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和欢开头的诗句有哪些夏字开头的:《度秋》李世民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 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奉和圣制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感而成》苏颋汉东不执象,河朔方斗龙。 夏灭渐宁乱,唐兴终奋庸。皇威正赫赫,兵气何匈匈。 用武三川震,归淳六代醲。成皋睹王业,天下致人雍。 即此巡于岱,曾孙受命封。《送武进郑明府》徐坚弦歌试宰日,城阙赏心违。 北谢苍龙去,南随黄鹄飞。夏云海中出,吴山江上微。 甿谣岂云远,从此庆缁衣。《寄韩愈》张籍野馆非我室,新居未能安。 读书避尘杂,方觉此地闲。过郭多园墟,桑果相接连。 独游竟寂寞,如寄空云山。夏景常昼毒,密林无鸣蝉。 临溪一盥濯,清去肢体烦。出林望曾城,君子在其间。 戎府草章记,阻我此游盘。忆昔西潭时,并持钓鱼竿。 共忻得鲂鲤,烹鲙于我前。几朝还复来,叹息时独言。 《徐州试反舌无声》张籍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林幽仍共宿,时过即无声。 竹外天空晓,溪头雨自晴。居人宜寂寞,深院益凄清。 入雾暗相失,当风闲易惊。来年上林苑,知尔最先鸣。 《大驾西幸秋日闻雷》贯休军书日日催,处处起尘埃。黎庶何由泰,銮舆早晚回。 夏租方减食,秋日更闻雷。莫道苍苍意,苍苍眼甚开。 《鲜于少府宅看花》李端谢家能植药,万簇相萦倚。烂熳绿苔前,婵娟青草里。 垂栏复照户,映竹仍临水。骤雨发芳香,回风舒锦绮。 孤光杂新故,众色更重累。散碧出疏茎,分黄成细蕊。 游蜂高更下,惊蝶坐还起。玉貌对应惭,霞标方不似。 春阴怜弱蔓,夏日同短晷。回落报荣衰,交关斗红紫。 花时苟未赏,老至谁能止。上客屡移床,幽僧劳凭几。 初合虽薄劣,却得陪君子。敢问贤主人,何如种桃李。 《江上逢司空曙》李端共尔髫年故,相逢万里馀。新春两行泪,故国一封书。 夏口帆初落,涔阳雁正疏。唯当执杯酒,暂食汉江鱼。 《远游》孟郊慈乌不远飞,孝子念先归。而我独何事,四时心有违。 江海恋空积,波涛信来稀。长为路傍食,著尽家中衣。 别剑不割物,离人难作威。远行少僮仆,驱使无是非。 为性玩好尽,积愁心绪微。始知时节驶,夏日非长辉。 《送僧》齐己老忆游方日,天涯锡独摇。凌晨从北固,冲雪向南朝。 鬓发泉边剃,香灯树下烧。双峰诸道友,夏满有书招。 《山中答人》齐己谩道诗名出,何曾著苦吟。忽来还有意,已过即无心。 夏月山长往,霜天寺独寻。故人怜拙朴,时复寄空林。 《寄楚萍上人》齐己北面香炉秀,南边瀑布寒。自来还独去,夏满又秋残。 日影松杉乱,云容洞壑宽。何峰是邻侧,片石许相安。 《剃发》齐己金刀闪冷光,一剃一清凉。未免随朝夕,依前长雪霜。 夏林欹石腻,春涧水泉香。向老凋疏尽,寒天不出房。 《虫豸诗•虻》元稹阴深山有瘴,湿垫草多虻。众噬锥刀毒,群飞风雨声。 汗粘疮痏痛,日曝苦辛行。饱尔蛆残腹,安知天地情。 千山溪沸石,六月火烧云。自顾生无类,那堪毒有群。 搏牛皮若截,噬马血成文。蹄角尚如此,肌肤安可云。 辛螫终非久,炎凉本递兴。秋风自天落,夏蘖与霜澄。 一镜开潭面,千锋露石棱。气平虫豸死,云路好攀登。 《含风夕》元稹炎昏倦烦久,逮此含风夕。夏服稍轻清,秋堂已岑寂。 载欣凉宇旷,复念佳辰掷。络纬惊岁功,顾我何成绩。 青荧微月钩,幽晖洞阴魄。水镜涵玉轮,若见渊泉璧。 参差帘牖重,次第笼虚白。树影满空床,萤光缀深壁。 怅望牵牛星,复为经年隔。露网褭风珠,轻河泛遥碧。 讵无深秋夜,感此乍流易。亦有迟暮年,壮年良自惜。 循环切中肠,感念追往昔。接瞬无停阴,何言问陈积。 馨香推蕙兰,坚贞谕松柏。生物固有涯,安能比金石。 况兹百龄内,扰扰纷众役。日月东西驰,飞车无留迹。 来者良未穷,去矣定奚适。委顺在物为,营营复何益。 《送王十一南行》元稹夏水漾天末,晚旸依岸村。风调乌尾劲,眷恋馀芳尊。 解袂方瞬息,征帆已翩翻。江豚涌高浪,枫树摇去魂。 远戍宗侣泊,暮烟洲渚昏。离心讵几许,骤若移寒温。 此别信非久,胡为坐忧烦。我留石难转,君泛云无根。 万里湖南月,三声山上猿。从兹耿幽梦,夜夜湘与沅。 《表夏十首》元稹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新笋紫长短,早樱红浅深。 烟花云幕重,榴艳朝景侵。华实各自好,讵云芳意沉。 初日满阶前,轻风动帘影。旬时得休浣,高卧阅清景。 僮儿拂巾箱,鸦轧深林井。心到物自闲,何劳远箕颍。 江瘴炎夏早,蒸腾信难度。今宵好风月,独此荒庭趣。 露叶倾暗光,流星委馀素。但恐清夜徂,讵悲朝景暮。 孟月夏犹浅,奇云未成峰。度霞红漠漠,压浪白溶溶。 玉委有馀润,飙驰无去踪。何如捧云雨,喷毒随蛟龙。 流芳递炎景,繁英尽寥落。公署香满庭,晴霞覆阑药。 裁红起高焰,缀绿排新萼。凭此遣幽怀,非言念将谑。 红丝散芳树,旋转光风急。烟泛被笼香,露浓妆面湿。 佳人不在此,恨望阶前立。忽厌夏景长,今春行已及。 百舌渐吞声,黄莺正娇小。云鸿方警夜,笼鸡已鸣晓。 当时客自适,运去谁能矫。莫厌夏虫多,蜩螗定相扰。 翩翩帘外燕,戢戢巢内雏。啖食筋力尽,毛衣成紫襦。 朝来各飞去,雄雌梁上呼。养子将备老,恶儿那胜无。 西山夏雪消,江势东南泻。风波高若天,滟滪。 2.杨仲弘的诗歌主张元代诗人杨载(字仲弘)著有<诗法家数>一篇,说出了他的诗歌主张: "夫诗之为法也,有其说焉。 赋、比、兴者,皆诗制作之法也。然有赋起,有比起,有兴起,有主意在上一句,下则贴承一句,而后方发出其意者;有双起两句,而分作两股以发其意者;有一意作出者;有前六句俱若散缓,而收拾在后两句者。 诗之为体有六:曰雄浑,曰悲壮,曰平淡,曰苍古,曰沉着痛快,曰优游不迫。诗之忌有四:曰俗意,曰俗字,曰俗语,曰俗韵。 诗之戒有十:曰不可硬碍人口,曰陈烂不新,曰差错不贯串,曰直置不宛转,曰妄诞事不实,曰绮靡不典重,曰蹈袭不识使,曰秽浊不清新,曰砌合不纯粹,曰俳徊而劣弱。诗之为难有十:曰造理,曰精神,曰高古,曰风流,曰典丽,曰质干,曰体裁,曰劲健,曰耿介,曰凄切。 大抵诗之作法有八:曰起句要高远;曰结句要不着迹;曰承句要稳健;曰下字要有金石声;曰上下相生;曰首尾相应;曰转折要不着力;曰占地步,盖首两句先须阔占地步,然后六句若有本之泉,源源而来矣。地步一狭,譬犹无根之潦,可立而竭也。 今之学者,倘有志乎诗,须先将汉、魏、盛唐诸诗,日夕沉潜讽咏,熟其词,究其旨,则又访诸善诗之士,以讲明之。若今人之治经,日就月将,而自然有得,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苟为不然,我见其能诗者鲜矣!是犹孩提之童,未能行者而欲行,鲜不仆也。余于诗之一事,用工凡二十余年,乃能会诸法,而得其一二,然于盛唐大家数,抑亦未敢望其有所似焉。 诗学正源风雅颂赋比兴诗之六义,而实则三体。风、雅、颂者,诗之体;赋、比、兴者,诗之法。 故赋、比、兴者,又所以制作乎风、雅、颂者也。凡诗中有赋起,有比起,有兴起,然《风》之中有赋、比、兴,《雅》、《颂》之中亦有赋、比、兴,此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 凡有所作,而能备尽其义,则古人不难到矣。若直赋其事,而无优游不迫之趣,沉着痛快之功,首尾率直而已,夫何取焉? 作诗准绳立意要高古浑厚,有气概,要沉着。 忌卑弱浅陋。 炼句要雄伟清健,有金石声。 琢对要宁粗毋弱,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忌俗野。 写景景中含意,事中瞰景,要细密清淡。忌庸腐雕巧。 写意要意中带景,议论发明。 书事大而国事,小而家事,身事,心事。 用事陈古讽今,因彼证此,不可着迹,只使影子可也。虽死事亦当活用。 押韵押韵稳健,则一句有精神,如柱磉欲其坚牢也。 下字或在腰,或在膝,在足,最要精思,宜的当。 律诗要法起承转合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 七言声响,雄浑,铿锵,伟健,高远。 五言沉静,深远,细嫩。 五言七言,语句虽殊,法律则一。 起句尤难,起句先须阔占地步,要高远,不可苟且。中间两联,句法或四字截,或两字截,须要血脉贯通,音韵相应,对偶相停,上下匀称。 有两句共一意者,有各意者。若上联已共意,则下联须各意,前联既咏状,后联须说人事。 两联最忌同律。颈联转意要变化,须多下实字。 字实则自然响亮,而句法健。其尾联要能开一步,别运生意结之,然亦有合起意者,亦妙。 诗句中有字眼,两眼者妙,三眼者非,且二联用连绵字,不可一般。中腰虚活字,亦须回避。 五言字眼多在第三,或第二字,或第四字,或第五字。 字眼在第三字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晓山。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字眼在第二字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坐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字眼在第五字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字眼在第二、五字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楚设关河险,吴吞水府宽。 杜诗法多在首联两句,上句为颔联之主,下句为颈联之主。 七言律难于五言律,七言下字较粗实,五言下字较细嫩。七言若可截作五言,便不成诗,须字字去不得方是。 所以句要藏字,字要藏意,如联珠不断,方妙。 古诗要法凡作古诗,体格、句法俱要苍古,且先立大意,铺叙既定,然后下笔,则文脉贯通,意无断续,整然可观。 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或兴起,或比起,或赋起。须要寓意深远,托词温厚,反复优游,雍容不迫。 或感古怀今,或怀人伤己,或潇洒闲适。写景要雅淡,推人心之至情,写感慨之微意,悲欢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露,要有《三百篇》之遗意方是。 观魏、汉古诗,蔼然有感动人处,如《古诗十九首》,皆当熟读玩味,自见其趣。 七言古诗七言古诗,要铺叙,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铿锵,忌庸俗软腐。 须是波澜开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 出入变化,不可纪极。备此法者,惟李、杜也。 绝句绝句之法,。 3.关于梅花鹿的诗句1、林空鹿饮溪 宋 梅尧臣 《鲁山山行》 2、余亦乘舟归鹿门 唐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3、鹿门月照开烟树 唐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4、撰体胁鹿 先秦 屈原 《天问》 5、且放白鹿青崖间 唐 《梦游天姥吟留别》 6、余亦乘舟归鹿门 唐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7、鹿门月照开烟树 唐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8、树深时见鹿 唐 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9、糜鹿逢人虽未惯 宋 苏轼 《浣溪沙》 10、岩前鹿卧看收帆 宋 黄庭坚 《浣溪沙》 11、鹿胎冠子粲歌珠 宋 王之道 《浣溪沙》 12、鹿黎花小隘真珠 宋 王之道 《浣溪沙》 13、鹿门归路不曾关 宋 曾觌 《鹧鸪天·每上春泥向晓乾》 14、雪色驾车双鹿 宋 陆游 《好事近·平旦出秦关》 15、蕉中鹿 宋 张孝祥 《满江红·秋满漓源》 16、蕉鹿梦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 再用韵呈南涧》 17、洞门前、小鹿衔花戏 宋 葛长庚 《贺新郎·月插青螺髻》 4.宋成大、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陈子昂的田园诗范成大:(应该是没有宋成大的,估计是楼主把宋朝范成大缩成一个词)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bang)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词作情长意深,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 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陶渊明 归园田居五首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 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 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 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 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王维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新晴野(一作晚)望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 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 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雪景 传为王维作 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孟浩然 卷159_8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孟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