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赞美工人的诗歌】0 当巨大的码头滑进暮色,夜晚正濒临它脆弱的一面 住进工人的脚踝.那一年.有酒,也有肉 夜晚曾挂在码头,等着他们去拒绝 两腿清泥的工人,摆动着脚趾,剔着焦黄的牙齿 流汗的时候就在布衣上擦几遍 在四川临江的城市,宜宾,成都或南充 光秃秃的石壁闪烁 从旋涡里闪出一只手,夜晚是其中另一只 工人不知道,码头也不知道,他们为自己的幸福所驱使 哦,码头,你浩瀚的腹地,你天蓝色的加工厂 正成为工人娱乐场 下班了就脱下黑布大衣 坐在石头上下棋,吃清枣或者西瓜 这时,你们是上帝.出海时的炙烤,妻子的颓骂 抑或是老板的责备 都与你们无关 是的.你们就一直沉迷于其中吧 直到落日散射出它淡红色的光辉 泥鳅躲在湿地里挪腾出病状 几千年来的生生死死 就在你们的幸福时光中分崩离析. 你就存活在他们当中吧 年底了就杀猪,开春了 自然又种地.一地密密麻麻的豆子 正从你们的肢体里奔腾而去 0 码头和夜晚并没有直接联系,搬运货物的工人 他说流血不流汗,他说,诺大的教堂 就在距码头不到十里的地方 那里虔诚的钟声,敲醒死睡着的人们 那里一日三餐,白白的水浆 就溺死了心脏 那年,一月三日,牧师从暮色推搡 一具僵直的尸体.(骨架高大,眉浓而目锐 ,指节宽粗)象个无坚不摧的侠客 更象个辟邪的神物 工人们却不顾自己也会象死者一样 0 这个合理的猜测 并没有引出工人们注意.他们 指着墓房说"那人生前和我们是一小组的 去年回家刚娶了媳妇" 在类似的交谈中开始新一天 其中有一个一脸孩子气的工人 看着尸体,不愿离去 天气回转,空中一片一片掉云 掉油漆,掉黑得死人的夜晚,裹满树枝 在微风中摇着,晃着.仿佛在叫 死去的人们重新回来.只要回来,即重新开始 0 起风了,就在出神的瞬间 云层向西,流水向东 万马奔腾 接受着隐喻.它脚下草皮 逐渐枯死,烂掉,又 复苏了 他脑子里无数奇怪的念头 它则象个暴君.持久 的垂涎着 当它们来到巴山绝顶 0 山顶有大风吹来,山腰有蜘蛛 垂死的挣扎着,沿着石阶 码头伫立山脚,工人伫立在山脚 象一座佛塔 一会儿,薄薄的霞光就吞没了 一会儿,兔子就啃吃完了草皮 一会儿,就一会儿,大风濒临 吹送出工人们的泪水 0 酗酒,工人们坐在绝望的江堤 腐朽的金匾斜挂着.他们头上 砖头好端端掉落了.走过江堤 鲫鱼一样翻腾的身体渐渐远去 条石,白水花,柳条渐渐远去 眉毛远去,象早些年他们躲在 条石后捕鱼的身体,手持竹剑 就这样,几个人决定去河水中 安分守己.撩着空荡荡的肚皮 在水里,他们看不见彼此,也 看不清流水远去.二十年后的 身体,掖着鱼翅.于是,命运 的咽喉在他们自己手中被打开 停顿,抑或翻转,因此被遗弃 都从那时落下了病根,持剑人 敲打着远去的水花,他们身体 开始掉落,好端端溺死在水里 他们死去,血水干涸,只一次 0 离开码头.来到 孤独,绝望的马孔多 订阅人生 他们封闭爱情,友情.祖国,尊卑,以及 生活.生活,是看不见的 镇外,雪花飞扬.浸透了 泥土.一九八六年 一个年轻男子死去了 一九九三年,另一个男子死去了 他们叫他外主父,一九九四年 又一个男子死去了,喉内没有发出嚎叫,他们 叫他大爷.一九九九年年末一个寒冷的日子,他们 都死去了,墓地刻有碑文 依次是,爷爷,奶奶,和外婆.他们的生活 被掩埋在另一层泥土里了 写满悲伤 0 他们折磨自己,揪心着生活 他们开始在马孔多小镇 对抗结瘤的生活 他们不加衣.也不防冻 很快就死去了 0 骨灰回到家乡,生活回到家乡 他们也回到家乡 他们要看一看,要摸一摸 泥土,还有流水 多么忠实,无言啊 0 记忆中的汗水 再也不那么粘稠,咸热了.这里啊 百感交集的心 这里啊 百感交集的人民 他们笑着,跳着,逐渐幸福起来。 2.工人诗篇丨生活有多艰难 就有多珍贵工人诗篇丨生活有多艰难 就有多珍贵 《打工妹》 我们来自不同籍贯 怀揣不同的梦想 奔向不同的工厂 坐在不同的流水线上 我们的美在一天天生长 。..在中国制造的背后,有一群人在用诗歌记录生活。 “工人”与“诗歌”这两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元素,正展现着工业和时代的变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支撑的产业工人,他们的生存状况是怎样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是什么?他们的内心追求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价值?一起阅读央视新闻频道五一特别节目《工人诗篇》。 打工18载 写诗纪录点点滴滴 。..在深圳,大大小小的服装品牌企业有2000多家,一名普通的制衣女工邬霞,她将流水线车间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全都写成了诗。 。..初中毕业后,14岁的邬霞跟随父母从四川内江来到深圳打工,如今已经18年。邬霞卖过头饰、学过美容、做过库管,干得最多的还是制衣厂的流水线。 。..流水线的工人们一天要干10个小时,三十几名工人一天要生产出1000多件成衣。自动电剪刀按照划好的样式剪裁,200片布一次成型;缝纫一件衣服1分钟,8下熨好一件衣服,6步叠好一件衬衫。做一件衣服要60道工序,邬霞大多都干过。 写作400万字 用诗描写身边的美 《吊带裙》 包装车间灯火通明 我手握电熨斗 集聚我所有的手温 我要先把吊带熨平 挂在你肩上不会勒疼你 然后从腰身开始熨起 多么可爱的腰身 。..她和工友们早上8点进车间,晚上6点才能下班,加班更是常事。可流水线上的忙碌,挡不住女工们对时装的欣赏。 。..邬霞一天工作超过十个小时,一个月能收入三四千元。有空的时候,邬霞喜欢写诗,这些年她写下的文字已经有400多万字,她喜欢用诗去描写身边的美,就像她总喜欢把自己也打扮得美美的。 。..面对镜头,邬霞状态很好自信满满。介绍她自己的衣服时,她说:“这个袖子这个形状喇叭袖,这算是我衣服里面最贵的了,200多块钱。一般我买的都挺便宜的,但是也注重款式颜色。”对于打扮,邬霞有自己的看法:“打扮得漂亮一点,精神面貌看上就更好一点。” 八口人蜗居 用诗记录生活 《家》 一家人 就是一株合欢树 爸 您就是支撑我们全家的树干 带领一家人在生活的油锅里翻来滚去 深圳有好车好房 并不属于我们 住着租来的房子 我们也能拥有阳光 爸 生活有多艰难 就有多珍贵 我们的小屋就是暴风雨中宁静的鸟巢 。..邬霞的父亲前年生了一场大病,不能再做工了,母亲也留在家里照料。为了省钱,邬霞带着孩子和父母以及妹妹一家住在一起。 。..现在全家8口一起挤在一套租来的50平方米的房子里,家里常常笑声不断。其实邬霞心里一直有一个心结,就是爸爸的病情。 2013年,邬霞的父亲突发中风被送进医院,后来还被医生诊断出患有重度抑郁症,肝囊肿、肾囊肿和轻度老年痴呆,这一次治疗一共就要花十多万元。这个重担几乎全压在了邬霞的肩上。 。..邬霞说,有文友听说了这件事,就组织了捐款,一共有100多人给邬霞捐来了7万多元。现在,父亲病情稳定,还是全家的欢乐果。家里的窗户上贴满了蝴蝶,父亲说,这叫破茧成蝶。 3.吴晓波的我的诗篇《我的诗篇》 总策划吴晓波该电影是中国首部完全从诗歌的角度表现工人题材的纪录电影, 它讲述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奇迹”背后的工人世界。 影片以六位特殊的工人为切入点,他们在一线从事劳动生产的同时,以诗言志,为三亿多共同命运的产业工人与农民工立言,为底层的生存作证。影片作为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承载着中国诗歌纪录电影开山之作的深刻意义。 大败局(2000年、2007年)简介:本书所记录的败局均发生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将它们与《大败局》中的失败案例合在一起来阅读,你将可以看到过去10年里发生在中国商业界的众多兴衰往事。出现在本书中的企业家,都是他们那一代人中的不世豪杰。 跟《大败局》中的众多草莽人物相比,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区别是,他们中的不少人拥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他们中有教授(宋如华)、发明家(顾雏军)、博士(仰融)、军医(赵新先)、作家(吕梁)以及哈佛商学院总裁班学员(孙宏斌)等等。他们也并非对风险毫不在意,如托普的宋如华在创业之初就曾经专门拜访落难中的牟其中和史玉柱,向他们当面讨教失败教训。 甚至在公司规范化经营及战略设计上,这些公司也与当年《大败局》中的企业不可同日而语。华晨、德隆、三九及健力宝等公司都曾经重金聘请全球最优秀的咨询公司为其服务,德隆的唐万新甚至还有一个拥有150名研究员的战略研究部门。 在《大败局Ⅱ》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 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 激荡三十年(2007年、2008年)本书记载了中国1978-2008年间的企业变革,作者细致地描述了中国企业变革的草莽时代,人们从他的文字中可以重温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和整个社会的躁动与不安,年广久、步鑫生、袁庚等早期中国改革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一一重现。 跌荡一百年(2009-10-01)简介:作者按照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之前40年的中国商业史。作者试图在这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探寻中国商业人物和企业的成长基因、精神素质以及发展脉搏。 在悠长的历史宽度中如何审视中国的商业发展?在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吴敬琏传(2010-01)简介:吴敬琏的80年激荡人生,吴晓波的深情之笔描绘一个经济学家的肖像追溯影响共和国经济史的重大经济争论,梳理一个国家走来的坎坷历程。2010年的1月,经济学家吴敬琏迎来八十岁的寿诞。 对于这位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来说,他所经历的八十年是一个与自己的国家图强求富、蹒跚前行的八十年。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 吴敬琏对这个转型国家的贡献,除了改革思路上的创新外,还在于他那份独立思考、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风骨。 浩荡两千年(2011-11-18)简介: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的又一最新力作!中国商业史三部曲完结篇。 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国特色”与普世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间?……《浩荡两千年:中国商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的写作,是作者从中国企业公元前七世纪到1869年这两千多年的商业历史中寻找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的过程。在本书中,这些问题有的已部分地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读者对象:财经图书爱好者、企业管理者、经济相关专业的学生、历史研究者、媒体等。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2013-8-1)简介:两千七百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改制变法,使得齐国一跃成为霸主,傲视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一时国库充实,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之缓解;公元1978年,总设计师**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百年积弱的中国经济再度崛起,重回强国之列。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著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的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误(2014-06-01)简介:他(马云,下称他)是过去十多年中成就最大的中国企。 4.求一篇关于工人,工厂车间生活的诗词《工厂的月亮》 一 工厂的月亮 被生锈的云遮掩 身上的锈迹 像炉中的一缕火去流浪 月亮 被铸造成铁的颜色 如果那是一丛雏菊 也是冬天深处的一声惆怅 没有中秋夜的倩影 从地平线的这端 一直走到那端 一路背负沉重的行囊 仰望时 你躲在云中 怕飞溅的钢铁 把人砸伤 二 渴望那是一丛菊 一丛能掀开眼帘 散发幽香的菊 在风中哀伤 一丛菊站在云的田野 枝叶枯萎 花魂落魄 生病的身子在风中摇晃 这丛菊雨水亲昵之后 鲜灵灵有语言绽放 相互遥望倾听 钢铁在其中碰撞 三 很想把你移植到梦中 梦中的菊花 被钢铁培养成 没有柔情的思想 那丛菊 是风干的没有思念的酒香 像一个老叟 拄着钢铁的拐杖 尝试着擦亮记忆中的印象 而你的枝叶 已在机械的喧嚣中 停止歌唱 5.歌颂、赞美煤炭工人的诗歌(现代诗),急煤矿工人战争,战场,战斗,在和平年代,在所有季节里展开.悲欢,离合,重逢在国与家之间在父母妻儿之间时时会发生.塌方,爆炸,灌顶在生与死之间,在特定的时间里无法选择.勇敢,坚强,欢乐在煤矿工人中间在每个勇士的心中都会生出钢铁般的翅膀,我们的煤矿工人啊!他们在父母妻儿的守望中起飞,他们在祖国人民的嘱托中起飞他们在黑暗的巷道里起飞,他们向旋风一般的飞,每天飞进飞出,飞上飞下,飞得地球不停的颤抖,飞得怯懦和自卑的人胆战心惊飞得四面八方山欢水笑,飞得千家万户热气腾腾,飞得祖国的血脉充盈,肌肤艳美飞得一个民族走向世界强国之林……谁能忘记呢?谁是“最可爱的人”?从朝鲜战场到地球的最深处什么赞美形容词都是多余的在光明把黑暗彻底征服的庆典中,如今,那戴着英雄花朵的是——我们的煤矿工人!煤炭工人有一种黑色的物质叫做煤,深埋于大地之中.有一种伴生元素叫煤矿工人,来自于千家万户. 你们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就象一对情侣.一同走过漫长的岁月,至死不渝. 煤总是黑色的,你也总是黑色的.除了脸上灿烂的笑容,和一嘴洁白的牙齿. 要深入了解你不能在蓝天下,也不能在温暖的春风里.不能是闲庭信步,也不能是花前月下. 我们得来到地心,更靠近传说中地府所在的地方.走进一滴又苦又涩的汗珠,把你重新读懂. 为了撑起一个小家,你说流汗算什么.更为了撑起一个大家,你说我不怕流血! 从你走下井口的瞬间,你就走过了生死的界限.从矿灯点燃的刹那,你点燃了另一种希望. 我们这些坐在太阳旁边的人,怎能不被你感动得落泪?你象煤一样燃起红色的火,不错!你的名字也叫光明! 煤炭工人在这冷漠黑暗的深渊里我是注入大地心脏的一支歌,我用生命之血开掘出的人的尊严和价值是照耀生活永远不落的太阳。 6.情怀和感动之后,工人诗歌如何挑战资本的逻辑诗歌是一个时代最后的秘密。 我们通过互联网寻找到六位特殊的工人,有自杀身亡的苹果手机生产工人,有叉车工、爆破工、制衣厂女工、少数民族工人,乃至地下800米深处的矿工。他们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他们敢于从沉默和被代言的境遇站出来表达自己……”作为今年上海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唯一入选的华语纪录片,《我的诗篇》在前两场放映会的票脱销后,所加映的第三场也旋即售罄。 这部讲述当代工人阶级与诗歌的纪录电影,一时一票难求。这或许意味着,劳动、苦难与歌颂生活这些最古典的情感,在今天仍然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 这部纪录片关乎诗歌之美,也关乎社会平等与劳工权益。澎湃新闻即日起刊发围绕此一纪录片的一组评论报道,探讨我们时代对劳动的书写与反思。 7.有关赞美钢铁工人的诗篇我记得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是歌颂工人,帮你找来了 我听见美国在歌唱 [美] 沃•惠特曼 我听见美国在歌唱,唱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赞歌, 机械工人歌唱着,每个人都唱着欢快强健的歌, 木匠歌唱着,还测量着他的厚板和梁木, 泥水匠歌唱着,在出工前和停工时, 船夫坐在板凳上唱歌,帽商站立着唱, 伐木工、耕童们在歌唱,无论早上,午休时,或是日落时分, 还有慈祥的母亲,年轻的少妇,缝洗衣裳的女孩那甜美的歌, 每个人都唱着独属于他或她的一切, 白天歌唱属于白天的,晚上,一群强壮友好的年轻小伙儿, 亮开嗓子唱起他们雄壮动听的歌。 8.我的诗篇什么时候上映中国大陆 2017年1月13日上映 诗歌是一个时代最后的秘密。我们通过互联网寻找到六位特殊的工人,有自杀身亡的苹果手机生产工人,有叉车工、爆破工、制衣厂女工、少数民族工人,乃至地下800米深处的矿工……他们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他们敢于从沉默和被代言的境遇站出来表达自己,用诗书写劳动、吟咏爱情,也用诗抒发悲欣、直面死亡。他们的诗是一个个不平凡的平凡故事,也是这场繁华演进的人类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这些工人诗人在电影中一一现身,你会看到一个令人震撼的、关于“中国制造”和“中国奇迹”的全新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