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鲍照的诗歌介绍鲍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量些七言诗的文人。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但主要是诗歌。并以“文甚遒丽”的古乐府逐渐闻名于诗坛。 他现存的诗约有二百多首,其中乐府诗就占八十多首,而且他的优秀诗篇大多数都是乐府诗。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民歌的传统精神,描写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对受压迫的人民表示了深刻的同情。 鲍照的诗多为乐府诗。边塞战争,征夫戍卒的生活,是他乐府诗内容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代出自蓟北门行》里,他歌颂了边塞将士们“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的英勇战斗的精神,也写出了“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的边塞战场景色。 《拟行路难》18首是其代表作。 其中有些诗抒发了他在南北分裂、世族当权、篡乱不已的黑暗时代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如第4首;《代贫贱愁苦行》写贫贱之士“黯颜就人惜”的屈辱沈痛,有些诗表现了他在门阀制度压抑下耿直、孤傲和倔强的性格,反映了他与黑暗现实的尖锐对立,如第6首《代放歌行》;有些诗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的痛苦生活,如第12首、第13首。 《代白头吟》写“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的炎凉世态,都是当时下层寒士受压抑的痛苦心情的反映。 鲍照《芜城赋》里的广陵除此之外,鲍照的《代东武吟》、《代苦热行》、《代出自荆北门行》等还反映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抒发了他的报国壮志。这类诗对唐代的边塞诗颇有影响。 鲍照的诗多为五言和七言。其中七言诗变句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古诗的基本形式。 鲍照的文、赋也很有影响,其中《芜城赋》是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最为传诵。这篇赋的内容是借广陵昔盛今衰的对比映衬,抒发了作者的怀古之情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算得上是一篇杰作。 《登大雷岸与妹书》也很有文学价值,融情入景,骈散相间,最为后世所称道。明代张溥辑有《鲍参军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另外还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扆校本《鲍氏集》等。近人黄节有《鲍参军诗注》。 鲍照的诗歌明显分成五言古体和乐府体二大类。五言古体大抵是纪述行旅及赠答酬唱之作,产生于某种特定的经历。 乐府体的情况与此不同。有些是按乐府题意写作,有些是生活经历中的感触,无论哪一种,都牵涉到有关人生和社会方面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鲍照诗歌的特出成就在乐府体,这些诗用辞警醒,色泽浓郁,节奏奔放,显示出感情的冲动、激荡与紧张,极少有松弛平缓之笔,造成前所未有的、富于刺激性的总观。 2.鲍照诗歌的风格特色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的诗文创作: (一)鲍照诗的题材内容 1、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成就最高的是他的乐府诗。 其内容:①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生活,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渗透着激昂慷慨的情绪。《代出自北蓟门行》、《代苦热行》、《代东武行》。②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了对门阀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抗争精神,代表了寒士的呼声。充满悲愁苦闷之情与怨愤不平之气息。《拟行路难》其四、《拟行路难》其六。③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在鲍照的诗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诗歌也哀怨凄怆,细致感人。《拟行路难》其十三、《拟行路难》其十二。④反映统治者的暴政和百姓疾苦的诗歌在鲍照诗歌中也占有突出地位,与《诗经》、汉代乐府民歌传统一脉相承。 2、鲍照的拟古诗和山水诗。 ①拟古诗与乐府诗内容、风格都较为接近。《拟古》八首、《拟刘公干体》。②山水诗以五言为主,与他的七言乐府不同,有汉魏古诗的遗意。风格深秀幽奇,严整厚重。《登庐山》、《登庐山望石门》、《从庾郎中游园山石室》、《发后渚》。 (二)鲍照诗歌的风格特色 1、主体风格。鲍照豪放俊逸、奇矫凌厉的诗歌风格。 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鲍照之诗,华而不弱。”(陈师道《后山诗话》)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得益于汉魏乐府的艺术经验。“险俗”之评。 2、诗风转变时期,古朴与华美兼长的风格特点。 (三)鲍照的文和赋 1、鲍照的辞赋。《芜城赋》。借物喻人的咏物赋。 2、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借景抒情、辞采瑰丽的特点。 (四)鲍照的地位和影响 1、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七言歌行体。是第一个创作七言歌行的作家,发展了七言体的形式,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为七言体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2、鲍照对后代文人特别是李白有很大的影响。 3.南朝宋时的文学家鲍照代表作《拟行路难》18首是鲍照的代表作,模仿北方民歌《行路难》而作,用七言、杂言体,直抒胸臆,为七言诗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许彦周诗话》认为:“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诗中不可比拟。”王夫之赞曰:“一以天才天韵,吹宕而成,独唱千秋,更无和音。” “对案不能食”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六首。对着酒案无法入食,拔剑击打柱子,仰天叹息。大丈夫生在世上能有多少时间,怎能像小鸟一样低垂羽翼小步走?头四句直述诗人的痛苦愤慨,他才高气盛,却有志难伸,只能拂袖归家。 抛弃卑官不谋俸禄,返回家中安心休息。早晨出门辞别亲人,晚上归来还在亲人旁边。在床前逗着小孩戏耍,静看妻子在机上纺织。中间六句尽述天伦之乐,只是安详快乐之中又有多少无奈,甚至在有抱负的诗人心中,这是在虚掷光阴。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贫贱的,何况我们族寒势孤,性格耿直。最后两句借古人为自己鸣不平。 4.鲍照诗歌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但主要是诗歌。 鲍照的诗多为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是其代表作。 其中有些诗抒发了他在南北分裂、世族当权、篡乱不已的黑暗时代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如第 4 首;有些诗表现了他在门阀制度压抑下耿直、孤傲和倔强的性格,反映了他与黑暗现实的尖锐对立,如第6 首;有些诗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的痛苦生活,如第12首、第13首。除此之外,鲍照的《代东武吟》、《代苦热行》、《代出自荆北门行》等还反映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抒发了他的报国壮志。 这类诗对唐代的边塞诗颇有影响。鲍照的诗多为五言和七言。 其中七言诗变句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古诗的基本形式。 5.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有哪些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但主要是诗歌。 鲍照的诗多为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是其代表作。 其中有些诗抒发了他在南北分裂、世族当权、篡乱不已的黑暗时代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如第4首;有些诗表现了他在门阀制度压抑下耿直、孤傲和倔强的性格,反映了他与黑暗现实的尖锐对立,如第6首;有些诗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的痛苦生活,如第12首、第13首。 除此之外,鲍照的《代东武吟》、《代苦热行》、《代出自荆北门行》等还反映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抒发了他的报国壮志。 这类诗对唐代的边塞诗颇有影响。鲍照的诗多为五言和七言。 其中七言诗变句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古诗的基本形式。 6.鲍照诗歌的风格特色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 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鲍照的诗文创作:(一)鲍照诗的题材内容1、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 成就最高的是他的乐府诗。其内容:①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生活,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渗透着激昂慷慨的情绪。 《代出自北蓟门行》、《代苦热行》、《代东武行》。②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了对门阀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抗争精神,代表了寒士的呼声。 充满悲愁苦闷之情与怨愤不平之气息。《拟行路难》其四、《拟行路难》其六。 ③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在鲍照的诗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诗歌也哀怨凄怆,细致感人。 《拟行路难》其十三、《拟行路难》其十二。④反映统治者的暴政和百姓疾苦的诗歌在鲍照诗歌中也占有突出地位,与《诗经》、汉代乐府民歌传统一脉相承。 2、鲍照的拟古诗和山水诗。①拟古诗与乐府诗内容、风格都较为接近。 《拟古》八首、《拟刘公干体》。②山水诗以五言为主,与他的七言乐府不同,有汉魏古诗的遗意。 风格深秀幽奇,严整厚重。《登庐山》、《登庐山望石门》、《从庾郎中游园山石室》、《发后渚》。 (二)鲍照诗歌的风格特色1、主体风格。鲍照豪放俊逸、奇矫凌厉的诗歌风格。 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鲍照之诗,华而不弱。”(陈师道《后山诗话》)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得益于汉魏乐府的艺术经验。 “险俗”之评。2、诗风转变时期,古朴与华美兼长的风格特点。 (三)鲍照的文和赋1、鲍照的辞赋。《芜城赋》。 借物喻人的咏物赋。2、骈文。 《登大雷岸与妹书》。借景抒情、辞采瑰丽的特点。 (四)鲍照的地位和影响1、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七言歌行体。 是第一个创作七言歌行的作家,发展了七言体的形式,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为七言体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2、鲍照对后代文人特别是李白有很大的影响。 7.鲍照的诗歌特点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但主要是诗歌。 鲍照的诗多为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是其代表作。 其中有些诗抒发了他在南北分裂、世族当权、篡乱不已的黑暗时代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如第 4 首;有些诗表现了他在门阀制度压抑下耿直、孤傲和倔强的性格,反映了他与黑暗现实的尖锐对立,如第6 首;有些诗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的痛苦生活,如第12首、第13首。除此之外,鲍照的《代东武吟》、《代苦热行》、《代出自荆北门行》等还反映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抒发了他的报国壮志。 这类诗对唐代的边塞诗颇有影响。鲍照的诗多为五言和七言。 其中七言诗变句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古诗的基本形式。 |