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诗歌的问题及答案

1.关于诗歌的问题和答案

举个例子吧,就如李清照的词,婉约派的特点,缠绵细腻,情感丰富。所以说诗歌中的表达“细如抽丝”就是情感的细腻如丝如缕渗透在诗中, 语言表达也是婉约缠绵。

诗歌的风格细腻,也就是说上面的内容了!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语言风格:婉约细腻缠绵 特点: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满意请采纳!

2.关于诗词鉴赏的问题这种题目最难答了.我的一个同学他会写古诗,写的

我想是因为人与人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而且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仅限于文字.语言的含义有多种,不同的人对同一句诗有不同的理解.作为古诗看起来更是容易误解.我们在标准答案上的回答,也未必就是当初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一直觉得考试中所谓的诗词鉴赏并没有太大意义.“鉴赏”是对的,因为鉴赏通常有助于理解诗词,免得让人一头雾水,产生偏差比较大的理解.但是因为不同的理解来分出分数的高低就有些勉强了.而可以作为满分的正确答案,是否是作者原意已不可考.而诗词鉴赏题目中的答案,我认为要想在考试中的高分的话,不妨句句分析,掌握一些答题模式和技巧.满分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很少有人对诗文的理解会同出题者完全吻合.遵循出题者的思维,搞清楚出题者想问什么,也许会有些帮助.。

3.诗歌题目大全,要有答案

春,是开启梦的精灵

轻轻的,悄悄的

伴随着第一场雨的飞舞

翩然而至

带来绿的新意

生命的气息

夏,是感受希望的天使

旖旎而神奇

和着白花的绽放

蝴蝶的缠绵

轻快的欢唱着

好似人间的天堂

秋,是转换自然气息的魔法师

绚烂多变的个性

是秋最美的符号

每一片飘零的落叶

都是大自然的奇迹

生命的赞歌

冬,是妖娆妩媚的雪女

纯净中透着清新

纷纷的雪花

是雪女轻舞的彩绫

是浪漫的飞絮

是新生命即将到来的曙光

4.诗歌问题和答案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做11、12题。

(每题2分,共4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麓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11.B(2分) 12.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1分)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1分)(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2007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试题(非课改区) 对壬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城阕辅三泰。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这是一酋剥开生霹的送别诗。

诗人抒写惜剐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剥而悲伤。B.遮酋诗聪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睡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古深情而富有哲理。

答案B 2007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 文 试 题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选自语文鄂教版七年级[上]人教版八年级[下]) 20.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2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 (二)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4分) 故 乡 杨 牧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 我在画中走来走去, 只看到天边遥远的云霞。

远远地离开了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 一抬头,便能看见, 每当月下,透过一层薄薄的纱。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短诗选萃》) 22.诗讲究押韵,本诗的韵脚是:。 23.故乡是一幅“画”,但诗人在故乡时,“画”是铺在地上的;而远离故乡时,“画”却是挂起来的。

“铺”和“挂”表达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答:20、(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21、(2分)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二)现代诗欣赏(4分)22、(2分)画 霞 画 纱。说明:一个0.5分,共2分。

23、(2分)参考:“铺”说明了诗人身在故乡时,故乡常常被忽略。“挂”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时,才感受到故乡的难舍,容易勾起无限的思乡之情。

说明:一个点1分,共2分。意近即可给分。

湖北省黄冈市2007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语 文 试 题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请从下面A、B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2分)A.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流沙河《理想》)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沁园春·雪》)我会品句:A. 诗人运用蕴含哲理的诗句,阐述了理想的人格意义。

激励人们树立崇高理想,并为之奋斗,为之牺牲。B.该句运用了比喻、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在茫茫大雪的覆盖下,“山”、“原”活泼奔放的气势和竞争的活力,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昂扬奋发的情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分,意近即可)欣赏下列诗歌,完成7~8题。(4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终。

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分)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 7.孤山寺;白沙堤;春;最爱。

(2分,每空0.5分)8.略 湖北省黄石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古诗文部分(15分) (一)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5、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3分) 6、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参考答案: 5、触觉、视觉、听觉 6、孤寂凄冷 荆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诗中采。

5.关于诗歌的问题与答案

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三十三章) 3.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4. 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第二折》) 5.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6.求木之长者,比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论语·雍也》) 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 9.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上李邕》) 10.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1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13.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

(《管子·治国》) 14.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5.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1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1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元无名氏《争报仇》第一折) 1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 《竹石》) 19.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2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21.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 2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王勃《滕王阁序》) 2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柳永《蝶恋花》) 25.曾经仓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道》之四) 26.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

(明李开元《宝剑记》)第三十七出《林冲夜奔》) 2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2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晏殊《浣溪少》) 2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0.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李煜(《浪淘沙令》) 31.问渠哪得清如许,春来江水绿如蓝 。(朱熹《观书有感》) 3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叶绍翁《游园不值》) 3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王勃《滕王阁序》) 3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礼记·学记》) 3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礼记·中庸》) 36.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韩愈《进学解》) 37.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朱舜水《伯养说》) 38.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司马迁《史记·货值列传》) 3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水》) 40.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 。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回) 41.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雨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42.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高《绝句》) 4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4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齐已《早梅》) 45.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4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李白《将进酒》) 4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48.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4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五首》) 50.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苏轼《蝶恋花》) 5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5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于谦《石灰吟》) 53.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54.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5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56.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日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5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8.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9.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60.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绝句》) 6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6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有关诗的问题和答案

一、填空

1、青山( ),( )东流去。

2、冬天( ),来年( )睡。

3、春风( ),明月( )。

4、春蚕到死丝方尽,( )

5、人生自古谁无死,( )。

6、海内存知己,( )

7、( ),更上一层楼。

二、请与古人对诗句。

1、东边日出西边雨,()

2、(), 飞入寻常百姓家。

3、九曲黄河万里沙,()。

4、(),人迹板桥霜。

5、童孙未解供耕织,()。

6、我劝天公重抖擞,()

7、() ,没在石棱中。

8、() ,北风吹雁雪纷纷。

9、(),树阴照水爱晴柔。

10、春潮带雨晚来急,() 。

三、古人常睹物吟诗,盛赞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像这样的咏物诗你能写出多少呢?请任选下面这些景

物中的两种,注意把诗名和作者写清楚:柳树、月亮、梅花、荷花、瀑布、雪、枫叶。

答案

一、填空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冬天麦三盖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7.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8.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三.

梅花:

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荷花:

宋诗《小池》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7.诗歌的问题十条

一、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3分) 答: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 (50字左右)(3分) 答: 二、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3分) 答: 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分) 答: 三、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3分) 答: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四、瀑布联句 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李忱) 1、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答:) 2、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3分) 答: 五、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___”字。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 。(2分) 2、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2分)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2分) 答: 六、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__ 的特色。

(3分) 答: 2、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 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3分) 答: 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答:(3分)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3分) 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3分)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

不得超过50个字。 答:(2分)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

(2分) 答: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 个字。 (2分) 答: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3分) 答: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读后回答。 (6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

从内容看,都是写 ( )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 ( ),王诗 ( ) 答: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 一、宿建德江 孟浩然 1。 (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加接近。)

2。 (这首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情。)

二、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1。 (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 2。

(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 三、绝句 杜甫 1。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2。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 四、瀑布联句 香禅师、李忱 1。

(香诗表达了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李诗表达了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二者语意贯通,表达了一种的勇气。 2。

首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写瀑布的“不辞劳”、“出处高”表现诗人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借写瀑布的留得住 ”、“ 终归大海 五、赠柳李商隐 1。 (答:留 / 柳) 2。

(答: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3。

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