返国执政,也晓得重耳已安于留在齐国,并准备老死在此的想法,打算离开齐国,又担心重耳不肯走,于是就和随从重耳一起逃亡的人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齐国宫中一个养蚕的小妾正好在树上采桑叶,但谁也没有发觉她。小妾报告了姜氏,姜氏怕泄露消息,便把她杀了,然后对公子重耳说:“你的随从想要同你一起离开齐国,那个偷听到这事的人我已经杀掉了。你一定要听他们的,不能犹豫不决,遇事犹豫不决,就不能成就天命。《诗》上说:‘上帝暗中保佑着你,你心里千万不能迟疑不决。’武王知道天命,因此能成大事,犹豫不决怎么能行呢?你因晋国有危难而来到这里。自从你离开以后,晋国没有安宁的岁月,百姓也没有一个稳定的国君。上天还没有要晋国灭亡,晋献公也再没有其他的公子了。能得到晋国的,不是你还有谁?希望你好好努力!上天在保佑你,迟疑不决一定会惹祸遭殃。” 公子说:“我是不会被人说动的了,一定要老死在这里。”姜氏说:“这样不对。《周诗》上说:‘那些风尘仆仆的行人,时常惦念着自己要办的事,唯恐来不及把事情办好。’昼夜奔忙在道路上,连一会儿安坐休息的工夫也没有,这样尚且还怕来不及。更何况那些随意放纵嗜欲、贪恋安逸的人,将怎么来得及呢?一个人不追求及时完成大业,又怎么能达到目的呢?日月如梭,时光不停,一个人哪能只想获得安逸呢?周书上有句话说:‘贪图享乐和安逸,是要败坏大事的。’《郑诗》上说:‘仲子令我思念,外人的闲话也可畏啊。’以前管仲说的话,小妾也曾听到过。他说:‘如果一个人像害怕疾病一样地敬畏天威,是人中的最上者。只知道眷恋私欲随大流,是人中的最下者。看到可眷恋的事物,就想起天威的可畏,是中等人。只有敬畏天威如害怕疾病一样,才能树立权威,统治人民。有声威才能居于民上,对天威无所畏惧,则将受到惩罚。只知贪恋私欲随大流,那离建立声威就很远了,因此说是人中的最下者。照以上引喻的话来看,我是愿做中等人的。《郑诗》上所说的话,我是愿意遵从的。’这就是大夫管仲所以能够治理齐国,辅佐先君成就霸业的原因。现在你要丢弃它,不是太难于成大事了吗?齐国的政治已经衰败了,晋君的无道已经很久了,你随从的谋虑够忠心的了,时候到了,公子得晋国的日子近了。你去当晋国的国君,可以解救百姓,如果放弃这事业,那简直不算人了。齐国的政治败坏不宜久居,有利的时机不可错过,你的追随者的一片忠诚不可丢弃,眼前的安逸不可贪恋,你一定要赶快离开齐国。我听说,晋国最初受封的时候,那年岁星正在大火星的位置,也就是阏伯的星辰,实际上记录着商朝的命运。商代享有天下,一共传了三十一位国君。乐师和史官的记载说:‘唐叔的后裔享有晋国,将同商代国君的数目一样。’现在还不到一半。晋国纷乱的局面不会长久下去,公子中只有你还在,你肯定能得到晋国。为什么还要贪恋眼前的安逸呢?”但是,公子重耳仍然不听这些劝告。 4.齐姜和宣姜的区别历史人物齐姜 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之夫人。 是有位有胆有识的夫人。宣姜 宣姜,生卒不详,春秋时代齐国公女,卫宣公夫人(后立为正夫人). 父亲:齐僖公禄父 兄弟:齐襄公诸儿、齐桓公小白,公子纠,公子彭生 姐妹:鲁国君夫人文姜 子女:与宣公-公子寿,卫惠公朔;与昭伯-公子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卫宣公姜 ???宣姜者,齐侯之女,卫宣公之夫人也。 初,宣公夫人夷姜生急子,以为太子,又娶于 齐,曰宣姜,生寿及朔。夷姜既死,宣姜欲立寿,乃与寿弟朔谋构急子。 公使急子之齐,宣 姜乃阴使力士待之界上而杀之,曰:“有四马白旄至者,必要杀之。”寿闻之,以告太子 曰:“太子其避之。” 急子曰:“不可。夫弃父之命,则恶用子也!”寿度太子必行,乃与 太子饮,夺之旄而行,盗杀之。 急子醒,求旄不得,遽往追之,寿已死矣。急子痛寿为己 死,乃谓盗曰:“所欲杀者乃我也,此何罪,请杀我。” 盗又杀之。二子既死,朔遂立为太 子,宣公薨,朔立是为惠公,竟终无后,乱及五世,至戴公而后宁。 诗云:“乃如之人,德 音无良。”此之谓也。 ???颂曰:卫之宣姜,谋危太子,欲立子寿,阴设力士,寿乃俱死,卫果危殆,五世不宁,乱由姜起。 ——《列女传》 宣姜是齐僖公的女儿,以美貌著名,被聘给卫国世子伋子为妻.但伋子的父亲卫宣公听说宣姜十分貌美,便将伋子支走,在淇水上建立新台,迎娶宣姜,立为自己的夫人.《诗经 ·邶风 ·新台》将卫宣公比做丑陋的癞蛤蟆,道: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宣姜为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寿和朔.寿是温润君子,但朔妒忌公子寿与伋子交好。 在父母亲面前屡屡进言中伤伋子.卫宣公听信谗言,与宣姜谋划,假意将伋子派去出使他国,暗中让刺客埋伏在必经的河岸边,见到伋子所持象征使节的旗便杀. 公子寿得知父母和弟弟的阴谋,忙向兄长通风报信,但伋子从宣姜来到卫国以后就看透了,不想逃离卫国.寿无可奈可,为了保全伋子,假意与之饯行,将其灌醉,手持旗扮成使者,在河渡边上被刺客杀害.伋子醒来后,非常着急,立即赶往河边。他趴在寿的尸体上大哭,对刺客承认自己的身份,让刺客把自己杀了,也倒在了弟弟的身旁。 卫宣公连折二子后不久去世,公子朔即位为国君,史称卫惠公.即位不久国内发生政变,他逃到了母亲的娘家齐国. 宣姜后与卫宣公另一个儿子公子顽通奸,生了子女五人:公子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此后诗经中多次提及宣姜: 诗经·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此诗讽刺宣姜荒淫无道。 5.齐姜是谁简要介绍一下周朝的齐国为姜姓。古代女子以姓氏相称,齐姜指齐君的宗女。后因以借指名门官宦人家的女儿。 本 名 齐姜 别 称 齐国宗室女 所处时代 周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山东省临淄 基本内容 1. 齐,国名,周武王封姜太公(师尚父)于齐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区。《诗·陈风·衡门》:“岂其取妻,必齐之姜?”郑玄笺:“何必大国之女然后可妻,亦取贞顺而已。” 2. 齐,音斋(一音如字),谥也。《春秋经.鲁襄公二年》:己丑,葬我小君齐姜。《榖梁传》晋范宁注云:齐,谥;唐杨士勋疏云:《谥法》:执心克庄曰齐。 6.“岂其娶妻,必齐之姜意思是:娶妻,何必一定要娶齐国的姜姓女子。 吃鱼,何必一定要吃河里的鲂鱼。 “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取自《诗经·陈风·衡门》,原诗为: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注解】: 衡门:衡,通"横",毛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又闻一多《风诗类钞》曰:"东西为横,衡门疑陈城门名。" 可以:一说何以。栖迟:栖息,安身,此指幽会。 泌(bì):泌:"泌"与"密"同,均为男女幽约之地,在山边曰密,在水边曰泌,故泌水为一般的河流,而非确指。 乐饥:隐语,《诗经》中常将性的欲望称为饥,乐饥指满足性的饥渴。闻一多《神话与诗·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其实称男女大欲不遂为‘朝饥’,或简称‘饥’,是古代的成语。" 岂:难道。 河:黄河。 齐之姜:齐国的姜姓美女。姜姓在齐国为贵族。 宋之子:宋国的子姓女子。子姓在宋国为贵族. 【译文】: 木门简陋的住所,可以当作安身处。泉水流淌不停息,可以止渴还充饥。难道想要吃鱼时,定要吃那黄河鲂?难道想要娶妻时,定要娶那姓姜女?难道想要吃鱼时,定要吃那黄河鲤?难道想要娶妻时,定要娶那姓宋女? 【赏析】: 许多解诗者认为此诗乃隐者表述安贫乐道之词。如朱熹《诗集传》云:“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饥也。”这一观点即使不像闻一多先生所言“未免太可笑了”(《说鱼》),至少也有些酸腐。盖因此论带有明显的儒道杂糅的思想痕迹,是深受儒道思想影响的后世文人以六经注我的产物。 倒是闻一多先生从民俗学角度考释本诗兴象,认为当属情诗的看法较为贴切。按闻先生意见,“衡门之下”乃男女幽会之所,与《静女》中的“俟我于城隅”如出一辄;泌水之岸,乃男欢女爱之地,“泌”与密同,在山曰密,在水曰泌,都“是行秘密之事的地方”;“饥”亦非指腹饥,而是性之饥渴;更关键的是,“鱼”在上古是“匹偶”、“情侣”的隐语,“食鱼”所暗示的恰是男女的“合欢或结配”(闻先生的观点见《说鱼》、《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 由是,则诗意已明:夕阳已逝,月上柳梢,一双青年男女悄悄来到城门下密约幽会,一番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之后,激情促使他们双双相拥,又来到郊外河边,伴着哗哗的流水,极尽男欢女爱。或许小伙儿被这难忘良宵所陶醉,竟发表了一段富有哲理的爱情名言:吃鱼何必一定要黄河中的鲂鲤,娶妻又何必非齐姜、宋子不可?只要是两情相悦,谁人不可以共渡美好韶光?言外之意是,他与眼前的女子情感甚笃,非常满意,希望娶她为妻!本诗虽然短促,简单,但表现了上古陈地百姓自由、纯朴的情爱意识,正如民歌中唱的:“风过岭头水过基,男从女愿莫讲离。我俩有情吃水饱,无情吃肉也皱眉。” 本诗在章法上也较独特,先是叙事,由叙事引发议论。“兴”没有放在诗首,而是放在议论之前,且与所兴之事又共同构成旨意相同的议论,使议论充满了形象感而未流于枯燥,无疑加厚了诗意。 《陈风》中多为情诗,说明陈地人民非常善于歌唱爱情。因此,能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这样一首富有哲理的情歌,也就不足为奇了! 7.文言文急求翻译晋文齐姜出自列女传齐姜,齐桓公宗室之女,晋文公的夫人。当初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娶了骊姬,骊姬谄害杀害了晋国太子申生。晋文公名号公子重耳,与舅舅赵范投奔狄人。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宗室之女嫁给他做妻子,对待他非常好,有马车二十乘,晋文公想要终老在齐国,他说:“人的生活就是为了安逸享乐而已,谁还知道别的事。”子范知道晋文公安于在齐国的生活,想要他离开却很担心他不肯,就和追随者们在桑树下谋划,养蚕的婢女也在这里。婢女告诉了姜氏,姜氏杀了她,然后告诉公子重耳说:“追随者想带你离开,听说这事的人我已经杀掉了。公子一定要听他们的意见,不可以背弃之前的理想,背弃之前的理想就无法完成使命。自从你离开晋国,晋国没有安宁的年岁。上天没有灭亡晋国,能够统治晋国的,除了你还有谁,你一定要努力啊。上天受命于你,违背天意一定受到惩罚。”公子说:“我不走了,一定要终老在此。”姜氏说:“不可以。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 昼夜奔走,尚且还担心达不到,更何况像安于现状呢,还怎么实现抱负!人不追求理想,理想难道会自己到来吗!乱世不会长久,统治晋国的一定是公子!”公子不听。姜氏和舅舅赵范谋划,把重耳灌醉,用车载着他走了,重耳酒醒之后,拿着戈矛追逐子范说:“要是事情能成还可以,要是不成,我吃舅舅的肉难道会有满足的时候吗?”于是上路,经过曹宋郑楚而进入秦国,秦穆公于是派军队护送重耳进入晋国,晋国人杀掉晋怀公而迎立公子重耳,就是晋文公。晋文公迎接齐姜作为夫人。于是称霸天下,作为诸侯的盟主。君子称齐姜纯洁而不轻慢,能够培育君子向善。诗经说:“彼美孟姜,可与寤言。”就是这个意思。 颂说:齐姜公正,言行不轻慢,劝勉晋文公,返回晋国不要怀疑理想,公子不听,姜氏与赵范谋划,灌醉重耳用车载走,终于成就霸业根基。 全手打!! 8.“岂其娶妻,必齐之姜”是什么意思子姓。 春秋战国时的宋国是箕子后裔,是为数不多的公爵诸侯——连晋、齐这样的强国都不过是侯爵。 《诗经》中有很多:“岂其娶妻,必宋之子”——要娶老婆就要宋国的子姓美女。与之类似,“岂其娶妻,必齐之姜”——还有娶齐国的姜姓女子。都是王姓。 不过,先秦时姓氏尚未合一,姓的作用还没有后来那么明显。氏往往是一血统一家族一以贯之,而姓却不一定。 最后,先秦时人名有些不太好姓名连称。如齐恒公,姓姜,名小白。称他姜小白总是让人有些不能接受……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